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人才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已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而我国最需要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到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成龙成凤"、望女成凤"才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亘古不变的唯一追求吗?我认为,我们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做人,要用"平凡心态铸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面向学生,尽量让其做主,对教师做到尊重和放手。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联合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符号性人物黄玉峰举办了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90年代的"文化学旅",再到本世纪初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灵性的现代公民。在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文化内核的时候,在多元文化剧烈地激荡校园的时候,在碎片化思想漫溢孩子们的头脑的时候,在工具理性以最功利的方式植入孩子们幼稚的应试思维的时候,我们借各方专家学者对黄玉峰语文教育进行研讨之机。剖析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助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一个教师的成功,就是他教育的成功与否.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培养开始,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是教会学会孩子做人.因为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意味着离成功不遥远.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伴孩子们成长,使他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学校一要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人标准千百条,真、善、美三条最紧要。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我们要将生活和教育有机结合,以生活促教育、以教育促生活。多多倾听孩子们心底的声音,问问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需要,于生活中、与细微处多给孩子们些关爱。  相似文献   

7.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做人、做事两个方面。办学校、兴教育、做校长,说到底也是做人、做事。所不同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做人、做事去影响全体师生思考、学会如何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相似文献   

8.
人的品德培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抓什么,怎么抓,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其做法也不尽相同。英国人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品德教育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叫"社会化过程"。其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浸润着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初为人师都是倾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真心。但是我们的爱,真的就是学生们成长必需的阳光、雨露和沃土吗?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思考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他们是有自我需求、自我思想的"人"!并不是一群心甘情愿接受我们"无私的爱"的私人物品。尊重个体、互相尊重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孩子们不止需要传授知识的良师,更需要陪伴他们、尊重他们的益友。蹲下身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的成长。请把我们无心拿走的幸福——尊重、信任,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纯粹的爱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给心灵开扇面,让心健康快乐,从而成就人格、人品,增加学识。尤为重要的是得让孩子先学会怎样做人,形成高尚的品质,然后才是学到知识。那么谁能做这个开窗的人呢?对孩子们来说,是教师!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话有些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准确地说,教师是推开孩子们心灵窗户的人。  相似文献   

11.
马成瑞 《中国德育》2006,1(3):67-72
现代文明呈现出的巨大的技术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生活的面貌,人们熟悉的那个“教育”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开设“师道与人生”栏目,意图推出一百位老师,几十年为师从教生涯,无数人从他们身上走过,他们用信念、激情和智慧历练出一颗鲜活而高贵的教育灵魂。他们的事迹经过岁月冲刷,一直在感动着我们,像流星划过,共同演绎着一条百年中国教育进步的生命轨迹。他们是真正的“师者”;推崇他们,景仰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田茂江 《贵州教育》2014,(13):19-21
正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搞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们常说"成人容易、做人难"、"要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一、培养不忘本的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忘本,起码要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小学生要知道父母生日;初中生要知道父母爱好、要穿多大的鞋、喜欢吃什么等;要知道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中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人",理解"人"的内涵,懂得人与人  相似文献   

14.
生源的日益减少,学生"质量"的逐步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职教人的反思……也使得我们的教育重心必须转移: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育人。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喜欢故事,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故事对帮助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作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心理特点是非常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走向成熟,如果班主任直接批评他们可能会收效甚微,如果采用一些具有启发性教育意义的故事,把求学、做事、做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伴随着自尊心的迅速发展,他们非常地敏感,好面子.故事教育法能够很好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旁敲侧击地教育他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孤残儿童"是这个社会群体里的一个特殊人群,这些孩子心灵都受到过创伤,他们的性格大多孤僻、胆小怯懦、偏执任性、自制力差、敏感等,这些性格特点就要求我们这些工作者要从孩子的各自性格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给予关爱,如何通过教育使孩子们正常成长、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刘国强 《中国德育》2006,1(2):66-68
现代文明呈现出的巨大的技术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生活的面貌,人们熟悉的那个“教育”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开设“师道与人生”栏目,意图推出一百位老师,几十年为师从教生涯,无数人从他们身上走过,他们用信念、激情和智慧历练出一颗鲜活而高贵的教育灵魂。他们的事迹经过岁月冲刷,一直在感动着我们,像流星划过,共同演绎着一条百年中国教育进步的生命轨迹。他们是真正的“师者”;推崇他们,景仰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晓晓 《内蒙古教育》2012,(13):78-79
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教授在他的著作《10岁之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中说道: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10年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我们到底应该教给他们什么呢?那就是:"只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9.
许海琴 《班主任》2020,(5):28-29
于永正老师说过:"我精心设计的课,很少有让学生记住的,让他们难忘的,竟然是故事。故事更多地是让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它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很好的示范和启蒙作用,它教会孩子们求真、向善、尚美。"我就是这样一位有故事的班主任,是孩子们心目中最棒的"故事姐姐"。  相似文献   

20.
宋矿生 《中国德育》2007,2(7):76-80
现代文明呈现出的巨大的技术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生活的面貌,人们熟悉的那个“教育”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开设“师道与人生”栏目,意图推出一百位老师,几十年为师从教生涯,无数人从他们身上走过,他们用信念、激情和智慧历练出一颗鲜活而高贵的教育灵魂。他们的事迹经过岁月冲刷,一直在感动着我们,像流星划过,共同演绎着一条百年中国教育进步的生命轨迹。他们是真正的“师者”;推崇他们,景仰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