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谭峭《化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中所载的五代南唐名道士谭峭与泉州道士谭紫胃就是同一人,他所的《化书》以道教内丹学为理论基础,论述了修道、修行法术和治国原理,上承道家哲学,对后世道教内丹派和符篆派理论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谭峭及其《化书》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事实阐明五代时谭峭与谭紫霄为同一人,他的著作《化书》不仅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治国方略,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使社会向良性发展转化,实现天下太平,构建一个经济上均平、政治上公正、思想上宽容的节俭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谭峭(紫霄真人)能够受到民众崇拜的原因:(1)他关心民众疾苦,获得人民群众拥戴;(2)封建统治阶级敕赐及道教派系的尊崇,为他身后成神提供了条件。谭公信仰随着华侨出国传播到马来西亚,在华侨反抗殖民统治与发展华文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目前还在华侨华人中持续。  相似文献   

4.
新近出版的《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的编著出版加强了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这一薄弱环节、甚至填补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白。这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弘扬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提升教育思想境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平 《华章》2011,(11)
从"玄道"到"重玄之道",是道教融摄先秦道家之思想理论的阶段性发展.本文以道教思想的融摄发展为背景,论述了唐道教学者成玄英的道教重玄思想的主要范畴、人生哲学、意义及影响,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道教重玄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耶律楚材的道教观,中外学术界向少专文研究。耶律楚材作为一位杰出的契丹族士人宗儒而重禅,其道教观却颇为复杂。本文在回顾道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所论对象的亲笔著述为主要依据,从尊道、非道、斥道三个方面剖析其道教观,并从文化沿革、社会背景、政治原因等深层次上作了探讨。从中,可以加深对封建时代士人的思想人格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演变的认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凝聚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庭经>作为道教上清派经典教义,既继承了以往道教养生教育思想,又吸收传统中华医学原理,从而成为一部论及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构建起了以存思内视、吐纳服气、漱咽津液、积精宝精、恬淡虚无、守一养神、脏腑调养为主要内容的养生教育思想.<黄庭经>的养生教育思想扎根于丰厚的哲学理论与医学原理之中,形成了以生命哲学、医学机理与自然养生为基调的独特的养生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寇谦之是北魏时期名的北天师道的创始人,他在对原始道教改造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思想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进程等方面寇谦之均有自己的理论与独到的见解,为他清整道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分析了他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养生之道,是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基本宗旨的承载者,又是道教文化深入民心的现实工具。笔者将从道教思想入手,简述与之相应的养生原理和养生技法,并从中找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得出其内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玄灵宝五感》是南朝名道教改革家陆修静关于道德教学思想的集中表述,本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原则与方法三个方面对其教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以为今天的教育工作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实现和完成,其思想规模宏大。比之于“北宋五子”,朱熹对道家(道教)的习染历时更长,内容更杂。他注老评庄,辨别儒道,又旁及道教。通过一系列整合与改造,完成理学体系的系统建构。章从两个方面探讨朱熹早期教育环境的道家影响,“以儒名家与三教整合”说明朱熹早期教育的背景,这一特点形成了影响朱熹终生的学术和性格特色;“出入老学阶段的道家心态及思想转变轨迹”说明朱熹由弛心超世脱尘的道家玄境转向“理一分殊”的儒家理想的思维历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汉晋儿童接受教育的相关记载,谢灵运出仕前的生平经历可以考论清楚:他出生后不久,因身体羸弱,可能接受过钱塘杜明师的短期疗治;10岁左右,接受谢氏家学的启蒙熏陶,具有了良好的经史基础,此后前往钱塘杜明师处接受天师道的规训,直到15岁返回建康;15岁时,行冠礼,继而袭封康乐公,授员外散骑侍郎而不就。随之,进入太学学习,参与谢混主导的"乌衣之游",直到义熙元年出仕。  相似文献   

13.
青春哲学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道家宇宙观、齐物观、人生观的吸收、批判与创造性转化,李大钊完成了对"青春"的体系化阐释,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青春哲学。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多元化特征,广采博纳中西文化资源,故而在借鉴道家思想的同时能够做到扬弃与超越,他运用道家学说论证了进化论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倡导进步的世界观和上升的历史观;他推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补正了道家无为思想的不足;他摒弃了道家追求去累除忧、避世逍遥的消极态度,将青春哲学落实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道家文化,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采取的是忽略、否定、批判和贬斥的态度,林语堂可能是少有的例外。他纵其一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讨和翻译道家经典,在其著述中随处可见道家语句,他对道家有着强烈的崇拜之情。林语堂深受道家文化精神的熏染,这包括归于自然和天地大道、柔弱的女性美学、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浪漫优雅的文体风格等方面。当然,林语堂对于道家文化并非一味肯定,而是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十分欣赏儒家的“仁爱”思想,同时又非常推崇老、庄的淳朴与率性,这使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道家的眼光来观照儒家,使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的异质基因。林语堂以道家来阐释儒家元典,来看待孔子其人其事,从而把儒家思想从禁锢人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儒家思想更富人情、人性。  相似文献   

17.
陈献章以自然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毕生追求与维护"天机自由"的人生价值,在世俗生活中,展示出顺乎自然的人生情怀,宣泄了归依道家的生命情调.其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源于道家学说和理论,但在实践中,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对道家理论和学说作了修正补充,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18.
总体上讲司空图的学理论具有浓厚的道家美学理论的色彩,他受到了道家以至玄学的许多方面甚至全面的影响,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也可以说是中古以后最具道家美学精神的学理论和思想。以探讨其学理论的本质及其所收道家思想的影响为指归,以现存司空图的诗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理论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以理解司空图道家思想的体现为切入点,力求在某种程度上彰示道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现代历史的特殊性与林语堂本人思想情感、文化心理、个性气质等的复杂性,使他不但复归传统与道家文化,而且选择道家文化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刘向的黄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兼采百家,用道家的哲理论证法家的政治主张。西汉后期名的思想家刘向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他的德主刑辅的教化思想、清静无为的为政策略,是对黄老思想的演绎和深化。这些思想有宝贵的现代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