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志俊 《编辑之友》2011,(7):110-111,125
一书籍编辑设计及其学科特征书籍编辑设计是研究并阐述书籍的整体形态设计、内容诸方向的关系,让书籍设计在体现书籍内涵的同时,建立书与人之问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增加渎者对于书籍的兴趣,诱导渎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从中得到对于书籍的整体感受,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促进人与书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书籍内涵,从而达到书籍艺  相似文献   

2.
到日本之前,我对这个国家与书籍有关之情况的了解,和两部书有关:近世中国人董康的《书舶庸谭》,以及当代日本人池谷伊佐夫的《神保町书虫》。《书舶庸谭》是董康于1926年至1936年四次日本之行的日记集,记载了他往来于东京与京都之间,访求自中国流出的汉籍旧椠孤本的历程,曾被傅增湘誉为“足为馈贫之粮、夜行之烛”,向来为读书人所津津乐道。《神保町书虫》则有一个吸睛效果非常好的副标题--爱书狂的东京古书街朝圣之旅。书中所写的神保町,在东京市的神田神保町地区,是世界最大的古旧书店群落,类似于巴黎塞纳河畔、伦敦查令十字街以及以前的北京琉璃厂,但规模似乎更大,确实当得上是一个古旧书的“圣地”。于是,对作为书虫的我来说,神保町理所当然地成为我日本之行的必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陆游精于藏书,亦重视对书籍的鉴别。陆氏鉴书,既有对书籍本身及其内容真伪、正误的考辨,也有对书籍版本的鉴定。他的鉴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撰写的大量藏书题跋中。  相似文献   

4.
记者洛丁报道,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钱伯城不久前在谈到书籍广告必要性与重要性时指出,书籍广告是传递、沟通信息的重要桥梁,出版社的领导应把眼光放远点,舍得花点广告费,加强书籍的广告宣传。而现在不少出版社还不大重视书籍的广告工作,新闻媒介铺天盖地的也都是些商业广告。书既是高雅的文化产品,又是商品,也要加强宣传,出版部门除做每月新书广告之外,还应有重点书的广告。现在大家都讲要自我包装,提高出版社声誉也是一种包装,不是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5.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书籍封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向读者传递书籍性质、主题、风格的信息;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加读书的乐趣。书籍封面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在设计上首先要立足于书,在充分了解原著内容,掌握基本特征之后,才能进入创作。在艺术领  相似文献   

7.
李梅 《出版广角》2006,(7):29-30
作为书的衣裳,书籍的装帧也是既有情,又有色。情可以是设计者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思,色可以是设计者根据内心情思为书籍设计的色相。  相似文献   

8.
褚雅越 《新闻世界》2013,(7):287-288
【摘要】从泥板、石头到纸莎草卷、羊皮纸,再到中世纪的册子本、手抄书、印刷书,再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的电子书籍,书籍的演变过程也是人类技术和文明进步的进程体现。探析书籍的起源、发展及流变,以关照今日技术之进步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态,故名思义:形,则为造形;态,即是神态。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书籍形态的塑造,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她是著作者、出版社、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工艺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也是书籍艺术面临更新观念,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铅字转达与图像传播等一系列新课题。 一、书的形态 书的形态,按固有观念不难想到书的外观:六面体的盛纳知识的容器。中国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书籍的形态有着很奇妙的演进。在甲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陈景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03-106
元代出版业出版大量的书籍,同时也出现许多版权纠纷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元代书籍版权保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在书刻管理、书籍出版标记使用、书籍辨伪等方面。元代的书籍版权保护贡献是明显的,对当代及后来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火——书籍保护常识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放在图书馆书库里的书籍,包括书库的木质建筑材料如门窗等,以及木质的书柜、书架等,特别是书籍,因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张,大都是植物纤维所构成,最容易着火,而且这种纤维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相当大。据实验:每公斤干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3,280千卡,而每公斤纤维素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4,200千卡。同时又由于纸张很薄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很大,所以一旦有了火源,书籍就会发生火灾。书籍为什么会着火,也就是引起书库书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是出现了许多出书热点:数理化书热、外语书热、武侠小说热、琼瑶小说热、生活书籍热、气功书热、纪实文学热、丛书热、辞书热、谢尔顿小说热、岑凯伦小说热、西方思想书籍热、写名人的书籍热,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4.
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是晚清政坛的显赫人物,也是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一生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翁同龢无论是藏书、校书,还是读书、藏家交往都达到了顶级藏书家的标准,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士大夫藏书的典范。文章以书籍为线索来解读不一样的翁同龢,揭示其丰富多彩的嗜书人生。  相似文献   

15.
书籍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是知识和身份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文字和书写的抽象化符号。纵然技术革命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但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在人类社会中保留着其社交功能。文章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社会中与书籍有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梳理,探究书籍在人类社交实践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现书籍在人情往来、学术交流、互动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出版业应进一步紧抓读者需求,传承优良传统,精准定位社群,用心维护社群,并尝试突破社群,打造全社会的尚“书”之风。  相似文献   

16.
赵文毓 《兰台世界》2016,(4):134-136
宋代书籍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搜访与献书、购买、赐书与赠书、战争是最主要的途径。搜访是政府层面进行的图书收集工作,献书则是下层对此的响应。购买是满足阅读需求最基本的方式。赐书是政府行为,对内与对外各有其特点。赠书则存在于亲朋故友间,旨在传承书籍或交流感情与学问。书籍传播对内使得文化昌盛,对外则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繁荣与巩固。  相似文献   

17.
夏宝君 《编辑之友》2011,(6):108-110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书籍的商品化,书籍作为商品广泛流通,宋代刻书及书坊的数量大增,图书市场的繁荣使得书业广告随之发达,许多书坊纷纷在书中作自我宣传。至北宋中期以后印本书逐渐取代写本书,书业广告也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评,以评论图书内容为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也不应仅限于书的文字,书的装帧,也应是书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里试谈评价书装艺术的审美标准。一、书籍装帧评价应着眼于意境的开拓。装帧艺术与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一样具有表现艺术的特征,而这种表现艺术尤为注重意境的开拓。深邃意境的创造,旨在为反映书籍内容服务,不是为悦目而作装饰的所谓美化,它在于诱导读者深入领会书籍内容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以来,不少书籍征订数量普遍下降,其原因相当复杂,有由于纸张、排版、印刷、装订等费用增加书价不得不随之上升的原因;也有读者的兴趣和求知欲向多方面扩展的原因;当然也有书籍本身质量不高的原因,等等。在这情况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语词典》一书,在近两年来接连十二次印刷,发行量已近百万册,所以能这样,其答案可以从选题和体例两方面来探求。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我国刻书事业的鼎盛时期,建阳作为著名的刻书中心,是当时全国刻书数量最多的地方。宋人祝穆,在《方舆胜览》一书中,曾将宋代建本书籍列为当地"土产",摆在建茶、建盏之前。无独有偶,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罗列当时天下著名的物产,也将明代建阳的书籍,与苏杭之币、扬州之姬、徐州的骡车、无锡的大米、温州的漆器等相提并论。明代建阳刻书业的兴盛,是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客观综合因素所产生的交合作用,也是宋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