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时政报道平民化. 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应从新闻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 同时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笔者所在的大余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大余广电"微博、"大余广电"微信公众号、"大余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它担负着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党政领导政务活动信息、解读和宣传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和举措等重要任务,含有大量丰富的新闻信息,是展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成就的具体载体,是党和政府宣传群众、动员群众、贴近群众、沟通群众的有效手段,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同时,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也是电视台"政治家办台"的集中体现,是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新闻立台"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在电视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因而,做好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高度重视,也是每个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认真实践并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提高新闻时效性和信息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在报业竞争中,地方新闻应该是个优势。为此,很多地市报实施了新闻本土化策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报道: 一是改进时政报道。本地时政牵动全市百姓的利益和未来,老百姓关心时政新闻,政府也希望通过媒体让群众了解,与群众沟通。关键是要在政府与群  相似文献   

5.
陈华 《新闻爱好者》2010,(10):121-121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时政新闻报道,使政策、政令得以有效地贯彻,人民群众则可以从时政报道中了解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以及与其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不少地方电视台由于没有发挥出电视媒体的优势,报道形式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下面,笔者结合儿篇时政报道,就如何提高时政新闻的吸引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姜杉 《青年记者》2016,(26):66-67
随着媒体生态结构的变革,新形势、新格局、新挑战使得主流媒体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今卫视节目纷纷落地,中央台、省级台频道重重覆盖,地方电视新闻的受众数量和收视率受到多重影响,而地方电视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发展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政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只有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新闻编排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电视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电视新闻,在电视表述中,多指围绕时事政治的活动和领导、群众对这些活动的反应的消息.从我国的新闻报道来看,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代表了党委、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政策、方针,是党和政府沟通群众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与敏感性.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时政报道始终是媒体的重头戏,国内媒体无不把时政报道放在吸引眼球的一版、二版位置。我们常说的"一版、二版是留给党委、政府的,"说明了媒体对时政报道的重视,但"过度"重视也会影响时政报道的可读性,影响时政新闻的宣传效果。时政报道存在的误区以下是某报2007年至2010年关于市政协主席会议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4,(10):128-129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要多报道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把时政新闻办成"老百姓的新闻",这是基层电视台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时政新闻民生化、纵深化、评论化、连线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时政报道是党报宣传报道的重头戏,是确保党报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品牌。当前,随着新闻媒介的多样化发展,群众获取新闻信息越发便捷,渠道也越发广阔,这就给地市级党报的时政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一名时政新闻记者,通过总结几年来工作在新闻一线吸取的教训和积累的经验,对于如何做好纸质媒体的时政报道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李春华 《青年记者》2012,(17):27-28
对于任何一家主流媒体来说,新闻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容动摇的,而时政新闻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和中央级媒体相比,地方新闻广播承担的时政新闻宣传任务更为直接.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频道,是传统的“一报两台”中的一员.因此,领导活动新闻和会议新闻的数量,几乎每天都要占到一半以上.近年来,由于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以及时政新闻的冷漠面孔和多年不变的僵硬模式,使受众对时政新闻收听的兴趣减淡,也使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情况,大部分地方新闻广播采取的是板块割裂的方法,较为明显地分割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时政新闻“不好听”的问题,反而会令受众选择性地跳过这一时段,最终影响节目的收听率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王少文 《传媒》2018,(2):66-67
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新兴媒体技术之一的动漫,对新闻报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如宇宙飞船发射的报道中,时常可以看到动漫技术被媒体运用,形成了动漫新闻这种新的报道形式.随着动漫新闻的发展,一些时政新闻也开始采用动漫元素,如2015年博鳌论坛期间,媒体先后制作了《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两分钟读懂博鳌亚洲论坛》等动画视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在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上别出一格,创意十足,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时政深度报道是对时政新闻的深度分析与解说,追求的是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揭示新闻本质,探索事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效地引导舆论,提高正面报道的影响力。时政深度报道可以把读者想知欲知的信息通过新闻解读的方  相似文献   

15.
胡可可 《视听界》2010,(1):100-101
地方电台的时政新闻节目多年来受会议和领导报道活动过多、过滥、过长的困扰,节目的收听率和美誉度不佳。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对提高新闻节目质量信心不足,因循守旧,不愿提出改进意见,时政节目沉闷有余,鲜活不足。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态势下,广播新闻从业人员陈旧的意识不改变,就不会进发内生动力,广播新闻节目也就没有活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视时政新闻也不例外。本文立足当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现状,提出一些改进电视新闻报道的思考,希望可以提升当下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立群 《新闻通讯》2014,(11):68-69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资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时政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转变叙事模式,才能稳定原有的收视群体、争取新的收视群体。《泰州新闻》是江苏泰州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也是近五年来唯一在全省电视新闻评奖中获得优秀栏目奖的地级台时政新闻栏目。近年来,该栏目从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主题活动的报道和优化节目编排方式等四方面入手转变叙事方式,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语态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一、从源头抓起,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是联播类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牛思明 《新闻传播》2023,(17):99-101
时政新闻是我国媒体在报道政治层面的重要内容,在融媒体的趋势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播报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质量的要求。文章立足于融媒体视域下,对如何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进行了探究,以期依托融媒体传播,来拓宽时政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重大时政报道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块磨刀石.而每年的全国两会会场是一年中重大时政新闻的最大集散地,是众多媒体拼抢主流新闻的主战场,是媒体影响力提升的大平台,因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齐鲁晚报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报道,不仅仅在于锻炼队伍,展示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报道中提升报纸对主流价值的萃取能力、表达能力,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提升对主流人群的影响能力,增强对主流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