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娟 《东南传播》2014,(10):100-102
微博传播具有及时迅速、互动性强、碎片化、多媒体性、自媒体性等特点,因而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解构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试图分析探索出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罗朋 《当代传播》2011,(5):45-48
微博作为自媒体,因其强大的即时信息发布功能和互动功能等优势,能够在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中发挥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功能.本文在梳理了药家鑫杀人案审理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舆论对此案审判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艺 《新闻界》2012,(1):6-9
微博舆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日益呈现出舆论场的特征,其舆论生成和传播流程很难用传统的媒体技术参数和研判系数来衡量.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分析样本,从“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三个维度解构微博舆论场的内涵,总结微博舆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属性、情感立场和舆情结构.  相似文献   

4.
余秀才 《现代传播》2016,(4):134-141
经过多年发展,微博渐趋成熟与稳定,其依然是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文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内容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新特征、新规律和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当前微博舆论的传播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静  ;黄传武 《新闻世界》2014,(8):152-154
马航失联事件作为突发、复杂的新闻事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在新浪微博上近两个月都是热点。在此期间,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意见领袖微博和普通草根微博等各方力量在新浪微博舆论场中相互激荡、交锋,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这三种力量在引导、助推网络舆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中新浪微博的舆论场,总结不同类型微博的表达特征,为相关各方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微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政府形象带来了影响。以往政府惯用的信息控制策略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已不再适用。政府如何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维护、修复自己的形象成为广大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微博的传播特性角度出发,探究政府部门如何利用政务微博,化被动为主动,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修复受突发事件影响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对该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进行分析,梳理事件反映出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探寻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路 《新闻大学》2013,(2):55-59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一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1.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救援和善后过程中,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新应用发挥了即时传递信息和有效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官方、媒体和民间三大舆论场的声音,最终都高度汇集于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舆论场之中,呈现了"百川东到海"的景象。微博成为信息传播和突发事件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李洁  任景华 《今传媒》2016,(1):62-63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公众心中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新媒体时代,微博日益成为公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微博热议话题或事件引起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相反,微博也能成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引导舆论的工具.本文笔者将探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为政府更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洪美云 《新闻前哨》2013,(7):101-10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博不断显示出极大的传播优势,其所产生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突发事件频发,这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效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利用政务微博及时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化解公众情绪,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领导及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微博"大V"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行为直接影响微博的传播环境和社会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2014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选取@微博云南、@云南日报等微博"大V"在事件发生后所发表的相关微博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的数量、微博的内容、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进行分析,认为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行正能量传播,积极引导舆论,具体来说,一是作为意见领袖的微博"大V"需要理性发声;二是微博"大V"作为消解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应当提高更新微博的频率;三是微博"大V"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粉丝效应,扩大舆论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樊文涛 《新闻世界》2013,(4):197-198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对突发事件与媒体互动研究、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归纳了学者对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影响模式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指出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次生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支点。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社会恐慌情绪高、公众无端猜测多、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要从网络次生舆情的传播规律出发,引导网络次生舆情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次生舆情与官方主流舆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过后,常有谣言肆虐;在微博语境中,无论是传谣还是辟谣,微博都起着重要作用。谣言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谣言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近年来,微博的异军突起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也为突发事件后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多发,政府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主体,舆论引导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规模和影响范围大大超过传统媒体,在网络中各种意见可以迅速汇集、形成规模并造成舆论,给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上带来时间和监管上的压力。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网络新闻发布会的作用,引导突发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频发,一些突发事件通过多种媒介曝光在大众视野下。微博,以报道的及时性、传播的广泛性和交流的互动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力量。在微博中,公众发表意见、关心社会重大事件,形成了微博对突发事件独特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