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所提出的一个政治口号。在义和团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口号经历了“反清复明”、“扶清灭洋”、“扫清灭洋”三个阶段。本文仅对“扶清灭洋”的含义作些解析和探讨。一、扶清——含义的两重性“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内涵包括“扶清”和“灭洋”两个方面。而“扶清”具体地反映了义和团在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对清王朝所持的态度。从“反清”、“扶清”到“扫清”,我们很容易得出“清”即清王朝的结论,但是仔细研究一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是具有盲目排外倾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灭洋”为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又加上“扶清”,成为“扶清灭洋”呢?本文准备通过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的历史和地主阶级在反教会斗争中的影响,对这一口号的渊源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应当以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颁布“宣战”上谕为界限,划分为“扶清灭洋”和“奉旨灭洋”两个阶段。“扶清灭洋”口号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性与盲目排外等愚昧落后性的对立统一。“宣战”以后,尽管义和团运动并未改变反帝爱国的方向,但大多数义和团向封建统治阶级报名、挂号,先后打出了“奉旨”旗号,其行动已基本上听从清政府的指挥,甚至以封建统治者的臣民自居,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从而使后期的义和团运动带上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义和团所表现的愚昧落后性,决定了义和团运动由“扶清灭洋”阶段发展到“奉旨灭洋”阶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奉旨灭洋”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利用和控制,并使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实际上又成为其失败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义和团所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历来众说纷纭。而正确评价这一口号,对于我们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时的社会阶级关系,对于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总结义和团运动的经验教训,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扶清灭洋”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一次单纯的农民反帝运动  相似文献   

5.
1900年,以华北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号召下付出了血的教训。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景廷宾所领导的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的战斗口号。这一起义,既可以说是义和团的再起,又可以说是义和团从“扶清灭洋”转到“扫清灭洋”斗争的开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主革命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6.
“扶清灭洋”的口号,同义和团研究中的其他某些问题一样,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本文试图围绕“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流传和作用,就义和团对清王朝的认识,作一些探讨和说明。一许多历史记载都说明,“扶清灭洋”口号是在农民反侵略斗争中自发形成和广泛流传的。它的酝酿、提出和流传,有一个发展过程。义和团运动兴起于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年代。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使人民群众将主要仇恨集中到了帝国主义身上。当时,山东涌现出各种名目的反侵略组织,如大刀会、红拳会、义和拳、红灯照、金钟罩、铁布衫以及联庄会,等等。当时的客观  相似文献   

7.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兴起和高涨过程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口号,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运动,有着重要的关系。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不乏注意,而且见仁见智,多有争论。笔者不揣谫陋,略陈浅见,以就正于同志们。 (一)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的基本宗旨就是“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随着义和团的兴起而提出,又随着义和团的发展而传播开的。1898年9月21日,赵三多领导义和拳三千余人,在山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正当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义和团运动轰然发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口号的提出,包含了多重历史内容。“灭洋”口号的提出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灭洋”口号虽有其正义的一面,但又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它带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中“反清复明”——“扶清灭洋”——“扫清灭洋”三火革命口号的具体分析,阐明义和团战士的三次历史行为并确立其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历史地位,为进一步认清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斗争性质及其伟大历史作用提供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空间。  相似文献   

10.
扶清灭洋 历史课上,老师提问两个昏 昏欲睡的同学:“符清亮同学,你 来回答义和团最先兴起于哪个地 方?”“山东。”老师又问:“张洋同 学,你同意吗?”张洋擦了擦嘴 角的口水:“不对,是广东。”老师 转向全班同学:“你们说谁的答案 正确?”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答 道:“扶清灭洋。” 笨鸟先飞 语文课上,老师对同学们说:“知道自己比别人差不要紧,只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就一定可 以取得胜利。” “不一定吧?”一位同学小声 嘀咕,“在昨天的校运会百米跑 比赛中,我就是因为屡屡‘笨鸟 先飞’而被取消参赛资格的!” …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农民爱国运动 ,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 ,运动的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反对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坚决反帝的爱国运动并带有盲目的排外性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别五个层次。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绝非仅仅是一般下层民众的爱国主义,统治阶级顽固守旧派默许乃至公开支持义和团“灭洋”,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心理基础。近代中国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术救国,以及各种启蒙、维新和革命,都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不同,各具其时代进步性、局限性与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黄炎培和宪政运动尚丁今天,我们正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回顾这二十世纪之初,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0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6月,A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攻陷北京。清政府在帝国主义逼迫...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史学界大多数人已基本赞同以1898年10月赵三多聚众在山东冠县蒋家庄竖旗起义作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事实上否定了在此之前义和团运动还有一个“反清复明”阶段的传统说法。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定本)上册采用了这一新观点,却认为赵三多当时打出的是“扶清灭洋”旗号。山东省东平县侯召生、尹  相似文献   

15.
五月十三月,历史专业七八级,就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展开学术讨论。大家对义和团运动是否带有反封建性质的问题,争论最为激烈。有的认为义和团运动不带有反封建,因它本身是一次封建运动,“扶清灭洋”口号不是一种策略,而是反映了义和团的真实面目和要求。部分同学则持相反意见。有的还对《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上王致中同志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这一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此外,东南地区地方权力也随着国家对这一地区控制减弱而不断膨胀。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最有实力的汉族督抚都曾坐镇东南,使这一地区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1900年3月,义和团运动自山东北上,发展到河北、天津、保定一带,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毓贤属于清流派,主张尊王攘夷,扶清灭洋。他不懂得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危及立国根本。只有闭关锁国,才能永享太平。把正义的反侵略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他们的思想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终于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使初中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抓住主要线索,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斗争的历史。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开始,到太平天国运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再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抗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外国的入侵,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华先辈们,不仅仅从行动上奋力抗争,而且还从思想领域来苦苦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开明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魏源…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幻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暧”的“太平天国”;到戊戌维新的志士们从西方搬来“进化论”,希望依靠“开明”的皇帝,自上而下的推新变法,甚至幻想依靠某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来实现变法主张而达到富强目的的维新变法;再到群众性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以至到推翻封建王朝,结束二千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初三复习课。师生面对“茫茫题海”都望“洋”兴叹,回归课本已成为共同的呼声。就课本习题从结论、证法和条件三个方面再作深入探究.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复习效果有其独到之处。本文是对一课本习题的课堂探究。请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