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在最近几年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如今却招致了"过多过滥"的批评,在电视娱乐新闻节目的艰辛成长过程中,严重的问题突显出来:娱乐层次单一、主持风格单调无趣、优秀主持人才匮乏。电视娱乐新闻节目对一个主持人能力的考验是相当大的,此类主持人要恰当的运用语言、表情、手势作为表达手段,有时还要运用各种具有鲜明的节目和主持风格的复杂动作进行形神兼备的体态语的表达,可以说娱乐新闻节目是一种要求主持人极致地将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全面调动的节目形式。一个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要成为节目的招牌,避免娱乐节目主持风格单一、千人一面的现象,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正是提高节目收视率,增强节目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开放大学为北京市教委"首都市民终身学习课程建设项目"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黄金分割》(数学与美学系列教学片)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视友杯"中国高校电视奖教学类节目一等奖,《快乐的四弦琴》荣获教学类节目二等奖。同期,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中国高校电视优秀论文评选",我校选送的3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科教电视节目的电视叙事研究》(髙岩)、《小成本开放教育节目拍摄与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综艺类节目已成为电视荧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并不偶然,是央视把握住了观众的需求,适时打造与推出了这档节目的结果,产生文化节目热潮的深层原因则是综艺类节目所缘生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多,然而质量高的节目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节目同质化现象不断出现[1]。央视十套播出的栏目《百家讲坛》凭借独特的栏目特色赢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引起其他文化类讲坛节目纷纷效仿。通过对《百家讲坛》栏目特色进行剖析,探索其成功经验。对其他电视文化类节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是本篇论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平民造星运动”的风潮,这类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部分青少年受众。但是由于各种选秀造星节目良莠不齐,其中的追求功利化、投机取巧等现象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章在分析“平民造星运动”走红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青少年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打开电视,各种名人访谈节目屡见不鲜,或严肃庄重或幽默诙谐,各节目充分调用一切可用题材,利用名人吸引受众的目光。本文试就《艺术人生》的成功为个案,从社会心理学、叙事学角度考察该节目电视受众期待视野的构成及影响,并期望由此给当下众多电视访谈节目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继暑期异常红火的选秀节目之后,各大卫视相继开播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虽然各节目内容和定位不一样,但都是主打亲情牌,以情动人,在收获良好收视率和口碑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国式教育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对《爸爸去哪儿》节目叙事结构进行剖析,探索其节目特色,试图给同类其他节目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浓缩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地速配,泛滥式地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读报节目"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的改版多少给予了电视"读报节目"的发展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是国外脱口秀这一舶来品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投下了中庸文化、和谐文化的影子,使其在文化面貌上呈现出和谐亲热的谈话氛围、寓教于乐的节目功能和谦虚理性的主持风格等本土化特色。本文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本土化进行探究,并指出其优劣得失,期待有利于电视谈话节目的进一步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在中国电视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多集室内电视连续剧创作,虽是起点,却又引出了今日城乡各行各业人员都争说《渴望》这一前所未有的文艺现象,这更十分值得重视。《渴》剧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以后文艺战线上“一手抓治理整顿,一手抓繁荣创作”的方针的重要成绩体现之一;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显示着人们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  相似文献   

11.
小品这类娱乐语言节目广泛地出现在各级各类晚会舞台上,广受观众欢迎,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言语幽默是娱乐节目的一大亮点。小品的语言幽默究竟如何生成呢?从语用预设的视角,以2017年春晚小品《老伴》为个案,具体分析脍炙人口的小品语言是如何产生幽默性。  相似文献   

12.
公交移动电视是电视媒体一种新发展,但由于公交移动电视与室内的家庭电视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研究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以提升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本研究抽样调查了广州公交886A路、B3路、191路、北京路商圈的部分公交站点的乘客,从使用现状、动机、环境、节目、竞争因素等方面对广州市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了提高广州公交电视受众满意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晓山 《阅读》2007,(3):22-25
写作文,要求内容前后连贯,全篇文气贯通,可是,有些同学的习作常常会前言不搭后语,上下内容没有关联。今天,老师就和你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准备一台文娱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需要事先写好节目串词。演出时,有了串词的串联,节目就会变得完整而不零碎,给人浑然一体的感受。同样,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收到脉络贯通、浑然一体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媒介知识分子"是传媒现代化的产物。在传媒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与其间整体的社会性变革,中国知识分子亟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演变。"媒介人"的身份伴随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型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央视名牌节目的《百家讲坛》,拥有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大众化路线的核心理念,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当今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演变的突破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价值、媒介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中俄大型电视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为切入点来思考新的电视时代即后娱乐时代下的电视节目的特色,阐述后娱乐时代必将来临的主要原因以及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应该具有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小众化传播也因此应运而生.方言节目在一些地方台的热播正是对小众化传播的一种响应.该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极具平民化的风格为一些地方赢得了高收视率.方言节目成为了普通话节目之外的一种调剂品,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某些方言节目中的不和谐之音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一直流传至今。其内容多以鬼魅狐妖为主,是同类题材小说的鼻祖。一部古典文学著作,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以电视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而当把电视媒介传播作为一种仪式来看待时,"鬼文化"的电视传播无疑体现出了它的社会惩戒功能。本文试从传播的"仪式观",解析电视剧版《聊斋志异》中对"鬼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冯小刚的民族史诗《一九四二》票房遇冷与徐峥的草根狂欢《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神话让人捉摸不透的话,2012年度纪录片: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则体现了文化与形象、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本文试图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深入、细致的读解与分析,探析该片是如何完成不可能的可能:传达精致的内容、深厚的文化、真挚的人文关怀,以及由此获得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孙钦善先生的《论语本解》作为诠释《论语》的注本,学术价值极高,但某些注解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吾与女,弗如也"之"与"字应释为连词"和";"乐则韶舞"之"舞"字应释为通"武",指《韶》乐和《武》乐;"义以为质"之"义"字应释为"正义","质"指本质;"小知"应指掌管小事,"大受"应指受以大任;"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主语是齐景公,而非孔子.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虽然不是关于诗学的著作,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其中有些由老庄思想发展而来的观点,对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及其文学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有道论、自然论、形神论、虚静说等,而这都可谓是中国艺术之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