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谈话,大家都知道有了金子,就有了财富,所以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金子,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2.谈话,大家都知道有了金子,就有了财富,所以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金子,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金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记叙了主人公彼得在掘金无望的情况下,转换思路,培育鲜花,最后获得“真金”的故事。文章结尾彼得所说的“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 《金子》一文记叙了广大淘金者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便蜂拥而至,但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乘兴而来,扫兴离去;而彼得则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故事.课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什么可教的呢?歌德说:“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金子》一文应该发挥文本怎样的“例子”功用?是关于“内容”的?抑或是关于“涵义”的?还是关于“形式”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细读文本,“文本奥妙”方能逐步呈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5.
在高唐县首届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上,我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一课,获得了一等奖,在这堂课上,我勇于面对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这个“软肋”,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的训练,下面是几个课堂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找到金子了吗?生:没有。师:我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读了第一句话,通过两个词语就断定这些淘金者根本不会找到金子,你们知道我的根据是什么吗(?生读第一句话)生:听说。师:是啊,听说的事情准确吗?生(:齐)不准确。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说的事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是不准确,而是——生:不一定准确。…  相似文献   

6.
<正>文本解读《金子》一文记叙了广大淘金者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便蜂拥而至,但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乘兴而来,扫兴离去;而彼得则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故事。课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什么可教的呢?歌德说:"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  相似文献   

7.
金子与泥巴     
金子与泥巴相遇.金子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秋的,总是卧在最底层,你有我闪亮和高贵的身份吗?”泥巴摇摇头. 泥巴问:“你虽然如此荣耀和高贵,但你能生出金子吗?”  相似文献   

8.
心灵火花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不能。”青年摇了摇头。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你现在明白了吗?”青年犹豫了一阵,兴奋地回答:“明白了。”其实,当一个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时,许多的情况恰恰是:他还不过是一块小石子,而远远不是一块金子。★★(湖北张伟摘自《滴水…  相似文献   

9.
一、话题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生交流)2.师:你们觉得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勤奋、坚持到底……)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个世纪末,美国一位年轻人在清洗自家池塘时,发现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足有2.7公斤重。这件事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是谁扔掉了这块金子呢?扔掉金子的人,正是这位年轻人的爷爷。那他为什么要扔掉这块金子呢?年轻人最初也不得其解,后来,他在家中找到了他爷爷写于50年前  相似文献   

11.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2.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一日,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不对.”大师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一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要淘尽千千万万的矿渣才成为金子.同样,天下的人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才,而是要‘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经历失败、坎坷和挫折后,最终才成为人才的啊!”大师感叹道. 另一日,大师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堆烂泥,问弟子:“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弟子答. “为什么呢?”大师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弟子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大师继续问.  相似文献   

14.
古代传说中有仙人“点石成金”的故事。仙人用手一指,石头便变成了金子。有一个农民十分贫困,仙人发了善心,要“点”几块金子救助他,但这个农民却说:“我不要你‘点’的金子,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传说虽然古老,但仍不失其发人深省的意义。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可以比作那个仙人的话,那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呢?我主张,送金子给学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把手指头送给学生吧。这是教师树人的需要,这是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在教学意见中常常提到这么一点,老师的分析我们听了很满  相似文献   

15.
一、直释“给予”,导入课文 1.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给予)谁能来读准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2.今天我们要读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给予”的。那么,到底是谁给予谁,给予了什么呢? (“给予”,是课文的文眼,从正音、释义入手,让学生学得扎实,理解到位。) 二、紧扣“给予”,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  相似文献   

16.
FUN TIME     
他赢了汤姆:你弟弟怎么样啦,约翰?约翰:他病了,躺在床上呢!他伤着自己了。汤姆:那太糟了。怎么回事?约翰:我们俩打赌看谁能把身子伸出窗外伸得更远,结果他赢了。足够新鲜顾客:我想知道这牛奶新不新鲜。侍者:新不新鲜?三小时以前,它还是草呢!你知道我是谁吗?男孩:那个校长难道不是个傻瓜吗?女孩:喂,你知道我是谁吗?男孩:不知道。女孩:我是校长的女儿。男孩: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女孩:不知道。男孩:谢天谢地!一元钱老师问汤姆:“今天早上你怎么来得这么迟?”汤姆回答说:“有人丢了一元钱。”老师说:“噢,我知道了,你帮别人找到了钱。”汤姆回答…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天上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板书:18四个太阳)(学生齐读两遍)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读书卡课题:四个太阳摇摇摇摇时间:问题提出者我的问题我的想法我的收获过渡:同学们填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个太阳是怎么一回事。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郾听课文录音。2郾听完录音,你知道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宝贝,你的梦想是什么啊?” “我想当世界上最可爱的公主,每天都有棒棒糖吃!” “你啊……” “是不是很棒呢,嘿嘿!” “宝贝,现在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好好学习,努力考上大学!” “嗯,加油啊!” “你现在长大了,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嗯……不知道了.” “怎么会?” “以前的感觉早就忘了,也许,那种疯狂,早就不属于我了吧!” 我们每天都处在现实中,最初的天真想法,一点傲气,早被吹散;曾经的大胆,锋芒毕露的棱角,早已被磨平.谁不曾想轰轰烈烈,谁不曾豪情壮志,只是现实太现实,让我们也变得现实了.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 ,当你过生日时 ,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 ?怎样应贺呢 ?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 ,那么 ,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 ?怎么都不说话了 ,不说话也叫沉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 ,好吗 ?2 .读了课题 ,你们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并互相正音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诵读正确、流利 ;3.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检查读书效果1.指名接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 ,然后评一评 ,谁读得好 ;2 .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     
学习完优美的散文《我喜欢》,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喜欢什么呢?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写出来,让老师也一同分享好吗?”是啊,我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