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与潜意识有三种相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主观虔诚方式、自由思考方式和感性观照方式。艺术和梦虽然一属意识,一属潜意识,但都是人类以感性观照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精神产品。因此,二者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这表现在生活源泉、形象塑造、反映生活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对艺术与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通过艺术了解梦,也能够通过梦了解艺术,从而做到学科互补,在理论研究中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对桐城传统绘画艺术作品进行自觉意识,深入探究,从它的艺术形式、思想精神、意识形态进行梳理和解析,深入透彻地了解他们在顺应新时代生活所需要否定或者肯定的方面和因素;领会桐城传统绘画艺术在新时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误区和阻力,丰富和调整绘画语言结构和意识观念;为提升绘画艺术教学的深度和绘画艺术创作的整体品位探索方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拓展桐城传统绘画的形式与内容,实现桐城传统绘画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发展与创新,以更好、更直观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祝元娜  张斌 《海外英语》2012,(24):228-229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男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该文集中分析盖茨比的人格缺陷,揭示他的金钱梦和爱情梦如何一步步破灭并最终导致他的人生悲剧。盖茨比的人格缺陷淋漓尽致地表现为他对虚幻的美国梦的追求,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与此同时,盖茨比的人格缺陷并不是他个人的缺陷,而是整个美国梦中根深蒂固的缺陷,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也预示着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素描头像是绘画学习中难度较大的训练课题。学习素描头像首先要培养整体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其次要有立体意识,建立头部在空间的立体概念,另外,要画好头像就必须了解形体的解剖、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变化等知识。  相似文献   

5.
素描教学可使学生从学习绘画的角度了解素描的基本观察方法和培养对物体的艺术感觉和情感倾向,以达到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素描教学中构图意识的体现,寻求提高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图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文化人格中贯透着浓重的"贵我"意识,它跨越张爱玲的生活界与艺术界,在作家的成长创伤、自恋的日常心性、艺术的"造梦"方式等领域多重交融,最终生成了作家"生活与艺术"的个性化景观。进言之,这种人格力量对张爱玲的文学想象具有如下展拓:深化文本的悲剧意蕴,生成美学形象的实用主义内涵,推进其对人性的多重思考,形成文本特有的主题话语。  相似文献   

7.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与很多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人格(personality)因素在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重点阐述大学生中D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希望一方面加强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省意识,加深对自身人格特征的剖析和了解,进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格培育与教育社会价值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代人格与教育现代化人格一词产生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原意是人们在交往中为克服和掩饰自身缺憾所用的面具,以后逐渐演变成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的理想参照。有人曾把人格形象比喻为绘画中确定人体各部分比例关系的方格。其实,人格就是人作为人的规定和资格。现代人...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也是开启孩子一生教育的关键和基础。绘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点的地位,绘画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对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将细致地阐述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活动的重要性和绘画教育的一些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幼儿园绘画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