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惠惠 《华章》2007,(7):27-28
作为一种最基本同时也最为特殊的符号系统,语言在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阶层乃至不同的民族国家获得身份认同的一种标志.语言现象与民族主义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民族主义文化建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主要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讨论对象,探讨语言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衡派”是强调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既无法应对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又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时代任务。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与民族生存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预报。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语言在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是特定文化群体的标志,更易于人们产生民族认同感和感情的共鸣,对于民族语言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研究对象,分析语言在民族主义的产生、散布以及民族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了解语言和民族主义的"想象共同体"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代德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时期,19世纪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的普鲁士领导下的政治统一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德国统一奠定了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第三世界知识分子面临文化认同的两难.V·S·奈保尔在<大河湾>中立体式地展现了处于文化失重状态的他对文化身份认同的深邃思考其一是一味坚守民族文化,最终却悲哀地滑入极权民族主义的泥潭;再者,摒弃本土文化,追求西方文化认同,但结果是始终在其边缘徘徊.此外,在尴尬的生存境遇中,他认为存在着无奈的第三种选择,即"去中心"式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谈起,强调了"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条交叉口.并用此理论区分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分析现存的经院式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由此提出在语用规则、言语交际能力、文化因素、课外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的建构,并被赋予政治色彩,想象为拥有主权.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洲认同的建构不可避免,并且与民族认同的建构模式有相似之处,它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朝着超国家组织的目标前进着.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却越来越陷入困境之中,并成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正确认识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联系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