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的著名诗篇。诗中所说的五岭即南岭,是我国南部的著名丘陵,由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五座山岭组成。乌蒙是云贵交界处的一座山脉,诗中所指是云贵地区。在这里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夺取安顺场,强渡天险大渡河。尔后,中央红军开始了翻越雪山的艰难历程。岷山是四川省境内的一条山脉,在松潘草…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以后,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孜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遇到了千难万险,其中最艰难的要算翻越大雪山了。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上,来到了海拨四千多米的大雪山  相似文献   

3.
大渡河穿行在横断山脉中,落差极大,流速极快,最快的时候达到每秒7米,据说鹅毛飘下去,都会沉底。从泸定到汉源县的葫芦源,140公里的河道上只有安顺场一个渡口,70年前,红军就是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我们在渡口边见到两只木船一“红军船”,1935年5月,红军17个勇士就是靠这样的船成功强渡大渡河。河边有一幢3层楼的雕楼,当年刘伯承等就是在这里指挥渡河,河对岸是敌人的工事。清朝未年,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曾被困安顺场,蒋介石叫嚣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但红军17个勇士强渡大渡河,率先夺下桥头堡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渡河,从而打破了蒋介石的妄…  相似文献   

4.
《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10册)一文中写道: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而最后一段又写道:“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教学时,有学生举手问道:“王老师,抗日战争不是1937年7月7日才开始吗?那红军怎么会提前抗日呢?他们去哪里抗日呢?”一时语塞。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决定先查找资料,再做解释。  相似文献   

5.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由于渡河的工具只有3条木船,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一天天向红军逼近,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红军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文武全才的翼王石达开。这位当年在湖口、九江打败湘军水师,险些生擒曾国藩使清军  相似文献   

6.
稍有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常识的人,对安顺场都熟悉,这是因为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在安顺场发生了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第一件是,1863年5月,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在那里,7000太平军惨死在清军刀下。第二件是,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甩开几十万敌军的追击,直插大渡河,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当时,蒋介石高叫,要朱毛重  相似文献   

7.
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8.
太平军石达开部和中央红军都曾受阻于天险大渡河畔,两支队伍处于相似的困境,但由于民族政策、军事战略方针、时代背景和革命性质的不同,最终的结局截然不同太平军石达开部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  相似文献   

9.
战争年代,长征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和平年代,长征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事业接班人,吃苦耐劳,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其实,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也会碰到“金沙江”、“大渡河”这样的激流,也会遇到“腊子口”、“安顺场”这样的天险,还有那望不到边的茫茫“草原”。  相似文献   

10.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崇拜英雄。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后,我被书里的情节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犤阅读提示犦革命传统和历史责任感是我们永远都不能丢弃的民族精髓,小作者能  相似文献   

11.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接连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四道军事封锁线,胜利渡过了湘江,得以继续前进。在当时“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中央红军其所以能取得这一胜利,主要在于:第一,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善战,这是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根本保证;第二,我党充分利用了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是突破四道封锁线的外部原因;第三,沿途各族人民特别是湘南人民对红军的大力支援帮助,这是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主要有二说:一说七只,如刘伯承《回顾长征》(《星火燎原》选编之三,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说六只,如莫文骅《“五一”的前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经查证、后一说是准确的。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除先遣队夺得的两只渡船外,又找到四只渡船,就是靠了这六只船,经过九天九夜的努力,极有秩序地胜利渡过金沙江。其主要根据和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图一、图二、图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首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入贵州,接着在1935年1月强渡了天险乌江,攻占了贵州省的遵义城.红军在长征初期,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战斗,但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军事上连续发生错误,他们在优势敌人围追堵截时,惊慌失措,变成了逃跑主义,在战略转移中不能把握有利时机去主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只是以消极防御来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转移,结果使红军行动迟缓,疲于应付,数次陷入危险  相似文献   

14.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引导学生学习、品味祖国的语言文字,领会词句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意图。《飞夺泸定桥》一文的作者用词颇具匠心。如:课文一开头写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挺进”一词,表明红军战士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毫不退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勇往直前;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之情。写敌人的行动,作者则用了“行进”,即“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用这个…  相似文献   

16.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7.
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长征先锋部队攀登悬崖陡壁,袭击国民党守军侧背,一举突破川甘边界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的开阔地带。随即占领哈达铺。在这里,红军从一张缴获敌人的旧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27日,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会上,毛泽东同志宣布:“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25、26、27军的兄弟们去……。” 那么,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不说去与“陕北红军”会师呢?这还得从红25军的组建说起。 1932年6月,蒋介石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  相似文献   

18.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责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责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9.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震惊世界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走了二万五千里路。长征所表现出的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已经突破了时代与国度的界限。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的结尾既不草率收兵,又不画蛇添足,能给读者以水到渠成之感。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不少范文的结尾很巧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事情了结,自然收尾。有些记事的文章,叙事完毕,其尾自收。例如“: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