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钱统宝 《学语文》2004,(3):55-55
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培养想像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 ,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 ,是一种通过温故而创造新形象的机能 ,也是人们在大脑中对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融汇升华 ,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像是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现象 ,也是他们写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激发 :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符号、一个数字 ,如画一个圆 ,学生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2.
赵可嘉 《山东教育》2003,(21):64-64
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是创造的灵魂。想像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人时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自始至终伴随着想像。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鸟儿要飞翔,必须借助空气与翅膀;科学家要有所创造,则必须占有事实和展开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想像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此可见,想像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离开积极丰富的想像既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又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一、借助插图,激疑拓展,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图文并茂,情趣盎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想像。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  相似文献   

5.
陈咏南 《华章》2007,(6):74-7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新形象的过程,这种形象可能是现实已有但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形象.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了想像,就可以冲破现实的局限,创造出神奇瑰丽、生动活泼、光彩照人的形象。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没有画,没有文学,没有一切艺术作品。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是人的大脑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加以巧妙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或故事情节的过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就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并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的现象,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想像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而人们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建构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做想象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的实际,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训练,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作文离不开想像,整个构思写作始终伴随着想像思维。这是因为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思维延伸的先导,只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想像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视野,想像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大胆合理的想像能为塑造作品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们以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来分析想像对作文  相似文献   

10.
联 想 和 想 像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关于作 文 教学 的 目 标也 注 重 联想 和 想像。怎样教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写作,我们深入课堂,进行探讨,颇有体会。 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郭沫若如果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街灯及街上各种货物的陈列,如果没有关于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的积累,他就不可能在短短的16 行诗中,想像出一幅幅真切动人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个美丽感人、寓意深刻的形象。罗娟老师设计的一堂 联想、想像作文”课,充分利用学 “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他们联想、想像,效果很好。她首先出示作文题《梦中…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来自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品质中最为积极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 ,同时又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想像则是思维的翅膀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它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把过去的认识和材料重新联系起来经过大脑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因此在阅读中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遨游 ,不仅可以使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获得美感 ,而且会使学生发现和再创造新的形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可以由色而想、由形…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安佰志 《现代家教》2003,(12):29-29
想象就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客观事物反映在大脑中的形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是根据口头语言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过去观察感知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材料,在大脑中进行加工,把原有的形象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构造出自己不曾感知过的或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事物。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输入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力 所谓表象,就是指人们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以形象的形式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以后没有这种事物和现象出现,也会呈现在大脑中。人脑在想像事物的形象时,只有在相应的整个信息系统都处于复活状态时,才能呈现事物清晰的形象,这就是形象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事实正是如此,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小学生思维跳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的头脑里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相似文献   

15.
想像性作文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在已知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作文。音响诱导法是想像性作文教学的新思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与想像又像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隔。有人把想像比做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一、确立想像意识我们所认为的想像意识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想像为纽带,使想像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说,想像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花和尚,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23):29-30
想象是一种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加深对词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所以,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第 12册的“读写例话”就有《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的专门训练。实际上,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到六年级才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一、通过观察,丰富表象   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图像、图解和语言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某一事物的新…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好的文章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相似文献   

19.
<正>想像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是思维的翅膀,想像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那么,课堂中如何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事实正是如此 ,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 ,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 ,富于想象 ,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 ,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 ,让他们的头脑里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一、激发情感 ,唤起想象情感与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