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应耐人寻味,应让学生感到有趣,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编自演,应让学生感到好奇。就此进行阐述并举出案例。  相似文献   

2.
提到习作,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烦躁,甚至有的学生会"提笔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不少教师也为学生"写不出文章"而感到烦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习作、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3.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4.
江萍 《中学文科》2007,(12):63-63
作文,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作文教学更是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活”起来,我一直在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提到习作,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烦躁,甚至有的学生会“提笔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不少教师也为学生“写不出文章”而感到烦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习作、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6.
王渊 《河北教育》2005,(5):22-23
小学数学计算,向来是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的一部分内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掌握,技能的操练,这样做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越学越困难,越做越乏味,最后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笔者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把计算教学根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学生感到计算不再是乏味的.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能自觉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许多进入初中的学生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而且课堂上也不愿听;教师也感到难教,不管教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教师花的时间越多,学生越反感的反差现象.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如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发现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快乐气氛,在作业设计中也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作为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环,往往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现实中英语写作却处于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教师普遍感到作文难教.文中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同样十分需要"低碳化".  相似文献   

9.
提到数学课,学生感到与实际联系太少,没有兴趣,老师感到基本理论抽象而深奥,从概念到定理公式,上课一味地推导,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像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把每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安排好,千方百计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采纳师生互动式教学。一、“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基础。布置提问式作业。老师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回家自己阅读,要求第二天上课时将有关这节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化学科对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使学生感到非常陌生,产生大面积成绩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勤奋而积极地学习化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陈为强 《辽宁教育》2014,(11):33-34
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不缺少"平静"的事情,但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动"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凡"的事情,而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奇"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淡"的事情,而缺少让学生感到"惊喜"的事情。过多的"心平气和"的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沉默、静止和学习上的麻木和麻痹,让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平庸。  相似文献   

12.
一、由重“教”到重“学” 由重“教”到重“学”,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一项教学任务。写作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呢?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时间、数量上,保证了作文教学的落实程度,但令人不解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正如李镇西所说,"如果只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纯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那么,学生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不缺少"平静"的事情,但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动"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凡"的事情,而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奇"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淡"的事情,而缺少让学生感到"惊喜"的事情。过多的"心平气和"的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沉默、静止和学习上的麻木和麻痹,让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平庸。有活力的教学很多时候不需要"平铺直叙",而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惊心动魄"的学习场景和学习内容,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和激扬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些课文文字浅显,明白易懂,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浅文”。对“浅文”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学,教师常感到没什么可教。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教起来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佳。然而,这类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又较大,因此,如何教学这类课文,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外,还必须重视各种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即通过思路的组织来训练学生,使学生逐步能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活动。这就是“思路教学”。它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的思路使学生感到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9.
都说写作文很难,其实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三重”,学生自然会感到习作的春意盎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样培养学生的“三重”呢?  相似文献   

20.
看了周叶萍老师的文章,顿感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周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犹豫不定,左右为难,因为她“从文章反映的思想看,觉得似乎又缺了点什么”。于是,又让学生把文章结尾改了一下,结果这样一改,周老师就觉得让她“感到了一种‘善’,一种‘美’,真得感到又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