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2.
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开始试刊。1997年1月1日正式创刊。在筹办这一新型城市报纸时,湖北日报社党委就确定,要以全新的领导班子、全新的用人机制、全新的管理体制、全新的经营方式等来办好这张报纸,使之成为湖北日报管理改革的先行者、新闻改革的试验田。一句话,以全新的灵活有效的机制来拓展党报的事业。 至今,三年过去了。楚天都市报创刊三年,走出了三大步:第一年为四开8版,日发行量18万多份;第二年为四开16版,日发行量43万多份;去年周一到周五为24版(不定期扩为32版),到9月底,日发行量突破70…  相似文献   

3.
楚天都市报在宜昌等地开办的“地方版”,只存在了不到5年时间,便销声匿迹。个中原因,不是地方版不受读者欢迎,而是不受“地方”报纸的欢迎。办地方版对省报来说是发展,而对地市报来说,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是当今中国报坛的"风云人物".其头版版式,体现了各报的办报风格和思路.因此,研究各都市报的一版版式,无疑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四开型报纸,是全国都市报(晚报)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形式.相对传统大开型报纸,这种形式阅读更方便,版数更多,内容不必交叉(每个版就是一个主题),利于分叠,更富亲切感.这就是当今全国各都市报版数日益扩张,但却很少从四开改扩成对开的根本原因(<华西都市报>是个另类,从四开扩成对开,但结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王璇  刘航 《今传媒》2011,(6):50-51
本文以《长江日报》与《楚天都市报》时评版文章的比较分析为个案,通过对两报2010年8月15日~2010年9月30日时评文章的数据统计,从评论主体、评论深浅程度、视角选择和舆论监督指向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党报与都市报时评版的特点,以期对两类报纸的时评版建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楚天都市报》已创刊一周年了.短短一年,我们的发行量由5000份起家,每月以一万五至二万的速度增加,现在已成为武汉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之一.报纸由四开八版扩充为四开十六版.发行面已从武汉扩展到宜昌、荆州、荆门、襄樊、恩施、十堰、孝感、咸宁等中等城市和地区.据来自全国性会议的消息,《楚天都市报》不仅在武汉地区创下零售量第一、发行增幅第一的纪录,而且在全国都市报发展历程上也写下了创刊当年发行量最大的纪录.回顾《楚天都市报》创刊一周年来的办报思路和报道实践,可取之处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楚天都市报襄樊版》3月2日创刊。 创办《楚天都市报襄樊版》旨在进一步放大楚天都市报的品牌优势,更好地助力襄樊发展.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有效的舆论引导和智力支持:为襄樊市民奉献更实用、更“合味”的精神食粮;与当地媒体协同共进,做大做强文化传媒产业。《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具有独立刊号。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媒介生态格局下,都市报评论版成为彰显媒体个性的新领域.本文以<楚天都市报>评论版为例,分析了栏目特色,从坚持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都市报评论版的建议,以期为当前都市报评论版更好地寻求个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俊华 《新闻前哨》2005,(12):15-17
都市报地方版,顾名思义,是指都市类报纸创办的、以刊登特定地区新闻和信息为主的版面或报纸。 在国内创办地方版的都市报中,四川《华西都市报》是最早釆取行动的。1996年,《华西都市报》专门开辟两个《重庆版》,全部刊登重庆本地新闻信息。随后,其它城市的都市报纷纷效仿,相继推出自己的“地方版”。 从地方版的报纸形态来看,一部分是有独立刊号、脱离母报独立存在的,如《燕赵都市报》的《冀东版》和《都市时讯》;一部分是采编相对独立,但没有独立刊号、依附主报一起发行的,如《楚天都市报》的四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10.
一、《楚天都市报》的改版及其他相关信息 【信息一】自2004年4月起,《楚天都市报》的常规新闻版面由24版增至32版,专副刊基本不变。新增加的新闻版面体现了下列意图: 1.加大对国内外、省内外重大时事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设有一个不固定的“特别报道”版面,其前身为“大特写”,意在针对一段时期内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细心的读者都会感觉到,平时人们每周必看的“节目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节目单,也不仅仅是对节目的简单预告,它巳经逐步成为广播电视的百花园、信息源、知识库、评议厅。在名称上,已由“××广播电视”变成“××广播电视报”。在数量上,它一般都是各省、市期发量最大的一份报纸。在版面形式上,已经从四开二版发展到四开四版、四开八版或对开四版,广东已经出版了象国外及香港那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类媒体。当然.它并非自党报始。《中国青年报》1998年创办“冰点时评”,随后,《南方周末》开辟“视点”,《北京青年报》设有“每周评论”,《南方都市报》更是开风气之先,于2002年3月4日在全国首创时评版,并于2003年4月2日正式扩版.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社评版之外增设来论版。在《南方都市报》的带动下,各地晚报、都市类报纸以及各类新闻网站也群起效仿。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评热潮。  相似文献   

13.
《沈阳今报》从原来的对开20版瘦长型大报改为4开32版小报,包括娱乐、消费,有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服务信息,主打大众消费经济,以避免与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竞争。定位是“做沈阳的第二份报纸”。“第二份报纸”就是侧重某个领域,做专、做深,做出个性。是读者看了其他报纸后还要看的报纸。《沈阳今报》改版的目的只有一个:探求都市报发展的出路,以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目前沈城5张都市报每天同题大战,同质竞争,大家以近乎相同的操作手法,主打社会新闻,通过突发事件来夺眼球,抢市场。同时,在沈报集团内部,今报也面临着与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同…  相似文献   

14.
楚天都市报在宜昌等地开办的“地方版“,只存在了不到5年时间,便销声匿迹。个中原因,不是地方版不受读者欢迎,而是不受“地方“报纸的欢迎。办地方版对省报来说是发展,而对地市报来说,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杨慧霞 《新闻前哨》2003,(11):23-24
前不久,《楚天都市报》(以下简称《楚》)以日发行量121.3万份的惊人业绩,位居全国第7位,全球第37位,进入了全球报业50强。《楚》1997年创办到2003年短短6年的时间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这与它“贴近市民、贴近生活”的定位是分不开的。 一般来说,每份报纸都讲求服务,因为报纸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一份“1997年4月15日出版”的报纸——《青少年参考》报送到了记者的案头:套红、四开.八版.送报纸的郑州大学新闻系学生仇勇开口就说:“可能是一份非法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党报的非主流化与都市报的主流化,已成为报纸推进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武汉地区的报纸为例,《长江日报》把多年前确立的“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方针,改为“影响有影响的人”,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党政机关干部扩大为社会中端群体。《楚天都市报》在秉持百姓情怀的同时,“高扬主流化旗帜,报道时政大事”,以此“打造责任媒体”,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市民群体向社会中端或高端群体转变。  相似文献   

18.
曾励 《今传媒》2003,(4):16-18
1995年3月面世的《南方都市报》只是一张周报,1997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正式改为日报,由对开8版改为四开16版,日均发行量4万份,至2002年,《南方都市报》全年广告额实现8.2亿,日发行量突破123万份。6年求索,《南方都市报》在改变中进步,马不停蹄,高歌猛进,尽情演绎都市媒介文化,并终成主流之势。  相似文献   

19.
楚天都市报     
《新闻前哨》2011,(12):4-5
《楚天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月1月1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2000年以来,日均发行量稳居百万份以上。15年风雨兼程,《楚天都市报》依托母报——《湖北日报》的强大影响力与资源,秉承"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锐意创新,阔步前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湖北省"重要文化品牌"。目前,《楚天都市报》已从单一纸媒发展成为四报一刊两网站的报系集群。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小报”是过去大家对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习惯称谓。如今,小报已不小几年来,12家报纸陆续由四开四版改成对开四版。同时,有的报纸还增加了周末版,有的报纸由周三刊改为周五刊。这些都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官兵精神需求而采取的应对措施。“看点”,是相对于地方报纸“卖点”而提出的,因为军区军兵种报纸由专项经费保证发行,不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