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绍荣 《大观周刊》2012,(41):71-71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郭萍 《新闻世界》2012,(10):137-138
声乐是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是用艺术表达情感的最高形式,从古到今它都在人类生活和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存在着。它不是简单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并加以美的艺术化,所以大家听到众多的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感觉是美不胜收,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3.
袁宇平  林晖 《大观周刊》2011,(10):63-63
文章通过我国目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特点的分析。从高校声乐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总结了作者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和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将民族民间÷:声乐艺术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以达到声乐教学目的和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房伟杰 《大观周刊》2011,(49):138-138
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应该以本民族声乐艺术成果为基础.广泛汲取和借鉴西洋声乐艺术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世界性的中国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5.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声乐艺术更是如此.声乐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摸不着,看不见,非常抽象,因此想象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想象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青云 《大观周刊》2010,(46):22-22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而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的一个总要途径,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及声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本文简单的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乌仁高娃 《大观周刊》2012,(38):284-284
随着歌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有了进一步的提,蓬勃发展的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掌握科学的发声法,也就成了我们歌唱训练中的首要任务。日常的歌唱训练中,我们除了做一些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外,还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真假声、中高声区的统一、软腭的控制等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张翠平 《大观周刊》2011,(21):42-43
声乐表演是歌唱者表达内心视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合神情姿态、形体表演和情感表现于一体,充分体现歌唱者对艺术的深情感悟。歌唱仅是通过对歌曲作品的概要理解,真正的艺术表演则是将作品拟人化,展现一种活灵活现的艺术文化。精湛的歌唱技巧仅是声乐表演的手段.只有当技巧与相应的神态、形体、情感完美统一时,才能真正地实现声乐表演自身的价值。在声乐艺术中,表演技巧的娴熟运用是一名优秀歌唱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沛芳 《今传媒》2012,(3):141-142
随着歌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有了进一步的提,蓬勃发展的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掌握科学的发声法,也就成了我们歌唱训练中的首要任务。日常的歌唱训练中,我们除了做一些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外,还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真假声、中高声区的统一、软腭的控制等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段学光 《大观周刊》2011,(6):251-251
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专业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国民音乐素质乃至艺术素质的提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开展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把握好新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声乐教学中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正在着手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声乐艺术史》是一部集专业教材和大众阅读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反映了出版社专注于专业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的发展特色.文章以《中国声乐艺术史》为切入点,从内容策划、编辑出版、传播推广三个角度分析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全国新书目》2010,(17):76-76
沈湘大师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23岁首开个人独唱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在四十多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中外文功底,更以对声乐艺术的热  相似文献   

15.
张颖 《大观周刊》2013,(10):297-297
声乐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对情感体验的培养,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也是学习声乐技能强大的推动力,使声乐教学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艺术境界。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是每位声乐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达到了声与情的结合才能使作品的内涵完整的体现出来。本文主要探析了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余瑶 《新闻前哨》2020,(1):83-85
伴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流媒体音乐也迅速风靡全球,在成为音乐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余,也给古典音乐、乃至其领域内的声乐艺术作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以声乐艺术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其在风行全球的Spotify,以及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三个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的具体表现特征,探讨其在国内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声乐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声乐的艺术发展规律主要体现为中国古代声乐发展的历史分期,进而阐述其发展史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肖俊妹 《大观周刊》2012,(11):287-287
声乐演唱者的演出或是比赛过程中,服装是否合身、曲目的选择是否合理、与伴奏合作的是否默契、演唱中是否能理智的控制情感体验都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非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求真实,而艺术可以虚构,但是实质上新闻与音乐艺术一样始终都在表现人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性和真实的情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朱妮娅 《群众文化》2000,(5):40-40,36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虽然两者发声原理一致,但合唱的用声,要受多方面的制约。组织童声合唱,不但能培养儿童对和声的听觉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塑造歌曲艺术形象的水平。因此,童声合唱的训练是群众声乐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