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组织的《高等工程教育中专业的划分、设置和调整原则的研究》专题研究会,于一九八三年六月廿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主办。参加会议的有协作组全体成员(包括编辑部)及各院校代表、各部委及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主管高等教育的负责同志、各部委及地方所属部分院校的代表、教育部修订专业目录汇总组的全体同志、以及列席代表等共195人。在专题研究会进行期间,协作组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共同商定的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组织的《高等工程教育中专业的划分、设置和调整原则的研究》专题研究会,从六月廿二日开始,经过八天紧张的会议,今天就要胜利结束了。现在,我代表领导小组对会议作总结。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协作组全体成员,各部委及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主管高等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各部委及地方所属部分院校的代表,以及教育部修订专业目录汇总组的全体同志,正式代表及列席代表共195人。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组织的《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制的研究》专题研究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二日至十一日廿九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协作组(包括编辑部)成员,十个部委和十个省、市高教司(局)的同志,各部委及地方所属四十五所院校、十六所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的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24人。这充分反映了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高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院校教育研究协作组于1983年6月在成都召开“高等工程教育中专业的划分、设置和调整原则的研究”专题讨论会。与会者除协作组全体成员(包括编辑部)及院校代表外,还有中央各部委及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主管高等教育的负责同志,以及一些兄弟院校代表、教育部工科专业目录汇总组全体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组织的高等工程教育第三次专题研究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八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十四所协作组院校的协作组成员及有关代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成员外,还有六个部委、四个省、市高教局、各部委及地方所属的二十所院校和十三个工科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代表等其118人。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主持。教育部高教二司刘一凡司长和王冀生副司长等出席了会议。刘一凡司长还就教学体制改革的目的、高等教育现状的估价、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设想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自1983年1月正式成立以来,团结广大教师、干部、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各方面力量,在各校教育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选择当前高等工程教育调整、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两年内,协作组分别于1983年6月、10月以及1984年11月在成都、杭州、西安召开了三次专题研究会和多次小型研讨会;收到了论文四百余篇,其中有的成果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调整、改革实践中发挥了作用;有的已在协作组出版的学报《高等工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院校教育研究协作组于1983年11月21日至30日在杭州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制的研究”专题研究会。与会者除协作组全体成员外(包括编辑部),还有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十个部委和45所普通高等工业学校的学者、专家和干部共124人。  相似文献   

8.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组织的“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制的研究”专题研究会,从11月22日开始,经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紧张的工作,今天就要园满地结束了。现在,我受协作组的委托对这次会议作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由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一些高等学校相继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室),从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随后,教育部和一些工业部委成立了本部委所属高校教育研究协作组或高等教育研究会。正是在各部委教育研究协作组、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室)多年来普遍坚持教育研究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2日~19日,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在四川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第五次专题研究会。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一致认识了本科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清醒估计了本科教育的成绩与问题;恰当评价了高教改革的进展与不足;基本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自1983年1月成立以来,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工程教育的客观规律为中心,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着重开展应用研究,先后举行了四次专题研究会,分别围绕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的划分和设置,高等工程教育的层次、规格与学习年限,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等专题,在集中力量、调查  相似文献   

11.
各位代表和同志们: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第三次专题研究会,从十一月三十日起,经过这几天的紧张活动,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学术性会议,同时也是情况和经验的交流会。整个会议期间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氛,互相学习的气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是完全符合这次会议的宗旨的,会议是开得成功的。同志们,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协作组的14所院校的代表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第四次专题研究会,于1986年8月14日至20日在大连举行。会议由华中工学院和浙江大学主持。参加会议的除协作组各校代表外,还有工业部委、省属的十四所院校的代表,两个专业协作组、七个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家教委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共84人。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1月12日至17日,在我国著名的侨乡高等学府——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举行了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第七次专题研究会,同时举行了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筹备会。福建省教委副主任叶品樵、中共泉州市委书记张明俊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第一次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一月五日至一月十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协作组各院校成员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刊物编辑部成员。会议期间,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3年6月教育部转发协作组关于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制的研究》专题研究会的通知以来,各校和有关省市、部委高教主管部门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到开会为止,在本科院校方面,共收到论文75篇,其中综合讨论层次、规格和学制问题的54篇,结合某一类专业讨论层次、规格和学制问题的21篇;另有分析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层次结构的6篇。在75篇论文中,由协作组14校提供的65篇,其它兄弟院校及有关省市、部委高教主管部门提供的10篇。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1985年年会,于4月22日至26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参加年会的有,协作组新老成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及顾问组成员、教育部高教二司的领导及有关同志。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向年会发来了贺信。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教卫委主任何国模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到会表示祝贺并讲话。会议期间,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谭绍文看望了与会代表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1985年年会: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成立两年多来,团结广大教师、干部、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各方面力量,在各校教育研究工作基础上,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选择当前高等工程教育调整、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成果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调整、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同时,协作组还出版了《高等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为了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教育部高教二司向部党组呈报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请示报告》。1982年6月,部党组对上述报告作了肯定的批示,并批准成立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同年10月,高教二司刘一凡司长等和部属14所高等工业学校的校(院)长、教务处长或高等教育研究室负责人在安徽合肥市举行“协作组”预备会议,经过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对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推举了“协作组”正、副组长和《高等工  相似文献   

19.
1991年5月9日、14日,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第四次年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年会的主要议程有:讨论和通过协作组的工作总结;评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颁奖;推选协作组第四届组长学校;讨论协作组今后的研究工作。协作组全体成员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编委会全体编委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1989年4月13日至17日,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在四川重庆大学举行了第六次专题研究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87人。会议收到论文105篇。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国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长王冀生、科技司副司长梁森等同志应邀到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