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大众型、娱乐型、服务型、实用型的行业性报纸,和其它报纸一样,一版在整张报纸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它是广播电视报办报宗旨和编辑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报纸质量和队伍素  相似文献   

2.
对广播电视报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面对众多报刊的夹击,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广播电视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根,扩大阵地,非提高报纸质量不可。但提高质量如果不明确质量标准的话,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也无法评价质量是否提高了以及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对广播电视报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就是为提高广播电视报质量指明奋斗目标,提供评价依据。研究广播电视报的质量标准,在方法上似应综合考虑以下原则:一,权威原则。广播电视报和我国许多报纸一样,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自费订阅的报纸。其质量标准只有上…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节目版是刊登一周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专业版面,作为电台、电视台节目播出安排的书面表达形式,在广播电视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节目版直接满足了广大受众订阅广播电视报的第一需要──自主能动地选择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声屏节目。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报借助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这根"收视拐杖",拥有十分广泛稳定的读者群和可观的发行量.其次,节目版为广播电视报其它版面组织稿件介绍节目内容,进行节目评介提供依据.这是由广播电视报的"带电"属性和引导受众视听的职能决定的.因此,节目版被公认为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是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传递声屏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报纸,它具有独特的视听导向功能。纵览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无论从内容形式上看,还是从印刷质量上看,都称得上是一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报纸,但是浏览一遍之后便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各家报纸的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千篇一律,采取了一台加二台按时间顺序的简单罗列,稍有不同的只是或横排、或竖排而已,这与整张报纸多姿多彩的风格极不相称:其实节目时间表在广播电视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以至有学者提出,广播电视报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报纸,只有让其去自生自灭。且不说学者的意见是否正确,但就目前全国广电报业普遍存在的不景气的实际现状,深刻探讨广播电视报在自身层面总的体制格局难以改变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把握局势,积极进取,应该说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一、困扰广播电视报发展的根源1.行业总的体制格局难以得到改变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报都是由广播电视局主管、以地区为单位分布。全国性报纸发行全国,省级报纸发行全省,而地区性报纸则在…  相似文献   

8.
李红旗 《报刊之友》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红旗 《今传媒》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论何种报纸,都以头版为要。广播电视报当然也不例外。笔者从事《南通广播电视报》头版编辑工作数年,就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头版有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力求贴近性。“广播电视报”这一名称,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也就是行话所说的必须带“电”。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广播电视报务必贴近广播电视,如果说广播电视报的其它版  相似文献   

11.
刘亚群 《传媒》2004,(5):30-31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目前除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市的广播电视报普遍处于低谷,在报业市场中边缘化明显.为此,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试图寻求一条再现往日辉煌的道路,但今天看,不管改革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抑或是市场之手推动的,广播电视报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一些报业专家预言,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6,(22):48-49
在人们的回忆中,都市报曾经是最厉害的报种,从1995年开始出现,支撑了报业20年的繁荣;但实际上,还一个报种被很多人淡忘了.曾经,全国有几十家这种报纸的发行量超过百万,全国共有5000万份的发行量,那时候,城市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自费订阅了它,男女老少都读它,它足足繁荣了近十年,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就是广播电视报. 极度繁荣的广播电视报 从媒介特性来看,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报纸,它完全依赖于另一种媒介——广播、电视,以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及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职能.读者定位为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中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强调要突出报纸的广电特性,即广播电视报一定要姓“电”,报纸的所有版面都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来带“电”作业。倘若刊登了与广播电视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即所谓“不带电”的内容纳入广播电视报版面,就会被认为违反了“行规”,是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广播电视报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发行问题,办得好点、差点,都不至于引发报纸的生存危机。循规蹈矩,抱守残缺尚能说得过去。拿《山东广播电视报》来说,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它像一株株小草,在党委机关报、晚报和各种专业报纸的夹缝中茁壮地成长。怎样提高广播电视报的办报质量?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把广播电视报如何刊载新闻的问题解决好,让新闻在广播电视报上唱主角。这是因为,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面向公众发行的定期出版物”(《新闻学简明辞典》第83—8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这个定义出发,广播电  相似文献   

15.
较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来看,广播电视报信息不少,新闻不多。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这份报纸必须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广播电视报的消息天生就存在某种局限性。广播电视报消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广播电视报的自身属性所致。广播电视报是周报,在新闻时效上无法与日报和晚报竞争,每周一期使报纸的新闻(时效)属性大大弱化。二是采编人员的认识问题。有的记者认为写消息是小菜一碟,显示不出作者的水平,成不了气候,只有写明星的专访、大通讯、大特写,才能显示水平,才…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姓“电”.先有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这好比皮肤和羽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播电视报背靠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依托,深化、延伸、补充广播电视宣传,形成“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优势,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它报纸的地方.许多读者买广播电视报,也主要是为了解广播电视播出信息,以便安排好收听收视,防止漏听漏看.所以,城市广播电视报要扬独家优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把文章做足做透,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节目预告、剧情介绍、幕后情况、演员风貌、声屏知识等内容,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方性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我认为应该在满足读者声屏收视需求的同时,确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这是因为,广播电视报是家庭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的报纸之一,是和广大读者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8.
肖杨 《新闻知识》2005,(12):69-70
同质化是我国报业跨世纪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许多报纸出现了版面相同,比重相同和结构相同,它是报业区域结构与特色发展的矛盾.从广播电视报特别是从西安广播电视报从属区域来分析,受这一现象影响更加明显,如何在同质化下找到自己的出路,是广播电视报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影视文化生活娱乐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城市的广播电视报已经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服务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内容。比如《营口广播电视报》,就被称为"百姓的报",它的办报宗旨就是服务广电,服务百姓。报纸的内容也相应地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