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谈“档案”词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9年《中国档案》第2期上,金玉先生与其学生王永共同发表了《“档案”词源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笔者认为,其中所使用的史料和据其得出的观点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1877~1927年)先生,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曾留学日本,历任学部图书局编译等职,晚为清华研究院教授。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多种传于世。先生为近代著名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史学、古文字学诸领域创获殊丰。早年钻研西方哲理,于康德、叔本华学说特有会心。中岁从事文学研究,所著《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宋元戏曲史》皆划时代之作。海宁籍语言文学家吴文祺教授尝为著文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安先生》,而《词话》的影响尤为深广。按《词话》之成稿当在1908年秋冬…  相似文献   

3.
湖南图书馆藏有顾颉刚致罗根泽亲笔信函十通,写作年代大致为1932年至1935年间。信札中顾颉刚就《古史辨》的选题内容、编纂体例、校稿审核、出版发行、经费来源等诸多细节与罗根泽往复讨论,如是否选入章太炎、胡适治经治子之方法异同,是否摘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等书中有关诸子研究的代表性观点等等,既表明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编纂中重视鉴别和吸收晚近兴起的哲学、史学、社会学新知识理论的现代性史学思想,也反映出国难当头、时局纷扰下学者苦心孤诣,延续学术文脉的勇气和艰难情形。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静安)先生是近代著名学者。建国后,除《观堂集林》、《人间词话》、《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等专著外,其他大量论文学、美学、哲学的著作均未单独辑出行世而散见于《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文集中。而这类大部头的文集仍为一般研究者所罕见。  相似文献   

5.
柳亚子挽孙中山三对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5月3日,以柳亚子先生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在黎里镇召开了吴江县追悼孙中山先生的大会。5月16日柳亚子在他创办的《新黎里》报出了整整八个版面的特刊,记载这宏大而又隆重的盛况。就在这《新黎里》报上,刊发了柳亚子撰写的三副挽联: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毕生致力于对《尚书》的研究,这是他疑古思想产生的起源,是他古史层累理论提出的基础,更是他整体学术的核心所在.顾颉刚为教学之需,编有四部《尚书研究讲义》,撰有《尧典著作时代考》.他所著《尚书大诰译证》,为后来者提供了整理和研究《尚书》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是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国学大师之一。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就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他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  相似文献   

9.
刘冰  孙琦 《当代传播》2006,(1):90-9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在沦证新闻学基本理论的科学性方面,杨保军先生的专著《新闻理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堪称是一项新成果、新收获。该书在体系与内容等方面都透出诸多新意,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与西南联大谢泳深圳《街道》杂志1996年6期刊有成都钟鸣先生《吴宓其人》一文,内涉钱钟书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情况,钟鸣先生所言多系道听途说,似有再说之必要。钟文中说:"当钱钟书要回来时,先生便与校方说好,聘他为教授,校方也同意了。系负责人在先生给钱...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18年第1期杨琳先生《〈金瓶梅词话〉刻印于天启之后新证》一文,提要中的"流行的观点认为《金瓶梅词话》刊行于万历丁巳年(1617),此说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唯一的直接证据就是书前一篇序的落款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  相似文献   

12.
熟悉黄裳先生作品的,想来都知道先生于文章结集之事颇为矜慎,这回的《春回札记》篇幅近四百页,新章旧作率多前所未曾收集者,其价值不问可知。 近些年来,四十年代的书报每有重刊重印者。黄裳先生当日的文采风流也因之偶然再现,像《蠢鱼篇》和《万象》杂志的选本中就有先生  相似文献   

13.
打出“新××”的旗号,以“突破”等名目自诩,这是当前许多商品包括图书促销的一种时尚,但经过“鉴别”之后,你会发觉,这些东西未必“新”,也未必有什么“突破”,你会觉得“上当”。 当我面对山西教育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思路阅读突破丛书》和《新思路作文突破丛书》时,一开始也有上述疑虑。可是当我阅读了主编蔡智敏先生写的序言,并研究了两套丛书的编排体例,而且抽阅了丛书的一些章节之后,我觉得应当负责任地说:这两套丛书,与当前大量发行的各种练习册和作文选相比,它们是别开生面的;对于中小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读《出版家王云五》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0月,我随一财务考察团访问台湾高等学校。一有闲余,就溜到书店,发现一本《出版家王云五》,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王云五的弟子和接班人徐有守先生叙其师生平,重点介绍其出版业绩的。我想,王云五老先生算是我们出版界的泰斗,而其主持之商务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一直执业界之牛耳,应有我辈可学之处;书为2004年新出,应有一些新资料和著者的新见解,特别是王老先生在台湾的出版活动.我们所知甚少。将近一年,断断续续读来,时有所感,略记并整理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2,(27):26
本刊讯(记者韩阳)9月22日,《红楼梦新证》(增订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主持,刘梦溪、周岭等学者、红学家以及周汝昌先生的家人出席了发布会。与会者回忆与周汝昌先生交往的细节,表达了对周先生的深切缅怀,同时高度评价了他的红学贡献。《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集大成之作。出版以来获得胡适、顾随、张伯驹、李泽厚、刘再复等海内外名家的一致赞赏。中华书局此次再版以1976年  相似文献   

16.
新年封面上刊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头像,(这在《时代》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就是姜先生向主编、副主编力荐的。他以大量的资料,雄辩地说服了主编,使70多位其他推荐人收回了他们的推荐人选。一有风吹草动首遭其殃美国新闻总署安排笔者访问《纽约时报》时,接待我的几位先生中就有一位华人——担任组合编辑的李子坚先生。谈完对一些敏感问题的不同看法后,我们在时报最大的就餐厅,边吃边聊时,他也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从大学毕业后,也是从送稿生、新闻助理、代理编辑,然后才升到组合编辑。中间也化费了不寻常的十年岁月,其中充满了追求、拼搏、斗争。《纽约时报》亚洲组的一位编辑(华裔)坦率地承认,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在编发作家赵金禾的中篇小说《先生耐寒不耐热》时,我就冲动着,想写个随感与作品一同发出,但因时间紧,终没能如愿。然而,这个作品后来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放过我。一次,遇上梅、赵两位好朋友,随手递来香烟后,他们竟这样逗趣:“抽,不抽白不抽。这烟说不定就是‘先生’收接的两条烟中的一部分。”有些读者见了我,寒暄时,也打趣地问:“彼先生近来还安好吧?……”听了这些,我当然明白,这是他们读了赵金禾的《先生耐寒不耐热》后在借题发议论,在表现一种欣常作品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贵刊2005年第7期刊发了王彦章先生文章《谬误百出的 “正说”》,对我社出版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提出了批 评,认为“是一部谬误百出、错字满篇的著作”。 我社对此批评高度重视,就王彦章先生文所指出的问题 核对了原书,我社新出《正说清朝三百年》中确有一些差错, 但王文中所指出的许多“谬误”与我社书不符。我们怀疑,王 文所依据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很有可能是盗版书。  相似文献   

19.
"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类社会的漫漫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据传黄帝时已知作车(参谯周《古史考》),而春秋薛国始祖奚仲就曾是夏的车正(见《左传·定公元年》及《荀子·解蔽》、《吕氏春秋·君守》等)。这大致能够说明车的发明和使用在中国具  相似文献   

20.
《优语录》是王国维辑录的研究宋元戏曲史的资料汇编,作于1909年,刊于上海《国粹学报》第六十三至六十六期,后收入罗振玉主编的《海宁王忠悫公遗书》、赵万里主编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以及今人所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等书中。《优语录》旧序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