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程,无一不体现出要学生对生活情感的抒发。大凡学生的成功作文,其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体现了作者情感素质的外现。可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地重视只对字、词、句、章法的要求,而忽略了对学生寓情感素质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往往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只见筋骨,不见皮肉;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作文仍处在小学的模式,小学的思维,小学的水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诸多教学实践充分地证明:“动情”是“感心”的前提,只有先以情感人,才能取得作文教学的好效果。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怎样  相似文献   

2.
问题之三———观念陈旧,被动作文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设计了作文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有些题目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为“奉本而作”,教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引导学生猜考试题目,让学生背现成的范文,于是不少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学生作文成了奉老师之命而作,为获取高分而作。这种“奉本作文”、“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良…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应试作文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挥和情感的抒发。应该由应试作文教学转向素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也就是要从“为文而造情”转向“为情而造文”。  相似文献   

4.
小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倾注自己的充沛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一吐为快,尽情流淌自己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作文之前创设一定的条件或情景,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后“辞以情发”,情到浓时,理到深处,文章自然就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5.
作文 ,是小学生的难题 ,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抓好基础 ,实行创新作文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注重情感培养 ,奠定思想基础传统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奉命而作” ,因而“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 ,通常是“为文造情” ,这样的教学毫无生机 ,而真正具有创造力、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作文教学 ,学生习作的目的应是“为情造文”、“因情而感 ,因情而发”。只有培养调动学生情感这一原动力 ,才能使学生爆发写作动力 ,为作文教学奠定思想基础。1 千教万教 ,先教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 …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那么,显然违背了作文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载体,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愤怒出诗人”、“情动而辞发”等都说明情感对写作产生的影响。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渗入情感因素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家庭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情感的重要“基地”。那里有…  相似文献   

9.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这指出情感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无“情”便无“言”。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意思是,桃李不需自吹自擂,树下便自然会形成一条小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文如其人”是大家对文章能很好地反映写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简单概括,教育工作者也往往从作文中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可当下的学生中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作文是“做”出来的。于是问题便突显出来:有的作文人为地制造一些生活悲剧,想以此来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分;有的作文呈“零度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目标”的阐述透露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信息:1.降低写作要求,淡化文体要求:2.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从中悟出。小学生习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文而造情.即所谓的“情动而辞发”。因此,作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努力达到“情”与“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怎样写好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情感”上给予指导。情感是作文的命脉写文章有了情,下笔就有神,学生们怕写作文,哪来的“情”?只好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为此,我在布置作文构思之前、在写作和讲评之中,千方百计地广开视野,创设和利用有关情境,同题对比,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广开视野,积淀情感广开视野,积累知识的过程,就存在着一个情感问题。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把从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和手段,结合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认识、体悟运用作文的内容可以说是“五彩缤纷”,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相似文献   

14.
朱华清 《考试周刊》2011,(67):47-48
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作文教学尤其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此可见,情感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现在不少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辞以情发。”情不动,故辞不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一、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学生为这种“需要”而练习作文,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态度不同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印象会溶进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说要用“真情”来写作? 当下学生写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抒写真实感情的作文日渐稀少。文章当以抒情述志为本。刘勰说:“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言语生意识的教育,寓含人文色彩;言语创造,不论是智性、理性的,还是性、感性的,都十分个性化、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写作便是最体现言语创造特性的一项活动,而响作文写作好坏即言语创造性高低因素之一便是情感意识的创造性具与否。因此,作文的情感意识显得分重要,笔者认为要使高考作文情真挚,具有创造性,就必须关注作写作的主体特征,通过“叙真事写情、抒美情发浓情”,让作文洋溢感色彩。一、情感色彩概说情感色彩即情感意识。“情者文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章要串情感,以情感为“经线”联成,此立文之本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