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城市里哀伤,柔软的脚不习惯生硬的皮鞋,单纯的心不习惯灯红酒绿.但我学会了伪装,我的灵魂纯净而卑微.  相似文献   

2.
触摸城市     
《中国高校招生》2009,(9):59-59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习惯于视野中充满着林立的高楼.我爱看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当我走过那些商业街时,心中是对这个城市的自豪。  相似文献   

3.
李雪濛 《大学生》2014,(12):42-43
正2013年冬天,我去台北师范大学交换学习,在5个月的交换生活中,我习惯了在收银员递来发票时说:"谢谢。"习惯了在自动扶梯上靠右边站立,习惯了无论做什么都安静有序地排队,习惯了大半夜饥肠辘辘去夜市寻觅美食,而奶茶店的美眉就是班上的某位同学。在北京这个阳光明媚的5月里,我仍然很怀念台北冷到骨子里永远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冬季,怀念那一段与啦啦操结下不解之缘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爸爸     
2013年5月5日 晴 其实我对“爸爸”这两个字不怎么习惯,倒是习惯他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在手机里对我叫的那一声“宝宝”。  相似文献   

5.
平凡的我     
我,只是一个习惯了在这个夜空永远绯红的城市里悲春伤秋的平凡孩子。可这座炽热的南国城市中四季匆匆流转,来不及感伤一切就被席卷而去。曾有一句歌词说,你的行囊卷走春天,而我却还不知不觉。一段段爱恨情仇在这个城市上空生息繁衍,以一种寂寞的姿势蔓延。每天规矩地背着书包匆匆穿越在校园木棉树下的那个孩  相似文献   

6.
正当后来我知道了该如何去爱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人时,我却面临着与它的分离。这座城市留给我的只有怀念,一些太过细节的东西,只能敝帚自珍。我的一个很亲密的朋友,曾经在北京待了七年,却一直没去过故宫。他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自己在北京和其他城市漂过的日子,谈到北京时,他说:"其实不是我不了解北京,而是北京太大了,我没法把它完全记住。"五年前的冬天,我们在一个阳光温暖的早晨,跳上清华园旧车站的绿皮火车,一起去了八达岭。其实天很冷,连好汉坡都没几个游客,漫山荒草令人提不起一点儿热爱祖国的劲儿,只是一味地哆嗦。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夏天,热得有点奇怪,让人的情绪想发疯,从住了四年的宿舍搬出来,离开相处了四年的同学,有一种东西叫做失落开始满世界地蔓延。他们的工作大部分都已尘埃落定,很多人都考上了外校的研究生,而我还要自己一个人在这个生活了四年却依旧陌生的城市里独自跋涉,开始关注网上的招聘信息,习惯了在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中穿行,毕业后,反而熟悉了招聘会。在招聘会里走马观花,工作的机会也不少,不停地面试,来去匆匆,但似乎永远都很难找到一个能对号入座的,也许是要求太高,也  相似文献   

8.
温暖     
我近乎偏执地喜欢"温暖"这个词。我站在汹涌的人流中,像一条逆流而行的鱼。我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一次又一次迁徙,背着极少的行囊,游走在每一座城市。日升,日落;潮涨,潮消。我知道,我必须习惯异乡的味道。朋友多半会在深夜里打来电话,那声音穿过了丰收的麦田和高高的草垛,亲切而喜悦。  相似文献   

9.
周悟拿 《高中生之友》2013,(Z4):29-30,28
这个夏天,我沉浸在孤独里面。朋友们都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隐匿在这城市的楼群中。我习惯在上午上网,在这大好时光,好友名单里那些熟悉的头像只会是灰暗。期末考试。领成绩单。学农。在这些程序运行时,我们一直在笑,一直在闹,真的不是强作欢颜。关于离别,我们心照不宣。在接近期考的那一段时间里,老师发下来许多试卷给我们做练习。每次一拿到试卷我总习惯性地在左边写下姓名班级,然后惆怅地想,以后便不能在自己  相似文献   

10.
正毕业之后,除了转机几乎没有回过北京一次。我想我真的是从骨子里厌恶这个追梦青年人人向往的城市。在远离北京的日子里,我夜夜安寝,没心没肺,甚至没有了时间概念,常常需要依靠冰箱里的牛奶瓶盖上的日期,才能判断今天是几月几号。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座城市,它叫阿格丽嘉。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在那里,几乎每天都会给你惊喜。这里的居民,习惯给这座城市进行清洗。冲刷灰尘杂物,扫尽枯枝败叶,是市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让它变得洁净美丽,还在不断地清除着城市面貌。凡是过时的建筑,都将被拆除,迅速消逝在人们的视野里;外界流行的元素,则会迅速地移放到这里。  相似文献   

12.
同居的长发     
那晚我们开始同居了。杰躺在我身边,温柔地抚弄着我的长发,在我耳边低声呢喃着:“我最喜欢你的长发——你知道吗,我第一眼看到你的背影时,就爱上了你这漂亮的头发!”我们相识在地铁站里。我在站台边等地铁。从学校出来之前,老师告诉我说,毕业分配的方案已经下来了,我不可能留在北京。后面的话我全都不记得了。我呆呆地看着铁轨,脑子里上演着儿时的电影。我的家在另外一座城市。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并且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据说在别人眼里他们一直是“天生的一对”。可是我永远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从我两三岁记事开始就不停地争吵。我们家住在高校的家属楼里,那里的隔音效果很不好,我每天吃完晚饭总是“逃”到大学生的阶梯教室里学习。我总是幻想蓿远远地离开这个城市,于是,我努力地学习。我高考考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丁慧 《大学生》2014,(3):94-95
2013年行将过去,这一年,我只专心做了一件事——写一本美好的书——《城市里的清凉地——探访北京26家禅意人文空间》。之前未曾想过专注做一件事会给自己带来这么显著的改变——师友们都说我比之前那个风风火火麻利办事的“前自己”由内而外地更“柔美”了,他们说在我的书里读到了当下难得的真诚。  相似文献   

14.
半妖     
“呜……呜……”火车发出阵阵汽笛声,车窗外的东西开始移动,火车缓缓开出了站台,我踏上了去上海的旅途。我一直都把自己看成一个颓废的城市孤魂,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安置自己的梦。我无法将自己做颗种子种进城市那些熠熠的光里,无论是厚重的北京,还是闲逸的成都,我再一次被富华的广州推拒出来,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相似文献   

15.
东若 《大学生》2013,(7):52-53
第一次离家出远门,我17岁,去北京上大学。火车一路哐当哐当,载着我的青春,还有散落一地的回忆。走出火车站,看着车水马龙的宽大街道、高楼林立的城市,顿时有些眼花缭乱的晕眩。 傻丫头 一同前来的老爸替我整理完行李,就匆匆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临别前,他对我说:“来一趟北京不容易,可得争口气!”老爸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泪眼婆娑的我,看着形色匆匆、人潮涌动的火车站出神。整个大一,我安分地延续了高中的学习状态,在自习室里早出晚归出,我轻而易举地拿下了班上的第一。我在校园里看起来安之若素,但是那些绚烂的青春气息无时不在撩拨着我的心弦。我偶然参加了学生会组织的一次老乡聚会,结识了高一级的师兄宇哲。  相似文献   

16.
<正>表妹考取了北京的大学,9月份就要来报到。在南方老家的那座小城里,这绝对是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全家都为她高兴,她自己也激动得不行。小妮子一天给我打三次电话,还不断地在网上问我各种问题:"北京会不会很冷,要不要买新的毛衣带过去?""我该买哪一款手机?""还有,我想换个发型,是在家乡剪还是到北京再说?"各种问题,铺天盖地。我回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的心情,对北京这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充满了  相似文献   

17.
出差了     
<正>生活的变化总是猝不及防。当我习惯于你的陪伴,习惯于你在我眼前能每时每刻都出现的时候,你说,你要远行,你要出差了。原本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非常非常安于自己近似于宅女的日子,听听音乐、看看书,也无比惬意;原本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日出日落,我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原本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与我妈妈会乐此不疲地看肥皂剧。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11,(7):67+66
"睡醒了,风起了,我从一个陌生的城市中醒来,生存在一个熟悉的影子里;每天在陌生与熟悉间徘徊,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轮回,究竟哪里才是属于我的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里,摄影师Jasper James先后定居纽约、伦敦、北京,看过许多大城市的全景,他对此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26日一架波音飞机把我带回了久别的祖国。过上海海关,简便的入关手续给人好感,在上海转机后,我接着北上。转机后的飞机上,我与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邻座。由于气候的原因,飞机晚点了半小时起飞,旁边的女孩急得直跺脚,问其原因,说是下午在北京办完事后,要乘末班飞机赶回上海。在一个发达国家,从一个城市到远离千里的另一个城市去出差时,乘飞机早出晚归,并不稀奇。在日本我们从九州去东京也常这样做。 可是,在我的脑海里,有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北京出差时,从杭州去北京乘火车花了20几个小时的记忆。或许是我少见多怪吧。我接着问:去北京出差  相似文献   

20.
那些从乡村进入城市的子民,很多人是不习惯把城市当家的。尽管我们已经走了很远,可还是习惯把来时的乡村当心窝里最温存的地方,似乎那个遗址在我们人生的进程里电闪和雷鸣也更改不了。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