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民族歧视与压迫的存在,科举制度的废止,元代统治者自身文明程度的不发达,使得元代文人的状态也处于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展的现实境况,让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既有鲜明的愤世嫉俗,又有因绝望而心灰意冷,另谋他途。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最起码的"政治自由",对此或批判,或逃避的态度体现在元散曲中,即形成了一股叹世归隐的洪流。  相似文献   

3.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略论元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科举考试制度具有四大特点:实行的时间短、规模小、录取人数少;仅限于文职考试;带有浓厚的民族歧视色彩;不是元代选官取士的主要途径。而元代民族众多、统治地域辽阔和元代统治阶级轻视科举、崇尚实用是元代科举制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卜时红 《考试周刊》2014,(89):20+10-20
一个民族的强大,常常使这个民族产生歧视其他民族的倾向,有学者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必然会折射到语言和文字上,这一点在英语词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文回顾了一些民族歧视词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其在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并得出结论:在现代文明时期,新的民族中心词会不断诞生,有些民族歧视词即将衰退。  相似文献   

7.
从词汇语义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语言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特定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而社会现实中男女真正的平等是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是"十七年"小说中较有特色的创作,这些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汉族作家,他们是以"外来者"的眼光来观察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以主流意识的眼光来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变化。这类小说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书写来建构共同的民族记忆,实现最广泛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科举实行时间短,规模较小,不是元代选官的主要制度.其文化根源是:宋代以后科举文化流弊众多;蒙古统治者主要采用由吏入官的选官之法;蒙元最高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元朝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蒙古民族崇尚实用主义;元代疆域辽阔,统治者不可能将在汉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科举制运用于所有的被征服民族和地区.其中,元仁宗废止了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这一规定文化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引起的就业歧视严重妨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我国当前用工实践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大多表现为非法律禁止的种类,反映出现行有关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存在着局限性。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应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许衡是元初一位影响深远的汉族儒官,在教育、理学、历法以及元代官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评价,元、明、清三代文人政客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文章围绕许衡争议问题作以探讨,对其背后隐藏的民族问题进行深入阐析。  相似文献   

12.
保护平等就业权与反对就业歧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平等意味着反对歧视,歧视也就意味着一种不平等。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受损的现象,发现在就业歧视中法律保护的缺失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关法律法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护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系统不太成功或比例不足的美国少数民族,主要包括三大族群: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和讲西班牙语的某些民族.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素有民族不平等甚至民族歧视的传统目前这种不平等已是结构性的,与社会结构性不平等互为因果.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日益扩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隐忧.因此,针对制约美国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准备不足、动机不足和非传统的参与方式等),美国提出并采取了旨在扩大少数民族高教就学机会和提高其高教保持率的若干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流动儿童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两方面表现出不平等,基于人人免受歧视的平等思想理念,要消除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歧视,就要提供补偿教育,弥补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废除公立学校对流动儿童的隔离但平等的软歧视做法,改革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流动儿童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两方面表现出不平等,基于人人免受歧视的平等思想理念,要消除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歧视,就要提供补偿教育,弥补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废除公立学校对流动儿童的“隔离但平等”的软歧视做法,改革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不赞成对元代散文持“略而不论”的轻率态度,认为应该肯定其实际成就,并尝试结合其生存环境解释其跌落的具体文化因由:异族落后文化及其民族歧视和文人歧视,杂剧、散曲为代表的新兴文体和通俗文艺崛起的巨大冲击,数千年累积起来的辉煌散文遗产反成为历史重负,以及由上述原因导致的作家队伍的分化与分布,置元代散文于不利发展的特殊文化境遇,而陷落在道学的深渊里艰难地舞蹈,则从根本上注定了元代散文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终于未能走出自己时代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立元朝与清朝的蒙古贵族与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采取了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蒙汉满回藏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汇,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新疆的维吾尔民族和汉族等杂居一起,尤其是南疆一带,维汉族人民和睦相处,辛勤劳动生产,互相学习,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边疆地区,形成了一人团结和谐友爱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不但民族之间出现了融合现象,语言方面也出现了有趣的融合现象,由于友好相处,语言交际,经商贸易,促进了语方上的相互吸收和借用,语方不断地得到丰富的发展。本文是基于此,谈谈汉语词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巧妙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元代回回人萨都剌的诗作具有民族本色,其游历经商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中亦有对于游的描写,然不同于李白游侠和庄子之游,实质还是近于少数民族的游牧,也即为生计而游,而作为用汉语创作的诗人,萨都剌的诗作又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的特点。本色与模拟的交融,学效汉族诗人,诗律的尚未成熟,思想感情中的儒家内容和形式风格上的民族痕迹,这些构成了萨都刺诗歌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小芳 《教书育人》2012,(3):152-153
一引言民族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族学生齐聚一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少数民族学生与教师之间,少数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之间,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建立和发展平等、友爱、高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