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原名犬子,后因敬慕蔺相如的为人,遂更名相如.汉景帝时,在朝廷中做武骑长侍,因病免职.此后就去了梁国,和枚乘等一些梁孝王的游士交游数年.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又回到了蜀地.在家乡期间,他以间琴赢得了当地富人卓王孙刚刚守寡的女儿卓文君的欢心,两人结为夫妻,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司马相如工于辞赋,所作的<子虚赋>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因得召见,随即又作<上林赋>,汉武帝任命他做了郎.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颇有功,并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后又为孝文园令.公元前117年,司马相如病逝于茂陵.  相似文献   

2.
重评司马相如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辞赋家,然而在赢得"辞宗""赋圣"美称的同时,其道德品行似乎不被人看好,不少人指责他为"无行文人".文章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司马相如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赋史上的赋家身份建构始于汉代。在汉代人建构赋家的工作中,司马相如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司马相如一方面对自己作为写赋的人有自觉的意识,自觉建构自己的赋家身份;另一方面,他在中国赋史上是第一次用"赋家"一词命名写作大赋的人。他对写赋者的称名,用了文学的审美尺度,因此,他对赋家身份的建构是真正文学的建构,也是最准确地揭示写赋者特殊本质的建构。他的工作成效远远超越了其他汉代人,在这一意义上,司马相如不仅是"赋圣",而且可被称为"赋家之父"。  相似文献   

4.
有关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成就与卓文君美满姻缘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他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而生在富豪之家的卓文君年方十七,不仅美貌异常,而且琴韵文采非凡.只可惜她是个苦命的女子,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年纪轻轻的文君还未享受家庭的温暖就早早守寡.某日,卓文君的父亲在家宴请王吉和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早有心仪的司马相如在席间弹奏了一曲著名的《凤求凰》,在帘后偷听的卓文君听后心领神会,两人遂生爱意.但他们的爱情受到…  相似文献   

5.
试论扬雄在汉大赋上对司马相如的因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汉辞赋诸作家中,司马相如与扬雄是深受前人所推崇而并称者,如唐朝韩愈便说:“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答刘正夫书》)又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进学解》)司马相如是一代文豪,他“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是汉大赋的奠基者。扬雄在辞赋方面则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继承司马相如最力而有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他对汉大赋形式主义弊病的深刻认识及精辟见解,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们的创作与批评家们对辞赋的评  相似文献   

6.
邛崃县著名古迹“文君井”传说是汉武帝时卓文君和可马相如卖酒的地方,这一对名满京城的才子佳人,怎么会如此穷困潦倒,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哩!公元前一二一年,以《子虚赋》而闻名的词赋大家司马相如,宦途失意回到成都,临邛(今邛崃)县令王吉倾慕司马相知的才华和为人,邀请他去临邛小住,司马相如因闲居无聊便欣然前往.临邛大财主卓王孙是靠铁矿起家的暴发户,一心想附庸风雅,闻讯便请司马相如赴宴,司马相如本不想和这种铜臭熏天的人打交道,但听说卓的女儿卓文君才貌双全,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原名犬子,后因敬慕蔺相如的为人,遂更名相如.汉景帝时,在朝廷中做武骑长侍,因病免职.  相似文献   

8.
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他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一直任给事黄门郎,没有升迁,官低位卑,生活清贫。晚年在新莽作过大中大夫。他辞赋创作的成就很高,早年深受司马相如的影响,作赋常摹拟相如,但由于他生活的时代与司马相如不同,属于西汉末期,因而具有自己的特色,讽谏意味很浓,内容也较相如之作丰富,后人常把他与司马相如并称。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12篇,现尚存《甘泉赋》、《逐贫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武帝对司马相如辞赋的赏识,使其由一个落魄的卖酒郎而一跃成为皇帝的宠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刮起一股司马相如赋传播的旋风.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司马相如效应:时人或向其求取赋作、讨问作赋之法、模拟仿习、作赋或托其名;后人或褒贬其赋作、以其赋作为模范等.并都以文章家来定位他,皇帝以文章家蓄之身边,史家以文章家为其立传,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文章祖”,也使得文章成为一门独立之学.司马相如效应使后人对其“为文章倡始”给与认可,文章便由此慢慢独立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中多用典故,宋玉、司马相如、曹植三个人物的典故使用较频繁.对这种现象予以分析可以得知,李商隐与三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多才、多情、多难.因此,他常以此三人自比,这种自我定位所形成的忧郁、苦闷、重情的心理特征,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造成了李诗深情、隐晦、感伤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他的檄移这类应用文 ,人们很少对此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并着重分析司马相如的檄移文特色 ,以帮助大家加深对他的这种文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13.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14.
十数信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作家,卓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流传很广。相传司马相如做官之后,有遗弃卓文君之意,卓文君察觉到这一点,就给他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它凝聚了全部的中国人的希望,中国梦是伟大的中国实现复兴的开始,是伟大中国走向辉煌的开始,这个梦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快要实现了.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中国梦而努力,我们为中国梦而自豪. 人因梦想而伟大 司马相如怀揣梦想上路,不断努力,终使世人看到他的才华,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6.
司马相如赋与四川方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代赋家的创作,往往会体现其不同的语言背景尤其是方言底层背景。司马相如的赋用了一些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在今天的四川尤其是川东北地区还广泛使用。如果对这些词进行溯源,有一些可能来自楚方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相如的方言源和文化源,他可能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或许来自与楚接壤或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川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方向红 《文教资料》2006,(32):66-67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他在辞赋中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试图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相似文献   

18.
巴蜀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对巴蜀文学范式的形成及内涵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巴蜀文学范式由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奠定,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与审美特征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又深刻影响到后世巴蜀文学。司马相如不仅是古代巴蜀书面文学的奠基者.而且是巴蜀文学范式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19.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相似文献   

20.
司马相如     
《中文自修》2007,(2):F0002-F0002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武帝因读《子虚赋》而对司马相如大加赞赏,遂拜其为中郎将。此后司马相如曾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