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演绎的一种室内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元素和现代元素恰当的融合,在室内各个空间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现传统中式风格的东方格调。以现代人的欣赏水平营造出富有传统韵味的宜人环境。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建筑物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传承和创新我国的建筑文化是国家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吉安在城乡建设中高度重视庐陵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打造"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意蕴、融合庐陵文化元素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将庐陵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等系列行动,使得庐陵古韵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打造了吉安独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绿色文明也就是环境文明。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环境。现今,发达国家评价城市的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工业、技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逐步转向文化、绿野和传统建筑。提倡城市与自然共存。上个世纪末英国人曾经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构想,近一个世纪来,这种构想已在不少地方变为现实,并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准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了一个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大连汉墓博物馆以陈列墓葬的发掘成果为基础,通过遗址复原和展示出土文物等陈列方式,展现出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其与周边区域的交流联系,其在布展方式、文物陈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因内外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运营现状不容乐观,可从加大宣传力度、吸纳专业人才、探索陈列形式、拓展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改善,使其成为有效展示现代化城市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近代以来绝大多数传统国家的选择.而正是民族为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体系与制度架构,民族成为国家的常态和主体力量.因此,现代国家又被称为民族国家.民族和民族国家在执行现代化功能的同时,又引发了民族主义的问题.民族与民族国家只是执行现代化过程的某种功能性组织,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的解决还要回归到现代化的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6.
巴渝城市文化是重庆轨道交通线路文化的基础,重庆轨道交通线路文化是巴渝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阐述重庆轨道交通线路文化建设的由来、现状,探讨轨道交通线路文化价值,提炼出重庆轨道交通线路文化建设是硬环境和软环境协调建设的必要性,塑造出良好的轨道交通线路文化,推动巴渝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效提升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辩证观点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缺憾.在全球化与超全球化视野中,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视域中,利用综合创新的方法来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是趋善求治的道德政治型文化,强调道德的人本主义,忽视工艺钻研和器物制造.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今天,要注入现代要素,道器并重,以器阐道,以器护道,使二者相伴而行,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两翼,体现为文化与经济的并重且相互促进地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点表现为自强不息,人间正道,贵和尚中、以民为本等等,值得自豪.同时在中国近代也形成了中国科技、制度、经济落伍的三大难题,即李约瑟科技哲学难题、斯密制度哲学难题、罗伯特产业哲学难题.重要的是要看到传统文化的不足、缺乏的一面,从缺憾中培养出新的文化增长点,进而发展繁荣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憾是文化的现代化不足、文化的产业化不够,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也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体现了城市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本文首先以生态城市为切入点,分析了现代园林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现代园林绿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建设应当进行美学思考。城市建设应当体现出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特色,应当重视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景现的保存和发掘,应当因地制宜,使自然景现和现代化的人文景现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当代包装设计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现代的美术爱好者,我们应尽己之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以包装设计为载体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多元化时代,面对这一切我们是否能适应它,利用它。使包装设计成为时代的产物,成为当今设计师的重要任务。展示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建筑的外观设计中,顶部的形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个建筑的标志性部位。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外观的顶部形态设计形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个性化。在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也直接使现代建筑的顶部形态设计出现了更多了新特点。本文就通过分析建筑顶部形态与城市空间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现代建筑的顶部形态设计新特点,并阐述了建筑顶部形态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孙绍雄 《科教文汇》2008,(16):188-188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当代包装设计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现代的美术爱好者,我们应尽己之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以包装设计为载体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多元化时代,面对这一切我们是否能适应它,利用它。使包装设计成为时代的产物,成为当今设计师的重要任务。展示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3)
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当今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是新时期下国家建设的新要求,加之文化的重要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在意识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如受到传统社区治理理念的限制、存在社区文化建设空白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措施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对前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了解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社会调查,立足国家发展现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有关解决措施,以便在未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法的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准。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各项法制改革来实现法的现代化,是我们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相结合,已成为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而被称为"国剧"并成为时尚的中国京剧中的脸谱与作为现代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内容和题材。在对传统京剧脸谱图形与构成方法进行创编再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西方现代构成设计抱着去粗取精、兼收并蓄的态度,同时吸收利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结合西方现代设计中优秀的积极的元素,这样做既可以使新的艺术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又富有新的时代精神,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艺术感受与新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园林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景观,城市绿化,也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对城市园林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城市园林设计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文化则是其核心内容。作为文化传播者的编辑,其特殊的职业地位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态、文化氛围和文化属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者必须在扬弃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的历史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历史合民心的伟大创举,55个兄弟民族与汉族共同创建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这一创举的重要组成内容。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必须对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实行现代化改造的基本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地考察与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民族地区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各异,文化背景复杂,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发育程度不一,从文化特征上很难一概而论;但就各民族传统文化实行现代化改造,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化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而言,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化城市的科普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健民  徐杨  林巍 《科学学研究》2006,24(3):355-359
随着我国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出和未来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普及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提高人的现代意识已成为一个新的命题。本文就现代化城市科普发展的阶段、定位、作用、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城市科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8)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体现民族精神还为国家的现代体育事业锦上添花,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的是民族特色习俗及文化为一体,宣扬的是民族魂。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方面还难以与国际化的体育项目并驾齐驱,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比重大于竞争性,因此如何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其现代化价值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