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2.
梁章钜的诗话著作卷帙繁富,蕴含深厚,有很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其晚年最后两部诗话《雁荡诗话》和《闽川闺秀诗话》均编撰于耄耋高龄之际。《雁荡诗话》构思独特,融自然胜景、诗人诗作、精严考证和编撰者品评于一体,是中国诗话史上一个创举。《闽川闺秀诗话》是专门为明清两代闽省闺秀编撰的一部诗话,对于彰显地域文学特别是地域女性文学来说,自有其开创意义在。诗话保存了许多闽地女诗人的作品和资料,于乡邦文献亦有所增补。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后山诗话》一书的作者问题,自宋代以来即多有争议。文章从《后山诗话》流传及著录情况的考察出发,深入探究本书思想内容,并援引新证,对方回、《后山诗话提要》以及郭绍虞等最具代表性的前人怀疑之说进行逐一辩驳。文章最后指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可轻言其非后山原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是一部继往开来的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如“妙悟”、“取法乎上”等,对中国古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沧浪诗话》中包含着辨体的思想,体现了作者明确的辨体意识,《沧浪诗话》中的辨体理论是我国古文论中辨体理论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容斋诗话》与《容斋五笔》逐条核对论定《容斋诗话》决非洪迈自编,编辑者并非依《五笔》次序“掇其论诗之语”,而屡经变动补充,因此无法寻其规律。《容斋诗话》对诗歌评论之见解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9.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谓赵翼称欧阳修《六一诗话》为《归田诗话》,“则不免巧立名目,易滋淆误。岂以修有《归田录》,遂误合为一耶?”语城是。然郭先生没有指出,即在宋时,就有不少人将《六一诗话》和《归田录》合而为一。与欧同时的吴处厚所作《青箱杂记》卷九,谓欧《归田录》记楚僧惠崇佳句不甚多,查今《归田录》无此内容,《六一诗话》中则有之: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于慎行、冯琦、公鼐和公安派因时代因素在反对模拟和格调、提倡性灵等方面有一致性。而思想基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他们在反对复古的程度、对待人民群众的作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山左三家没有像公安派那样取得反复古的最终胜利,但毕竟他们的诗论反映了当时诗坛发展的新动向,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榕湖景区的数十块桂林山水古今诗文碑刻中,有一部分是元明清文人的诗作。笔者翻检文献,略将榕湖景区元明清诗碑刻鉴赏如下。并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疑难字词、有关典故等相关的问题,做了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5.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6.
冬婴是重庆当代诗人创作中比较勤奋者之一,他的取材主要是倾向于乡村物象,不凡也有城市的偏爱.其诗歌创作理念主要倾向于传统乡土,伴随的是城市化现代因子的淫浸.质朴、纯净、自然、细腻是他的创作本色.在解读诗歌集中,笔者不自觉的隐隐觉察到其诗歌具有这样一种影像,即家园意识的追寻与生命情绪的体验;乡土意象与乡土风格的审美特征;陷入现代性泥淖中的困惑与迷思.沿着这样的思绪,静听低处的风声,企图追寻冬婴所体认的诗歌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7.
沃洲禅诗派是兴起于盛、中唐之际,吴越一带名士僧与诗人仰慕晋代支遁、许询作诗参禅之风所形成的一个禅诗流派。沃洲禅诗派的兴起,标志唐代禅诗繁荣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乾嘉之际为清代诗歌发展的转折时期。祖唐祧宋的诗界门户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各行其是的自由诗风日渐形成。诗歌创作的中心由台阁而向下转移 ,打破了绵延清代中前期的诗歌台阁化局面。作为当时重要诗人之一的法式善在其《梧门诗话》中记录了当时诗坛变化的一些迹象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盛唐、中唐两个时期两位同派作家的山水田园诗及个人的生活道路、人生理想、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他们在选材、风格、技巧及倾向上具有相近特征,并指出了其创作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