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3.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4.
李莉 《声屏世界》2013,(11):66-66
新闻拒绝卖弄文采、堆砌辞藻,但从不拒绝文采,以让人赏心悦目。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新闻文采要缘事而发、淡中有味。这就是说:一方面,新闻需要文采,用文采来消除平铺直叙的“文件味”“工作调”“总结腔”.增添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新闻的文采要张弛有度,顺势而为,适可而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炼,不能哗众取宠、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5.
新闻人每天都在说新闻要创新,可在实际的写作当中写得鲜活的新闻却不多。本文着力探讨如何写活新闻,怎样让新闻“别有洞天成妙文”。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7.
孔子有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有论: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华萼振。文附质也。大凡好文章,都讲究文质彬彬,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刘津农 《新闻三昧》2003,(12):36-37
新闻评论是说理文。什么是理?《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理是形成事物的内在的因果联系。说理,就是把事物内在的“理”一层一层剥给人看。无论是现今新闻评论,还是古代的说理文,都必须凭借文词字句说好理,必须正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10.
名句说反了     
徐强先生的《杀死心中的"异端"》(见《杂文报》2011年9月20日)一文,在引用孔子的言论时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却引错了,应该是"不以人废言"。孔子的原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言论可取就任用他,也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12.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13.
注意"新闻民工"的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爱国在湖州一次新闻业务骨干的培训班上说,“今年初,我在收到一些署名‘新闻民工’的记者学生寄来的贺年卡后,才意识到这个词的存在”。在搜狗(www.sogou.com)上键入“新闻民工”,可以找到170多万个相关网页。但关于这4个字的含义,却很少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在《把知识产权还给“亚民工”研究生》一文中曾说,“新闻民工”是指一些被聘用的记者,按稿计酬而不能享有编制内同仁的福利。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报业竞争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看能否提供好的新闻给读者。 以前我们听惯了一句话,说要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谓新闻,是人们并不知道的东西,人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怎知他喜不喜欢? 所谓新闻,是不管人们喜不喜欢都应了解的。地震发生了,战争爆发了,这些灾难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但因为不喜欢就可以视而不见么?只愿意听好消息的人,不是幼稚就是不健全。 不同的报纸的报道有高低文野之分,记者编辑怎样去选取最值得读者关心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是记…  相似文献   

15.
好的新闻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给人以震撼、启迪、愉悦;呆板的新闻却让人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如何将新闻写“活”。特别是将一些题材重大的新闻或时政报道处理得生动活泼?在这方面.《南阳晚报》近年来作了有益的尝试,即将散文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使新闻语言富于文采,给人以美感,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可以饶有兴趣地持续阅读下去。  相似文献   

16.
占人写文章有文质并重之说。何谓“文”?文即文章的文采,如语言、技巧等,属表现形式的范畴。何谓“质”?质即文章的本质,如内容、思想等,属思想内容的范畴。文如毛,质如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文依附于质。虎豹之皮若没有其花纹,则殆同犬羊。故质依靠文来表现。文与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新闻作品不等同于文学作品,它强调客观真实,屏弃想象虚构。然‘满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的新闻作品并不全是“易碎品”,不少精品力作不仅仅是历史的珍贵见证,而且往往济身于文学佳作之列,被久远地传诵。原因何在?无非…  相似文献   

17.
崔克明 《青年记者》2003,(11):28-28
新闻标题的“专利性”,指的是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可分离性和不可替代性,标题是内容的浓缩与提炼。那种“公用帽子”式的新闻标题,不看内容根本不知新闻标题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具有这类问题的标题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看似文采飞扬,实则缺少功力这类标题,乍看上去颇有文  相似文献   

18.
同为新闻工作者,为什么有的人写出的新闻作品好看,有的人写出的新闻作品不好看呢?近日拜读了一些新闻名篇和一些新闻名家论新闻写作的书籍,感到受益匪浅。我从中感悟到,要想写出既有影响又好看的新闻作品来,主题的提炼、角度的选取、语言的表述等方面固然重要,但对材料的运用是否得当,也是至关重要的。恰当地运用材料,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说到根上就是“取舍”二字。说到取舍,往往是“取”易“舍”难。许多同志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采访时材料记了一本子、一脑子,下笔时思量来琢磨去,舍弃哪些材料都觉得可惜。事实上,有些稿件往往是因为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初入新闻门槛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获奖作品除了标题究竟好在哪里;而自已辛辛苦苦采访了新闻素材,却无从下手,勉强写出稿子也羞于见人。应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初学者,对于何为“新闻眼”和如何拎出“新闻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恐怕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状况。何为“新闻眼”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眼”,指的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它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显不显著,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有一种观点:新闻报道只需要信息不需要文采。某报一位新上岗的记者沮丧地告诉笔者,他的领导一脸正色地对他喝斥道:“记住,新闻要的是信息,别卖弄什么文采了!”而笔者一位同事的博客上.也为此话题一度引起争论。那么.新闻报道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要不要文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