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欣 《传媒》2013,(1):78-79
近年来,媒体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中热点法制新闻并作跟踪报道,对一些法制事件的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法制新闻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角度,分析了对法制新闻存在的误区,认为可以从坚持新闻真实性、加强媒体自律、提高法制新闻从业者专业素养等方面入手,做好法制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朱颖 《新闻前哨》2013,(11):61-63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媒体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开始了新闻娱乐化进程。暴力、血腥、情色、隐私等内容的着重表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通过事件本身而获得的法治教育。本文认为人文关怀具有对法制新闻报道定位与定向、设置价值坐标、弘扬与升华人文精神等作用,并对法制新闻娱乐化进程中在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同时还从法制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法制新闻报道的选题、法制新闻写作强化公众利益关联度方面对法制新闻报道增强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孙妍 《新闻爱好者》2010,(2):170-171
随着媒介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媒体在新闻制作方式上不断求新以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新闻报道方式上,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在法制新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以近年来的法制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法制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武运波 《新闻世界》2014,(10):165-166
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和对公众权利的保护。法制新闻应与法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治现象和法治问题。因此,法制新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及法制新闻工作中的困局、法制新闻人才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对法制新闻报道影响的表现在:网络聚焦法制议题,使个别问题变成全局性问题;网络上的二级传播影响网民认知;网络极群化现象致使法制信息在特定网络群体中传播。因而,网络法制新闻报道面临新闻源可信度降低、泛娱乐化、侵害隐私权和干扰司法独立等问题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新闻价值与法制价值的统一,以正面报道为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严格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害;坚守新闻职业伦理道德,不干扰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治社会,法制新闻具有对法治文明和法治精神的传播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新闻报道者将内容描写的过于感性,并将个人情感和新闻看法注入到了新闻报道中,其不仅导致了大众对新闻内容的评价方向,还对法制报道的严肃性产生了影响。在法制新闻的整体结构中,除了事件的理性分析,感性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其虽然能让新闻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但法制新闻的作用主要是对法律事实的真实报道,并将法律知识普及大众,让公民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报道和其他类型的报道是不同的,法制新闻在选取材料、切入角度、创新、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和普通的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区别。法制新闻报道有其本身的原则,这是由法治新闻的法制特性所指定的,本论文着重从法制新闻编辑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重要现象——新闻审判,在对其特点及争议性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就法制新闻报道如何尊重司法尊严、实现新闻报道与司法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新闻媒介在实际探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菊荣 《新闻知识》2007,(10):85-86
打开网络,任何一个新闻网站,法制新闻报道都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占据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比例。法制新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审判活动、罪犯的犯罪事实以及犯罪的心理特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等等,充满了新奇、刺激、惊险、矛盾。而这些又与社会新闻当中的一大部分相吻  相似文献   

10.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因表述不够专业、态度不够客观、片面追求可读性与轰动性等原因,致使法制新闻公信力受损的事例不少。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对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规范性缺失问题进行剖析并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12.
徐迅 《中国广播》2004,(10):48-48,47
笔者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准确是法制新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法制类专业性报纸,山东法制报的政经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要多一层把关和提升.一个新闻事件,不仅要从其新闻方面考虑,还应对其进行“二次筛选加工”——法律价值的选取.这就要求记者在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加工处理,通过新闻价值和法律价值双重筛选的新闻报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法制特色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出于普法宣传的需要和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也由于案例本身的新闻价值显著,近几年来,法制新闻成为越来越受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题材。然而对于法制新闻,司法界和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些法官对新闻媒体介入审判活动心存忧虑,担心会影响司法公正;有些记者则因正常的采访报道受阻而抱怨舆论监督不自由。如何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当前法制新闻报道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和不断进步,同时,法制新闻报道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作为担负着法制新闻宣传报道重任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和传播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外,还必须结合法制新闻本身的特点,坚持做到“三务必”。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在材料选取、切入角度、写作技巧和创新上,都有自己独特性的原则要求,这是由法制新闻"法制"特性决定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法制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法制原则、平衡原则、更改原则和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7.
潘雪  果磊  段艳文 《青年记者》2023,(24):56-5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新闻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伦理的挑战入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下新闻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认为应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为人工智能更好地应用在新闻领域、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和提高媒体公信力提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宪法》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权作了相对抽象的规定,新闻工作者享有广泛的采访权、报道权以及新闻监督权等权利;然而,近年来有关新闻报道中发生的新闻侵权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也促使新闻从业者不断反思;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新闻侵权现象,力图厘清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使新闻报道在法律的轨道上发挥它巨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宪法》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权作了相对抽象的规定,新闻工作者享有广泛的采访权、报道权以及新闻监督权等权利;然而,近年来有关新闻报道中发生的新闻侵权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也促使新闻从业者不断反思;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新闻侵权现象,力图厘清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使新闻报道在法律的轨道上发挥它巨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李矗编著的《法制新闻概说》一书 ,日前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从总结我国法制报道的实践经验入手 ,就法制新闻报道基本理论、特点、功能、作用 ,以及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述。同时 ,对法制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问题 ,也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这是一本探索性的法制新闻学论著 ,尤其注重对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实务的论述。其中 ,对于“法制新闻”与“法制新闻报道”等基本概念的比较与界定 ,对于法制新闻报道四个价值选择的论述 ,对于法制新闻编辑中的“梯形队列法则”和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