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史是出版学理论范式创新的根基。考察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脉络,呈现出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要旨的滥觞时期,以革命史观和功能主义为特征的范式确立时期,以书籍史、新文化史、媒介考古等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为旨趣的范式转换时期。结合作者个人的学术实践,以19世纪荷属东印度华人出版史为特定话题,认为出版史研究要跳出连续的进化观、整合一统的时空观、“使用和满足”二元对立的媒介观,从细微处、断裂处、冲突处寻找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涵盖了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版权输出等出版范畴.其学术出版经历了由内部印刷到公开出版、由“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的出版轨迹,成果最为丰硕;其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从提高到普及,在化枯燥史事为可读文本,助推阅读记忆上升为国家—民族记忆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其版权输出,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华学术外译立项”“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走出去”工程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海外多语种出版,提供了支撑,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六经皆史”理论的提出及演变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六经皆史”在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永红 《出版参考》2015,(20):61-62
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正日益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因为,学术出版是一种独特的出版类别,既关乎“出版”,又关乎“学术”,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高度与思想深度. 学术出版的概念及其辨析 学术出版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重视.迄今为止,探讨学术出版的论文发表了不少,但鲜有给学术出版下定义者.笔者窃以为,学术出版应该是以推进科研、探究学问、弘扬学术、传播新知为根本宗旨,以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等为基本形式,以学术成果的发布、展示、传播以及交流为基本内容,遵守出版管理规定与一定的学术规范,涵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范畴的一种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5.
《宋代出版史》基于宋代文明视域,对宋代出版及其知识生产做了学术建构与阐释,该书既是宋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古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基于国际学术视野,对宋代出版史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撰写“出版史”的任务在“文化热”激荡下提出近年来,在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史”和“学”研究的普遍提出。如出版界提出修“出版史”、写“出版学”;编辑们倡议搞“编辑史”、出“编辑学”;做秘书工作的立志编“秘书史”、“秘书学”;写作学会呼吁建立“写作史”、“写作学”;新闻工作者因资料齐备,则先走一步,目前已出多部“史”“学”著作了。这种倡撰“史”“学”之风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近期我国出现的“文化热”之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浪潮澎湃的回声。和它种学术一样,“出版史”研究课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王建辉的《出版与近代文明》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建辉近年部分出版史和出版文化研究成果的结集。作者身为我国出版产业经营管理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同时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这部文集便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实践与学术成功结合的优势。这部(文集中,作者漫步于出版史和思想(文化)史两个学术领域,一方面将出版史研究置于宏阔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之中,另一方面又为思想(文化)史研究增添了实证内涵。作者的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其研究以近代九十年为总体背景,同时给予近代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出版地域和出版机构以详实的观照…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出版产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采集到194篇中文学术文献样本.依据学术文献统计模型,发现涉及15个研究方向和69个研究角度,得到六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微观评价;由科学范式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关注梯度和研究体制建设三个维度,组成学术研究态势评价模型,得到五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中观评价;基于上述结论,依据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提出数字出版产业当前学术研究的科学前沿、工程前沿和技术前沿,实现“数字出版产业”学术研究发展方向的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瑞山  金鑫 《出版科学》2015,(4):99-105
教员编发讲义在民国大学非常普遍,这些讲义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打磨日渐精湛,成为最具出版潜质的学术稿本.经民初十余年的积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讲义以多种形式集中出版,构成近代出版史上独特的大学讲义出版高潮.本文从出版史与学科史、教育史结合的角度,以中文学科为中心,通过史料钩沉和文献整理对讲义集中出版现象作一呈现,考察民国出版业对我国现代学术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为研究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玮 《出版参考》2016,(5):38-39
“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产业以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内容”作为“走出去”的主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出版“走出去”的华章.华章之中,中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备受瞩目.如何让更多的优秀学术图书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思想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出版“走出去”的工作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期待以三联学术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江苏省编辑学会联合组织的“编辑史出版史学术研讨会”3月23日—25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山东、河南、广西、山西等省市区的编辑史、出版史研究工作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到1980年为萌芽阶段,出版史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1981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出版史的研究意义、分期、研究对象等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90年代伊始,学者们开始在中国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出版史,力图使出版史研究学术化,显示了与前期研究的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并逐渐确立了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为出版史理论在21世纪的进展奠定基石。由于中国出版史的分期问题已有叶再生、汪家熔等多家探讨,在此不赘。下面从出版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文飞  胡娟  唐沛 《传媒》2016,(19):25-28
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带来了人类行为模式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革,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不再是工业时代的“矩阵式”形态和以产品为中心,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在学术出版领域,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坚持用户价值导向,打造“内容+工具+社交”的产品构架,致力于用户价值运营,在打造新型“刊网互动”学术出版与评价模式,携手国内学术期刊社共建良性循环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以其发展与探索为例,在分析学术出版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互联网时代学术出版如何以用户价值导向为核心,构筑强大的传播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求真"与"经世",是中国历史学的两大传统,也是出版史学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2005年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着出版史研究在以往丰富的积累基础上求真求是,不断走向深入.这里仅就笔者目力所及,对2005年的出版史研究做一概要回顾,以期展现出版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更好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谢树芳 《图书馆》2006,(2):33-35
文章认为,作为大众图书馆应当以服务群众为首要任务。“囿于学术”是一种藏书楼情结,对于研究图书馆是可以“囿于学术”的,但对于大众图书馆来说,“囿于学术”则可能“疏诸群众”。  相似文献   

17.
由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通史》全套六卷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该书从酝酿、写作到正式出版,虽然只用了4年时间,但参与该书的作者都是在本领域研究有年且成果卓著的学者,这种作者群体,保证了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品位。中国古代本无所谓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之类的称谓,中国古代思想与学术本来浑然一体。自19世纪末西学东进以来,中国引进了西学的学科分类体制,由此开始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随之出现了为数可观的“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学史”、“中国逻辑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类的著作。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年,出版史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其总结性.一方面,出版史重大工程<中国出版通史>历经八年磨砺,终于面世,标志着出版史研究站在了一个新起点.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积淀,在史料整理、理论探索和热点凝聚方面也推出了具有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对30年出版史研究的反思,对30年出版改革发展史的总结,在30年学术积累基础上产生的断代史和专题史的新成果,是出版史学日益走向成熟的表现.展望未来的出版史研究,除了继续加强史料建设和弘扬求真与经世的学术传统外,迫切需要的是在保持学科本位的同时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最早知晓章雪峰是因为"出版史学术网",这是将近十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创办的个人网站.现在又读到他著的这部新书《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中国出版家丛书之一,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感觉他真是有心有志之人.  相似文献   

20.
范军 《出版科学》2007,15(1):91-93,39
2005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可圈可点.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辑录全年公开刊行的相关论著(含部分旧籍新刊本和修订本),为关注出版学术文化的同道提供参考.我们所录出版文化史著作包括出版史料、出版史、出版学术史、图书文化史、新闻传播史(含报刊史)、印刷史几类.因仅为一年的著作,数量并不很多,编排不再分类.部分书目非经眼所录,而是来自相关报刊、出版社网页、网上书店等,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