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  相似文献   

2.
世人瞩目的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于今年2月揭晓,《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见封三图1),获得了大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 这幅画面形象和摄影技巧并无明显过人之处的照片,成了本次大赛非典题材惟一的获奖作品,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恐怕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的人士,有不少人在叫“看不懂”。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圈内人士对中国参加荷赛作品的评述,我们会觉得颇有意味。有人称,2003年,中国的摄影师有了最多最好的机会,去拍摄非典这一世界性的题材;非典的最好的照片都在中国摄影师的手里,希望中国的摄影师能够在今年的“荷赛”上获奖。甚至有一位摄影师在送  相似文献   

3.
荷赛获奖照片造假”是新闻界今年春天的一个焦点性事件。2004年2月13日,新浪网发布快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第二天,《武汉晚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道,并刊出获奖照片。据说邱焰得知获奖消息后非常激动,称自己第五次参赛首次获奖。高兴之余,烦恼却接踵而至。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4月5日上午,陈英诉荷赛获奖照片造假侵权一案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审,但长达3小时的庭审并未作出…  相似文献   

4.
6月16日晚,一部反映北京市民抗击非典的电视剧——《让我们记住》亮相北京电视台荧屏。这部电视剧是在非常时期,以非常速度拍摄的:7天创作剧本、10天完成拍摄、22位影视明星义演,几千位群众演员加盟,该剧的全部收入40万元将捐献给中国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3日,保定日报A4版以半版的篇幅刊登了《只有新娘的婚礼》字及图片报道,此篇报道以其独特的新闻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紧紧锁住了读的眼球,抓住了读在非典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章在全市上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感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3,(7):22-25
中国摄影师储永志拍摄的照片《热身》获得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本届"荷赛"评选中,储永志、魏征、郑晓群、傅拥军等4名中国摄影师获得运动类、自然类以及肖像类的奖项。另外还有一支由(南方都市报》视频编辑杨恩泽带领的团队所拍摄的影像作品获得了网络故事片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张静 《兰台世界》2014,(1):156-157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3,(4):F0002-F0002,I0001
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不久前在荷兰揭晓,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拍摄的《加沙的葬礼》获得年度照片和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中国摄影师郑晓群(《温州日报》)、储永志(《浙江日报》)分别获得自然类、体育类二等奖,傅拥军(《都市快报》)、  相似文献   

10.
争议者卢广     
他或许是中国摄影圈中最充满争议的一个,也是获国外摄影奖最多的摄影师之一。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靠揭家丑”获得国外摄影大奖。在圈子内,大家因其“拍摄动机不纯”,给照片“做手脚”对他避而远之,却少有同行在面对《西部淘金》《矿工》《非典》《中缅交界处的吸毒者》《青藏铁路》《沙漠化问题》《艾滋病村》《中国的污染》这一系列专题图片时,因自己的无为而汗颜。  相似文献   

11.
寰球传媒     
《现代视听》2015,(2):3
2015荷赛奖揭晓6名中国摄影师获奖2015年第58届荷赛奖2月1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在本届赛事中,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692名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拍摄了97912张参赛作品。卢广的《发展·污染》获得长期项目三等奖;鲍泰良的《决赛》获得体育单幅一等奖;储永志的《猴戏》获得自然环境类一等奖;蔡圣相的《集市》获得日常生活一等奖;陈荣辉的《圣诞工厂》获得当代热点二等奖;刘嵩的《被告》获得肖像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占琦  罗海燕 《新闻世界》2011,(4):143-144
随着人类"读图时代"的到来,"一图胜千言"的新闻摄影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然而从2004年《非典时期的婚礼》到2006年《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再到2010年的《挟尸要价》,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新闻摄影作品被卷入到失实的争议当中。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无疑将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下降,引发社会对媒介...  相似文献   

13.
3月24日的《温州都市报》以《(非典时期的爱情)并非爱情》为题登载了一则消息,报道了浙江温州籍男模陈某给媒体来电,称在荷兰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一幅《非典时期的爱情》摄影作品存在着严重失实,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他就此已向法院起诉,要求作赔偿精神损失,恢复其名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对于同行们能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大奖,笔向来是很佩服的。因为,新闻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牺牲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大奖实在不易。然而,笔读到《新闻与写作》杂志2004年第6期一篇章,标题为《用“心”拍摄》,说的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杨小兵拍摄的一幅图片《孩子上学“走钢丝”》获得中国新  相似文献   

15.
Tony  Corbell  白云天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23-I0025
过去,婚礼摄影师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无论是婚礼的主办者还是参与者。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一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凭借着婚礼摄影师们出色的技术,从事这个行业的天赋和他们真诚的态度,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在拍摄婚礼进行的过程中,他们像建筑摄影师一样选择拍摄位置;像肖像摄影师一样关注人们的表情和动作;像工业摄影师一样拍摄那些定情的信物;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咱们的总理》 2003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溪视察工作,我被市领导指定为惟一的摄影师,市长李波亲自把我叫到办公室布置任务。正值“非典”时期,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自费2万元买了一台照相机备用,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终于拍到了温总理与老矿工弯腰一起走进危房的感人瞬间,这张照片取名叫《这就是咱们的总理》,获得《人民摄影报》2003年度新闻人物类单幅金奖,第21届全国艺术摄影展纪录类铜牌奖。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非典时期,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媒体肩负的重要职责。但作为专业频道,既没有新闻节目,也没有合适的栏目反映这一焦点事件。我们确定以特别节目的方式参与抗非典宣传,并迅速组织策划班子对节目形态进行了论证。当时公众情绪都非常紧张,所有从新闻媒体上传出来的声音都是很严肃的。频道最后决定采用情景喜剧的模式,主要是考虑到用“剧”来表达既符合频道定位,又易于被观众接受,而喜剧则有利于释放和消除大众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频道以最快速度组织各方创作力量,拍摄了以“说家常里短、看人间百态.宣传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理念”为宗旨的30集系列情景喜剧《非典型剧场》,用诙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演绎了一个个与抗击非典有关的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接受熏陶和教育,讴歌了非常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和新市民精神。该剧从策划、编剧到前5集拍摄完成仅用了3天时间。从4月28日开始,杭州电视媒体中首个以文艺形式反映抗击非典的节目《非典型剧场》以每天一集的速度播出,很快受到杭城观众的关注和好评.领导和专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热心观众打进热线电话后表示每天都铁定看《非典型剧场》,以前觉得非典很可怕,但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一边笑一边接受了抗非典的知识.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人间温情。该剧播出后,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关注.江浙地区的电视台都相继播出了《非典型剧场》,并被制作成VCD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六七月间,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第14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我国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事故》、侯艺兵拍摄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陆元敏拍摄的《协力》,分别获得“新闻照片”类、“人像系列照片”类和“人与工作”类铜牌奖。由国际新闻工作者组织及其图片部和朝鲜新闻记者联合会组织的本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收到40多个国家的642位摄影者的照片3522张。中国有81人参加比赛,约占全体参赛者的13%。以往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参赛者较少,获奖者亦微乎其微。随着我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次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这表明了我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是世界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于1971-1975年间在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作品,作品长达763分钟,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后世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除此之外,作品拍摄的"真实性"也在纪录片界引起广泛争议。而回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了伊文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摄这部《愚公移山》。本文将从伊文思个人的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时代发展下技术进步引起的拍摄观念革新和伊文思同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三个方面分析《愚公移山》的拍摄动因。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人们随手打开电视呈现的电视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及性质对其大致分为纪实类和艺术类两种。纪实类的拍摄作品主要分为:电视新闻类如《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电视纪录片类如《大国崛起》《我们走在大路上》,电视纪实类专栏节目如《东方时空》《新闻1+1》等,而根据节目拍摄现场的不同特点又可分为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电视节目不同,其拍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电视摄像人员提出的拍摄方式要求也不同——要求摄像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电视新闻节目拍摄中掌握精准化的摄像技巧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