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1994年,柳河县罗通山中学于海生的教改实验第二轮省级专家验收成果展示会圆满结束了,会议在省内外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轰动效应。于海生热爱农村教育,痴心教改:他的文体阅读“七步三思法”;课堂教学五环式;语文学习档案;高效学习日记历;作文互批流程以及其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省内专家学者高度的赞誉。他在借鉴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更务实。他先后应邀赴长春、吉林、东丰、松原、延吉、通化、梅河、泉阳、集安等地讲学,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于海生用十年的艰辛耕耘,赢得了教改的累累硕果。他本人荣获了“东三省语文教学十佳”、“李元昌语文教改创新奖”、省首届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拓荒者”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改遇到到问题的时候,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语文姓语”“简简单单教语文”等口号,教育刊物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教师仿佛看到了语文教改的希望,但实际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多么不容易,真是说到容易做到难。教师不是不爱简简单单教语文,而是没办法实践。为什么简简单单教语文可望不可及呢?。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程梅 《山东教育》2001,(8):44-45
多年来,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写作初期的“泛化”、中期的“激化”、后期的“老化”,更是困扰人心。而语文教学的新形势又要求我们非解决好这个问题不可。1998年9月,我校在滨洲市教研室的倡导和带动下,实施了“三线结合(即核心教学线,自由读写线,语文活动线),综合发展”的教改实验,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培远 《山东教育》2001,(17):23-25
20世纪的最后20年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是一段难以评说的历史:它在“文革”废墟上重建了语文教育,却又将其全面异化;它粗暴地摧残语文教育的生机,却又孕育了一场真正的变革,闪现出新的曙光。人们还记得,80年代初,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呼唤下,语文教改曾一度呈现百花齐放、群星闪烁的局面,走在了各学科前头。  相似文献   

6.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7.
博兴二中是滨洲地区语文读写教改实验的先行者。1999年4月,该项实验荣获“山东省新时期以来语文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并通过了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鉴定验收。在进行语文读写教改实验中,我们遵循以学生为本、为人生奠基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开放式的语文读写训练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教改在全国范围之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技校语文教学囿于其特殊性,即使用范围的狭窄,教改的幅度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技校语文教学不是应试教学,对“教”与“学”双方来说都无升学压力;其二学生的基础太差,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这一点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甚感棘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普高的扩招,导致技校学生素质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教改呼声的日渐高涨,农村语文教学似乎也活跃起来了。各种教改实验“你方唱罢我登场”,介绍经验、报道成果的文章多如牛毛,令人目不暇接。实事求是地讲,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势喜人;然而若放眼于整个农村尤其是山区。语文教学教改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人,我们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要将传统的应试下的语文“还原”、“还本”。在这种形势下。“大语文”观念深人人心。“大语文”,从所涵内容来看,可以认为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进一步凝炼,其要义可以概括为:将课堂向生活辐射,把生活引人课堂。而从教学目标来看,则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创  相似文献   

11.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浮躁与尴尬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今语文教改的现状再恰当不过了。 近几年来,语文教改过程中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层出不穷。于是乎,许多语文教师在这些口号与模式的“感召”下,疲于奔命,逐渐迷失了自己,不少人丢失了原有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伍腾 《湖南教育》2004,(7):30-3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是深有体会的。语文教改为什么时而缓慢前进、时而徘徊不前?为什么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明确语文教改的核心问题在哪里?我想,如果抓住了“核心”,语文教改或许会出现另外一番局面。那么,语文教改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改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课程标准,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时代转型。它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面临三大前景:其一,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选择将成为现实;其二,语文教材将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其三,语文教师专业化将率先举步迈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将教改的突破口由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移到对语文课程内容研制这方面来。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是教学评价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体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对朗读的重视。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朗读的运用。这里,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李庆坤 《山东教育》2004,(11):35-35
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浪潮迭起,全国各地已涌现出一大批教改新模式。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版实施,各种版本的语文新教材陆续在全国各地试用,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掀起新的高潮。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语文教学的现状依然还是“换汤不换药”。主要表现为:教改的形式有了,内容实质上没有变化;教材的内容改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变。究其原因,还是教学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让我们掘得的“第一桶金”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了尊重。他们找回了话语权,可以大胆地和课文、老师、同学平等对话;可以独立思考、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独特体验了。我们实在不可低估这个变革对切实推进语文教改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培育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具有健全人格的创新一代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翥 《时代教育》2006,(12):65-65
推行教改二十年来.凡是观念转变得早、转变得彻底的语文教师,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首创锻炼学生自读能力的“语文导读法”的钱梦龙,还是荣获全国首届语文课大赛一等奖的后起之秀程翔,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树仁 《上饶师专学报》1992,12(3):43-45,50
“中年语文教学法”的许多教材对中学语文教师和高师学生缺乏吸引力,其原因主要有:在理论上时代感不强,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和推动语文教改的作用;在阐述上没有做到精要,好懂;在能力培养上没有战略性目标,仅满足于让学生“入门”、“会教”.要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学科建设,不但要加强对语文教学法理论的研究,而且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学料建设作全方位的整体思考,努力形成一个相互呼点、彼此配合、相得益彰的语文教学法教材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