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写信,常在末尾写上“此致”,后面不加标点,另起一行写“敬礼”。这已经成为一种格式。“敬礼”好懂,“此致”是什么意思?写回信,末尾用“此复”;发命令,末尾用“此令”,这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些都是煞尾语。“此”字的作用是概指前  相似文献   

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不仅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弄清楚这一内容将有助于教学和自学.一、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意义在数学中,我们常见的命题的条件,有的是充分条件,有的是必要条件,还有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对这些内容,下面给予简略介绍:1.充分条件 如果某几个条件能分别地、独立地产生同一结果,那么其中每一个条件都是结果的充分条件.如:“末尾有二个0的正整数、末尾有三个0的正整数、末尾有  相似文献   

3.
书写英语时,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一行的末尾剩下一点空间,不能写完一个单词,不写又太空,显得不好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芽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移行。要移行,就得掌握移行的规则。英语单词移行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阿拉伯数字不可分开移行书写。2.不论音节多少,头衔、职称、人名不宜分开。如:ProfessorLee,Smith。3.移行处要用连字符“-”,只占一个印刷符号的空间,并放在该行的末尾。4.单音节词不可移行。如:watch,school,through。5.移行时通常按照音节进行,在两个音节之间分开,如bro-ther,stu-dent,不能把一个完整的音…  相似文献   

4.
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 ,因果分句的安排顺序要受到末尾焦点原则和末尾重点原则的制约。位于末尾的分句通常是说话者的语意中心。位于主位和述位位置上的因果分句的交际价值的大小 ,也要随分句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主位化使因果关系复句有了两个语意中心或使语意中心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最近发现有很多文章在议论教育简单得只剩下做题了,教育只剩下考试了这些话题。其实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教育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6.
末尾淘汰制是用人单位对员工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将一定比例、排名末尾的员工从工作岗位上淘汰出去的人事制度。末尾淘汰制最先起源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通用总裁韦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统编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二单元三位数除多位数例11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和理解竖式计算中商的书写位置发生变化的算理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理解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中,如果用简便算法计算时有余数,还要在余数末尾添上在计算过程中消去的0,才是真正的余数。其算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第3节的内容。根据教材编排系统,分三步教学。第一步,在教学商中间有一个0的除法的基础上教学商中问有两个0的除法;第二步,在教学商末尾有一个0的除法的基础上教学商末尾有两个0的除法;第三步,教学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每步都配置练习。教师教学时,要学生理解商中间、末尾要补0的道理,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中间、  相似文献   

9.
末尾淘汰制是用人单位对员工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将一定比例、排名末尾的员工从工作岗位上淘汰出去的人事制度。末尾淘汰制最先起源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通用总裁韦尔奇认为,末尾淘汰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报刊上对引文末尾标点符号的用法很不一致。句子结构相同的引文,在不同的文章中采用不同的标点方法,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用法也不统一。标点符号的使用虽然允许有某些灵活性,但更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有必要在不同的用法中,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出一个最佳方案,作为一种规范。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本文拟结合报刊上的实例,对引文末尾标点符号用法的规范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引文末尾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取决于引文的结构以及引文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引文的具体情况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也就不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向我介绍了在计算一道乘法时,发现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自己发现这种简便算法? 生:有。 [评析]情境的铺垫,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过于低沉的格调,激发了同学们探求新知的欲望,活跃的场面为新知教学营造了最佳氛围。 二、主动探究 师:让我们先看看这些乘法中的第一题(出示例5:360×24),这道题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这是一道被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 (师板书:被乘数 末尾有0) 师:那么被乘数末尾有0的题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一些的算法?先请大家…  相似文献   

12.
1×2×3×…×100积的末尾有多少个零? 我们知道,一个2和一个5相乘,积的末尾有一个零;两个2与两个5相乘,积的末尾有两个零,…,要确定连乘积末尾零的个数,就得搞清连乘积中因子2与因子5的个数,当因子2与因子5的个数不等时,多余的因子就不会使积的末尾的零增加,在1×2×3×…×100中,2的个数多于5的个数,因此,求其连乘积末尾零的个数,实际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中“被乘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如下几点:第一,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先安排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安排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二,先借助空盘图进行演示,再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2页例11,“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六中的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熟练地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材简析:被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和0与任何数相乘得0的规定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重点解决简便算法.同时口算乘法中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简便算法: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又主要解决被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即用笔算怎样算比较简便).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乘数和被乘数第一次相乘,积的末尾是0,容易与原被乘数末尾的0混淆,因此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又安排了5道这种题目,以加强练习.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节内容时,应从复习口算乘法引入.因为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除简便算法的竖式写法外,其他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同化”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相似文献   

15.
在美雅家进屋的地方,有一个鞋架子。里面摆着爸爸的大皮鞋、美雅的小鞋子,还有最多的就是妈妈各式各样的高跟鞋。这些高跟鞋有各种颜色,还有细细尖尖、粗粗厚厚的各种鞋跟。妈妈穿上这些美丽的鞋子,扭来扭去像风中的花,可美雅穿上高跟鞋,摇摇摆摆像一只小鸭。后来,架子上的大皮鞋跟着爸爸去国外了。没有了大皮鞋镇守,架子上只剩下小鞋子依偎着高跟鞋,冷冷清清的,就像只剩下美雅和妈妈的家。美雅每次放鞋子,总是让自己的小鞋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的高跟鞋,因为她想:“这也是妈妈和孩子呀。”爸爸走的时候对美雅说过:“美雅要快快长大,替爸爸照顾…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家都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性质呢?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2.05、7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分析0.4是一位小数,2.05是两位小数,7是整数。要想不改变数的大小,把这三个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就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改写0.4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才能变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即0.400;改写2.05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2.050;7是一个整数,它的小数点“藏”在7的右下角,所以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即7.000。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提问: 一、导入新课阶段宣布上课后提问:①在12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②在12000的末尾去掉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去掉两个0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常因漏写商的中间或末尾的0而发生错误。现就这个问题粗谈些看法。商的中间或末尾是0的有不同的情况。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例如课本43页例1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计算中,要求近似值时,一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但在解应用题时,要联系实际进行“取”、“舍”。例1某果园今年收苹果3410千克,如果每25千克装一筐,要把这些苹果全部装完,能装多少筐?解:3410÷25=136(筐)……10(千克)或3410÷25=136.4(筐)因为3410千克苹果装满136筐后,还剩下10千克,这10千克显然不能装一筐。根据“四舍五入”法,136.4应舍去小数点后的4。但是题目要求全部装完,就是说无论剩下多少千克,也要用一个筐装起来,那么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所以这里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时把末尾的4舍去并向前一位进1,即3410÷25≈137(…  相似文献   

20.
黎城话的句末语气词主要有9个,分别是"嘞、啦、呀、哇、啊、唻、唠、奥、哈"。这些语气词可以位于各种句类的末尾,表达多种语气,并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