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恩格斯指出:原始社会母系过渡为父系,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激进的革命之一.这一转变在神话中有着多方面的反映。本文仅对在母系制向父系制过菠时,男性为了贬低母系祖先的地位,提高父系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借助以“产翁”为内容的神话作为确定亲权的舆论工具,另一方面则借变更事物的名称来改变事物的影响的方法,将女性神直接易位于男性神,让男性神取女性神的地位而代之,并进而创造神奇的父系神,  相似文献   

2.
大凉山美姑县彝族神话与宗教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干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于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小说的关键部位用女娲补天造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绛珠还泪三则神话暗示了《红楼梦》的立意和统贯全书的主题。这三则神话共同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作者用这三则神话突出表明,在这个特定时期,具有女性特质的文化相对于具有男性特质的文化的优越。  相似文献   

5.
女娲作为中国神话的代表人物,从古至今有了多次形象上的演变,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多次被改造并被赋予各种意义或成为精神象征。本文认为这种用原来宗教之神转化为现实之神的嬗变就是神话通俗化的过程,本文就女娲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探讨这一问题,并试图寻求中国古代神话通俗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崇拜天照大神为核心的“太阳信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不是自然神崇拜的延长,而是在公元六七世纪大和朝廷中诞生的一种新的信仰。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对日本神话体系的形成及特征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5,(5):79-85
对时间的认识和表现是古希腊神话的一个重要且丰富的内容。古老的时间之神克罗诺斯在俄耳甫斯教神话中具有宇宙本原的属性。赫西俄德的五个种族的神话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夜神和白昼神表达了人类对黑暗的恐惧和对光明的热爱。有关时序规律的神话与社会生活秩序形成对应关系。整体上,时间在古希腊神话中具有依赖内在否定而运转的复杂的循环属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其民族性的萌芽通常都与其民族神话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民族神话在潜移默化中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自身的精神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的创世神话为研究对象,试从宇宙初始状态、神的诞生、神创造世界途径、人类起源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神话中的异同加以对比分析,以此来揭示中日两国神话背后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心理与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9.
希腊神话是口头或文字上有关古希腊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作为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神话最初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于世,经过几个世纪的艺术加工,得以通过《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的戏剧、诗歌、哲学和历史等形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因此它重点从"人化的神"和"神化的英雄"视角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意识以及古希腊人认识和了解自然的渴望,而这一切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神话的人本意识。古希腊神话宣扬个性解放,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逐和个人感情的张扬与维护,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1.
李林菊  张莉 《文教资料》2006,(25):67-68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存在着诸多差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二者神话体系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差别以及各自对神的刻画及对神的态度上的差异。本文对此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神话?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掌握科学知识,他对世界上的事物感到奇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天上为什么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为什么会刮风、下雨?人类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会生,会死?谁来决定这一切这些问题,现在就连我们这些小学生能回答,可是古代人就解释不了。他们感到奇,就充分运用他们的想像:太阳升起又落下,一定是有人在控制它刮风下雨,一定是天上有人在这样做;人是从哪来的?一定是有人像做布娃那样做出来的。做这些事情的,被叫做神。古代人认是神创造了世界,包括我们人类。有了神有了神话。因此,神话就是…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先民意识的最初觉醒,是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国神话发展的起点是原始神话,其中的神和英雄们一方面总是不畏艰难、舍己为公,展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又常常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这种死亡,悲壮而辉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毁灭。这样的结合,使得中国原始神话彰显出可歌可泣又耐人寻味的悲剧美。本文在深刻解读中国原始神话的基础上,以上古个体神话为例,细致分析了原始神话悲剧性的来源以及其两大要素——毁灭与辉煌。  相似文献   

14.
在古神话中土地神是以女性面孔出现的,土地神本是神话中的显耀大神,女娲、黄帝均具有土地神格,后随着母权制的动摇和尘世妇女地位的沉沦,土地神由古神话中的女性衍变为仙话中的男性,由地母变成了土地公公,时间当在西汉时代。土地神由女而男的变性和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5.
雷神是一位世界性的神祗,许多民族中雷神完全就是位至上神。汉以后,中国文献关于雷神的记载渐多,但大多叙述其降雨与惩罚的职能,雷神的一些神格在后世被遮蔽和遗忘了。当回到失落已久的历史语境中,探析雷神神话的深层结构.会发现中国的雷神曾经也是位地位极高的神祗。首先,在一些宇宙起源神话中,雷神充当了凿开宇宙之卵的角色;其次,雷神生育了万物,被奉为始祖神和丰收神;最后。雷神发起了毁灭性的洪水.但雷神并非如洪水神话文本表面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小心眼的复仇者,因为洪水神话体现了先民们循环论的历史观,所以雷神在洪水神话中是要再创世、再造人。  相似文献   

16.
“竹王崇拜”与《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运用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祟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祟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章钩沉史籍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康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耐,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7.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的神祗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以神的形象和神的故事为支撑的.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神话资料宝库”,《山海经》中活动着各种各样的神祗.可能是因为故事性与神话体系化的同步性,而中国神话的体系化过早地被神话历史化扼杀,或者是因为地理志的笔法缘故,神的故事得不到充分发展,神的形象便成为《山海经》的重要内容,而神的故事则是对神祗形象的补充.在神祗的形象中,先民积累着对外物的认知,储存着对外物的种种体验和解释.神话源于信仰,而信仰又是经验的产物,因而神祗的形象反映了远古  相似文献   

19.
论蒙古族神话《天女之惠》的多彩组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女之惠》是蒙古族杜尔伯特部落祖先神话之一。这篇神话是神本主义文化向人本主义文化过渡时期的产物。其中神本主义文化因素开始趋于淡化、软化;人本主义文化因素逐步强化;男性主体地位和阳刚之气逐步增强。在其种种多彩组合美之中,人本之美、人文之美、主体之美、阳刚之美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悟道成仙”的神话与石头补天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同为《红楼梦》神话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此说的解读并不多。本文通过对它的发端、索源、继承、创新等方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神话世界方面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