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集中代表了中国在新世纪所确定的人才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科学观。“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于2003年才提出的发展观,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之道”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原型;中国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表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小康大同”的社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源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科学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渊源。  相似文献   

2.
刘克明 《寻根》2001,(3):101-105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画史画论,各家录,十分丰富。这些画史画论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历史献。大量古代绘画作品所体现的数学内容以及画史画论中有关科学技术及数学方面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与数学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孔府家宴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先秦诸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影响泽被深远。他的思想包罗宏富,哲理至深,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和阐释,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孔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古代书画行情稳定,市场趋干成熟。中国古代书画在艺术品市场中一向占有相当大的份额。2006年,嘉德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的成交率为72%,成交额为5480.75万元。其中古代名家精品的价格稳步上扬,精品供不应求,拍卖亮点和拍卖纪录不断出现,而一般性、来源不清、真伪难定的古代书画,投资则十分谨慎,或持观望态度,逐渐理性、冷静的收藏使中国古代书画市场渐趋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有它的个性、特殊风格和特征。大量考古材料表明,中国明的起源是呈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国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和成都市金沙村遗址的发现表明,殷商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有着高度灿烂的古代明,三星堆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金沙村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古蜀国的又一明中心。新津宝墩等六个史前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证明了古蜀明是源于川西地区,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古代记载文献的材料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其中“金石”的“金”是指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石”则包含的范围较广,因为各种各样的石头都可以用来刻写文字以记录文献。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石刻文献是石经,即刻在石版上的整部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7.
融合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形态是近年来出现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存在。论文从"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融合传播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古代以"象"为核心的体悟式思维,最后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对当代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滇中文化》2005,(3):39-46
农村化的教化功能是由化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化”一词出现很早.但其含义与西方化学家的解释迥然不同。在中国古代,化通常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施行的治和教化的总括。如今,化的内涵与外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教化功能.却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5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中国浙江烧制的“天鸡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泡茶用壶,其嘴呈鸡头状。中国陶瓷在日本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据1985年统计,日本全国在近SOO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陶瓷,其中主要有越窑、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白瓷,建窑天目(黑釉)瓷等。东京、京都、奈良等日本国立博物馆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起源及特征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看独特的风貌,它表现在以木构架为房屋的结构体系,以建筑的群休组合为主要形式,善于应用建筑装饰来塑造形体等等方面。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在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起...  相似文献   

11.
浅说孙子与《孙子兵法》田旭东《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由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孙武所著。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全书不过十三篇五千多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从衣食住行看唐代文化的过渡性黄正建提起唐代文化,人们脑海里不免浮出"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等众多词汇。这些词汇形容得都不错,但它们还是只注重了唐代文化形式上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忽略了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如果从唐代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所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周易》凝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理解世界的智慧,它奠定了中华明的根基,所以古人称赞它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历代贤哲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诠释,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易学诠释史与中国古代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由此可见对易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汪学群研究员所《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47万字)为易学史研究园地增加了一朵新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对于杂交优势的发现和利用□黄世瑞现代科学认为,具有不同遗传型或遗传性的个体杂交后,所产生的下一代即一代杂交种,能表现出生长势强、发育快、生活力提高等超过亲本的优良性状,这种优势就叫做杂种优势。例如马驴杂交而生的一代杂交种骡,具有耐粗饲、耐劳役...  相似文献   

15.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与巧夺天工的营造而驰名中外,其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表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内涵。揭开中国古代建筑的神秘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竟然蕴藏着充满先哲智慧的《道德经》与《周易》的宇宙观,使无形的哲理通过有象的建筑而展现于世闻。道器结合,体用一源,这才是中国建筑的美感与力量之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观音信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李利安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盛传不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观音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自从魏晋时代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便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寺院的俗讲李鹭宁国良中国佛教非常重视教义的普及,它把教义世俗化当作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由于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不是很高,佛经讲述大多介绍一些基本常识和仪轨。因为轮回果报为大多数信徒所信奉,高...  相似文献   

19.
书院师道     
许刚 《寻根》2012,(1):15-17
书院是古代极富“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机构与制度,其教育宗旨、理念、旨趣、形式、方法等均有值得今Et大学所宜思味、汲取者。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08,(11):91-91
该书分玻璃、金属胎珐琅、玉石、陶瓷与有机材质等各章,依材质共介绍20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鼻烟壶之美。鼻烟壶和中国的古代器物如钟表、雕漆、瓷器、酒器等相同,随着国力强弱、各朝钻研、文化迭渗、地方特性的冲刷,除器物本身的造型与质地千变万化,装饰手法的演变和器物与其他类别工艺的共同表现,亦有可累牍论之的发展。而清代在时间上的晚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