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群 《新闻窗》2014,(6):35-36
"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是叶圣陶先生编辑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数十年编辑生涯中一贯的编辑工作方针。他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编辑出版人员必须"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读者服务"。值此纪念叶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认识和学习他关于"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对提高我们现代编辑的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是中国编辑的典型代表,他在70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编辑思想。文章从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背景、具体实践及内涵等方面,对叶圣陶编辑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编辑出版现状,具体阐述了在新的环境下编辑如何学习、传承和弘扬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具体包括编辑工作也是教育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选稿,编辑要有主意,但不要有成见;为读者着想;努力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中,几乎没有不曾做过编辑工作的。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巴金等,都或长年或短期在编辑出版园地里辛勤耕耘过。如果从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成绩,所编读物的数量、质量、影响等方面来看,我认为郑振铎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的这一份劳绩却往往被其文学活动等所掩盖,甚至被忘却。他的编辑思想,更很少有人重视。其实,他的编辑思想,与其文学思想、政治思想等密切相关;研究其编辑思想,对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诞辰一百零五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叶老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卓越贡献,由叶圣陶研究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共同主办,于1999年11月17日在中国版协“出版之家”举行了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仪式,随后召开了“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铜像揭幕仪式于上午九时在“出版之家”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和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王益为铜像揭幕。仪式上,许嘉璐和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叶至善等分别讲了话。出席揭幕式暨会议的,还有中宣…  相似文献   

7.
正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非常荣幸。这是因为:第一,会议主题特殊。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和当代编辑工作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和当代编辑工作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编辑界的楷模和代表,举行以"纪念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90周年"为主题的纪念研讨活动,意义重大。第二,会议地点特殊。会议由叶圣陶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8.
在叶圣陶先生长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贯串着一个中心思想——决不肯辜负读者。他把这看作是办好出版社的根本宗旨,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抓好发行工作的重心所在。作为成功的出版家与领导者,他的这一编辑出版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出版工作心遵循的客观规律,对我们改进当前的出版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和编辑家叶圣陶诞辰105周年纪念。由中国版协学术工作委员会、叶圣陶思想研究会编辑的《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一书,已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论文”,是以1996年12月在北京“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叶圣陶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年代,奋斗了大半个世纪,经历了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变。他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涉及到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编辑出版、语言文字等许多重要领域,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叶圣陶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实践,是他学术思想、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留给后人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5年,大多与教育相关。他曾创办《中学生》等刊物,编纂《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出版和编辑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为我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过国家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编辑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思想的构成及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编辑之友》2005,(6):45-46
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活动反映在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的结果.编辑思想的内容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不同时期的编辑思想决定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出版内容、图书类型等等.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和历史研究学者蜚声中外,代表作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同时,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编辑。他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近40年,主持编辑的报刊达10余种,以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闻名,对北方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副刊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图书与报刊编辑出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教育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叶圣陶的编辑精神体现了他对编辑社会价值的长期追求、对编辑职业价值的终身守护和对编辑职业的无限热爱。叶圣陶"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要求编辑做有心人、做用心人、做知心人。新时期,学习叶圣陶编辑思想和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期刊编辑专业成长,要求教育期刊编辑首先要懂教育、要有熟谙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严谨治学并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叶圣老诞辰120周年,叶圣老是我国近百年来的文化大家。他在文学教育和编辑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是最长的,花的心血也是最多的。关于叶圣老的编辑思想,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有许多概括,都是令人佩服的。1999年,我应邀参加纪念叶圣老诞辰105周年的"叶圣陶出版思想和实践研讨会",不揣冒昧,就叶圣老的编辑思想作过一次题为《一切为了读者: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的  相似文献   

16.
王任叔一生成就颇多,其中编辑出版工作几乎贯穿始终,他主张尊重作者和作者的创作成果;重视稿件的审读加工,亦重视联系作家组织稿件的社会活动;认为编辑工作的性质是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编辑个人应该是杂家、评论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全面把握书稿的能力。他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工作长达60多年,他本人一直以做编辑工作为荣。今天我们在“出版之家”树立他的铜像,是为了纪念他对我国编辑出版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是为了号召全国出版工作者学习叶圣陶先生崇  相似文献   

19.
杨栓保 《今传媒》2012,(8):132-133
邹韬奋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的大众编辑思想在我国编辑出版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无不体现着他的大众编辑思想,这种大众编辑思想,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主线,具体包括正确的动机观、为劳苦民众说话的立场观、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群众观、富有创造精神的业务观。他明确提出报刊应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和职业精神,对于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光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之一,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出版史两个方面.他的编辑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从出版本位出发,提出以出版编辑为本位的编辑观;在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重视编辑的社会文化关系研究,开创编辑学研究的"中介服务派";提出"有出版才有编辑"的编辑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