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涉及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说纷纭。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著作结合自己思考从构成幸福的三个要素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解读幸福。论述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幸福品质,提高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健康成长,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从对幸福以及幸福感的涵义分析入手,认为幸福与道德、节制、美德、乐观等积极品质息息相关,积极品质会影响幸福感的体验,而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与生俱来,所缺乏的只是对这种品质的激发,通过分析幸福感缺乏的可能原因,认为学生的幸福感可以通过教育来部分实现,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积极品质,使其具备将心智品质与外在信息相联系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主张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中,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获得幸福感.近年来,"幸福感"这个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并用以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在教育领域,幸福感是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会使自己幸福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在心理课堂中使学生获得幸福感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品质与人格,获得使自己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教育功能的自然延伸;另一种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安排来实现。有目的地增进学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是关键,形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是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界定了幸福的内涵,其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生命给予全面的关照和提升,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而教师自身的幸福则体现在他与教材、与学生、与自己的融合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6.
人能感受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善学乐学的重要表现,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善思,学生才能主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育指以学生终身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幸福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开设幸福教育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独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训练发展大学生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幸福能力;通过教会大学生建立完好的时间管理机制、调整自身的幸福参照系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品质等自我管理和调适策略,培养他们终身幸福的幸福习惯。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牧童通过十年的各自经历终于领悟到幸福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才能获取幸福”的道理.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讲解时,我放手让学生们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表演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参与体验.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04-107
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在积极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品质来激发更多的积极品质资源,通过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在幸福的校园环境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实现。积极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心理健康观,同时要努力挖掘校外的积极资源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0.
石畅 《教育文汇》2013,(15):20-22
幸福教育是使学生既能享受当下的幸福,又有能力创造未来幸福的教育。在幸福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教育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上。教师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状态对学生的幸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直接的幸福教育功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提升幸福品质、提高幸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幸福教育功能,必须将培育"幸福的人"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在教学内容上彰显幸福教育内容,在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幸福"有着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幸福是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的幸福便是以教育为乐、热爱教育生活,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笔者觉得这是实现教师幸福乃至教育幸福的动力源泉。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那必然需要具备出色的创造能力,并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创造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将要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仅通过"解惑",而且通过"生惑"获得意义和价值感,体验教育之乐。于笔者而言,教育即是一个富含创造的过程,教育情境的营造、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相似文献   

14.
幸福在哪里?     
[活动背景] 这节课是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心理健康》教材高二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课.幸福教育作为积极心理教育及德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心智成长,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在高二下学期进行幸福教育是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升降起伏比较大,有些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念头,幸福感下降甚至消失.本节课通过对幸福的探究,旨在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来自同学的力量,构建心理支持系统,领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校德育是一种远离幸福的知性德育,生产的是道德智慧缺失的知识人真正的道德教育要以人的幸福为价值旨归,帮助受教育者生成道德智慧,使人从单纯的知识人变为幸福人幸福人的特质是成为优质自己,优质自己之人具有生命感、自主性、超越性和持久的幸福感道德教育要通过道德智慧来提升学生的幸福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幸福人  相似文献   

16.
“435”幸福课堂研究与实践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建设幸福小组、构建幸福课堂、践行幸福教育三个方面.课题以为学生的成长着上幸福的底色为目标,在研究与实践中创造、生成幸福的资源,培养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幸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8,(19):35-35
王卫东、常淑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上撰文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因此,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作者认为教育增进学生的幸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健康生命,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境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指出,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是以使人有知识、有能力、有感知幸福的素养作为自己初衷的.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师本教育,从教学目的、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剥夺了学生幸福的权利和机会.我们需要转向生本教育的视角,奠定学生能够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和幸福成长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幸福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幸福力——体验幸福、智慧生长.培养学生的幸福力,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终生发展"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通过构建系列幸福校本课程,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幸福体验,更让他们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