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发表于2001年的《历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历代状元统计数进行了补充修正,历代应有状元总数原为886人,现为914人;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原为674人,现为682人;多少知道一点生平事迹的原为507人,现为531人。  相似文献   

2.
第四位与黄鹤楼有联系的状元是王十朋。 有网络资料说:“也许是由于崔颢这首诗的缘故,后人赋诗黄鹤楼者层出不穷,仅以《黄鹤楼》同题赋篇者,略取其数,就有晚唐的贾岛、卢郢,宋代的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明代的管讷、陆渊之,清代的袁枚、张维屏、吴炯等等。以题、登、赋黄鹤楼为题材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但竟无一首出乎其右。”(佚名.动态网站制作指南·旅游动态·黄鹤楼[DB/OL]. www.wcly.net/tyxw/20021114110530.htm /2003-08-12.)其中宋代的王十朋是状元。 王十朋(1112-1171年) 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今属浙江)人。宋代诗文家、学者。著…  相似文献   

3.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85-85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4.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详介中国清代第一状元县的状元情况及其资料来源,作为本刊引起反响的《几多“第一”出徽州》一文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五代三大状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今人借鉴、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相似文献   

7.
珍藏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记录着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状元及第的历程,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学术都能从状元卷中得到反映。笔者试从文学和文献角度分析其意义和价值。状元卷不仅是文学和文化珍品,也是研究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各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是很不相同的:状元宰相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唐;状元高官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五代;状元被淹没比例最高的是五代,最低的是清。综之,宋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产生的状元大多湮没无闻,有幸未湮没者又多半久沉下僚,其状元桂冠并无相应的实惠,而且“状元”这一称谓叫得并不响。由此看来,五代时期状元是很不被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人才辈出,科第连绵。根据地方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有举人1100多人,清代有1536人。明代徽州进士452人,居全国第13位;清代徽州进士684人,居全国第4位。明代徽州状元为3人。而清代112科112名状元中,徽州本籍状元4人,寄籍状元15名,共19人,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原被认为状元数最多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但其中有6人为徽州人)。此外,歙县明清两代共取进士623人,居安徽省诸县首位。  相似文献   

12.
一、章氏族人所办网站有多篇文章依据不同地方文献都说浦城章文谷为南唐状元。鉴于这些网站系列文章中所涉及的古代章姓名人的事迹都能找到纸质文献依据;浦城章氏五代时期甚为显贵,众多子孙中有个把文采出众的不足为奇;章文谷的父辈在南唐做高官的较多,有利于他在科举考试中争取好名次,所以章文谷于南唐夺魁之说虽通行史籍未载,当亦不为虚言;其生卒年可大致推估为公元940-1000年;宋代不少名人或为其直系后人,或为其世系颇近的族人。二、文章又辑录核心史籍、地方文献、笔记、工具书及其它记载有关宋代状元毕渐生平的零星资料,并据此勾画出其生平大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的"状元"热,试从"状元"的源和流出发,对科举制下的状元和高考体制下的状元作一探析,同时以贵州末代状元夏同龢为例,从其身上发掘出状元之真意。状元应有博而专的知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和厚德笃行的品质,勇于创新且推陈出新,能成为社会之精英。是以,可从状元定义的新解、标准的嬗变和环境的夯实三方面对状元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梁颢是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状元,是太宗、真宗两朝名臣。可是自宋代文献至当代资料,常将其名写为“梁灏”,“灏”字实为误写。  相似文献   

15.
清末贵州状元夏同龢“工文善书,有名当世.”其书法作品多为楹联、扇面等赠人之作.贵州省博物馆有其两副楹联,其中的行楷八言联取势自然,体态有度;苏州博物馆有其书法扇面一帧,其书娟秀清丽,温雅可人,均可窥见夏同龢书法严谨整饬、端庄平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行阳 《家教指南》2004,(10):18-22
连日来,2004年中国各地新科高考状元成了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不少人这样探问:他们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秘密究竟在哪里呢?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这些状元的成功因素有许许多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民主的家庭环境在所调查的90位省市状元中,约65%的高考状元出自工人、农民家庭,有的父亲或母亲还是下岗职工。辽宁省高考状元耿原、江苏省高考状元钱亮、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吴诗士、江苏盐城市的高考状元马荣荣等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郑州市高考理科状元柴源的父亲是矿工,母亲是农民;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郭璐的父母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17.
近10多年来,各地为了开辟旅游资源或宣传地方形象,纷纷挖掘当地的历史名人,有不少不是状元的古人都被强行戴上了“状元”桂冠。广东的莫宣卿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 用《飓风搜索通》搜索,强调莫宣卿为岭南“第一状元”的网页有几十个。如,《肇庆市政府信息网 》云:“唐代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就是肇庆的封开县人。”(http://www. zhaoqing. gov. cn/ lyzn/ lyrd8.htm - 2002-9-16/2003-04-30)《南方网旅游·南方网讯》称:“农历八月十七是两广第一状元莫宣卿的生日。连日来,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港澳地区的莫氏宗亲会的代…  相似文献   

18.
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对中国历史起过推动作用,值得认真研究。而在这个制度下所产生的800多位状元,犹如灿烂星空中的耀眼星座,尤其值得研究。腊生同志的历代状元研究系列书堪称状元研究的系统工程。它既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又极具史料性和学术性,可谓雅俗共赏。它不仅能帮助人们了解科举史,感受那些星座炫目的光芒,而且生动地展现了科举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情图,及千余年来士子们读书、应考及为官的酸甜苦辣。其涵盖面之广、议论之简洁精当、资料之翔实繁富,无一不体现出作者为弘扬民族文化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登科记考》(以下简称《记考》)在对五代中原5朝47次科举考试进行考证时,标明为状元的只有11人: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归朴、黄仁颖、郭晙、卢华、寇湘、王溥、王朴、扈载。笔者认为:其中卢华应为知贡举;据《莆阳比事》应补入徐寅、据《广卓异记》等应补入郑雍;就《记考》本身的记载并参之以它书,应补入王彻、李飞、李覃、刘坦、艾颖等5人,即有姓名可考的五代状元共17人。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状元     
三最状元宋朝山东须城人梁颢,字太素,少年时就有宏大志愿,并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但其时运不济,屡试不中,饱受世人的冷嘲热讽。然而,他并不冷眼官场,灰心仕途,仍不改初衷,刻苦学习,还自我解嘲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才考中状元,前后共47年。他在宋真宗时先做翰林学士,后又“权知开封”,因暴病突发而仙逝,享年92岁。这样,梁颢不仅成为我国历史上参加科举考试历经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状元,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状元,号称“三最状元”。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