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家长》2022,(1)
当前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学习。教师要强化对群文阅读的重视,借助群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化的群文阅读课堂。本文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探求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依托,提出多种创新教学形式,让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能顾及学生的个性感受,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个性化阅读营造自由氛围,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乐学,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情趣、个性、人格以及品德修养等方面和谐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而高效地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作文素材,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师生共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选择师生共读的书籍内容十分重要,教师要认真筛选师生共读书籍。在课堂上开展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收获读书的快乐,发挥师生共读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变化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性需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我们的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能够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学生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创新的眼  相似文献   

7.
刘丽芳 《天津教育》2022,(3):141-143
<正>在各个国家重视国民阅读素养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阅读能力必然要从小抓起,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就小学中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加以探究。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指向,学生要能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体会。而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语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在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主要目的是传承人文精神,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正确把握教材传达出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文章主要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能够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价值性.要让学生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的真谛;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基层,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注民众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0.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语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听说读写,更多是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课堂阅读教学出发,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开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与合作竞争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利用社会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社会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积淀的学科,其固有属性决定了它的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播人文精神。要实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首先必须创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中感受人文精神,进而通过认知、情感、表达和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面对阅读教学封闭,呆滞的现状,本文提出:阅读要向生活开放——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阅读”生活,提升境界;“阅读”向个体开放——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师生与文本的互动,阅读向课外阅读开放——重视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放式闭渎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闭读教学的回归:让阅读回归生活,回归人文。  相似文献   

13.
利盛世 《广西教育》2008,(28):51-5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教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我认为,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淡化师生的角色意识,让师生始终在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由个性的舒展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真实和谐、开放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话教学":它是文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性感在互动、交往中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又要让学生超越教材,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意识;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和批判,使教学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经历。扎实有效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丰富知识、增添情趣、益智健脑,还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明白事理,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科学阅读是指在实施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引领孩子阅读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科学材料,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输入知识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积极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佟晓君 《教师》2020,(2):37-38
近年来,师生共同阅读成了一股语文阅读教学的风尚。师生共同阅读的意思就是学生和教师选择同一本书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指导,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师生共同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也是很好的课外延伸阅读方式。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容易受到自身阅历和年龄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读不懂、不会读的情况,而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也不能够很好得到解决。小学生会囿于自己的认知,无法对书中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刻的认识,所以,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  相似文献   

18.
罗辉 《华章》2011,(25)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在阅读中去寻找问题,探究知识,培养鉴赏能力,善于构建知识体系.实现阅读灵动,让备课互“动”起来,正视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现阅读灵动,让学生主“动”起来,主动探究,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灵动,让课内外阅读联“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阅读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蒋勇 《考试周刊》2009,(32):64-65
阅读教学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关怀,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适时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当组织学生阅读的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家庭不重视;缺乏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书源有限;受电子传媒影响,等等。解决办法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家校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