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贾绍俭 《收藏》2006,(6):188-188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创作中心创作部副主任的黄土画派画家艾红旭先生,长期坚持深入陕北,渭北的黄土高原进行写生创作,40多年中创作了数千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艾先生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使他在绘画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创作的画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  相似文献   

2.
李洪伟 《收藏》2014,(1):158-163
齐白石先生在中国艺坛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是一位绘画艺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大写意画家,是一位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勤奋耕耘,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他精于花鸟、草虫以及虾、鱼、蛙、蟹等水族类,也擅画山水和人物,他以他的童贞和逸趣描绘对象,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他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几经"变法",融合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敢于突破陈规俗套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仅追求简  相似文献   

3.
牟建平 《收藏》2021,(2):132-146
在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一位开拓者、奠基者。在中国画改革上,他更是一位积极实践者。林风眠在融汇中西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鲜人可比,他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方新天地。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艺术而艺术"林风眠(1900~1991年),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人,出身于贫农之家,父亲是雕刻石匠。他7岁即开始学画,从临习《芥子园画谱》入手,掌握了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1917年,林风眠考入上海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4.
戴南海 《收藏》2001,(12):36-37
黄慎(1687~1772年),初名盛,字恭懋、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黄慎一生布衣,父亲早卒,事母以孝称。由于家境贫困,16岁离家,从师学画,以求卖画养家。他学习刻苦,读书勤奋,所以他的画很早就有点名气。他33岁时离家,曾游历过瑞金、南昌、南京等地。雍正初年后侨居扬州12年,与李鲜、郑燮等常相往来,画风随之一变,从此易工整为粗放,且于人物外兼作花鸟和山水。著名传世作品有(《仕女图》卷(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墨菊图》轴、(《漱石捧砚图》轴(均藏故宫博物院)、(《伏生授经图》轴、(《醉眠图》册页(均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还有(《瓶梅图》轴和(《菊蟹图》轴等。著有(《蛟湖诗钞》。  相似文献   

5.
喻帆  王叔淮 《收藏》2012,(7):174-175
吕忠平是一个漂泊的画家,他的画带着那种独属于漂泊旅人的气息,经笔间传达出的情感韵味给观者以别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     
赵力忠 《收藏》2007,(6):55-55
赵望云的艺术精神就是“关注民生”。在他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写生,包括在解放之后一直到“文革”之前,他画的大量的人物和场景都离不开民生这个主题。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长安画派的形成和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前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地位。作品的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为弱者呼吁。  相似文献   

7.
陈绶祥 《收藏》2006,(5):172-179
具体的人,对自然与绘画的感觉与把握有所不同,读梁耀的画就颇有禅意,他的大部分画作初看似有写生派风格,而细览之后还是发现其中充溢着人文对宇宙的观照。  相似文献   

8.
最美的颜色     
三浦修 《围棋天地》2011,(16):98-99
正值新春之际,我们来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吧。被尊为“画伯”的熊谷守一,九十七岁,岐阜县出生,现居东京。画伯是日本现代艺术的代表之一,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这样介绍过吧,当然啦,他在画界是一位长寿者。画伯脱俗的生活态度以及作为画家的业绩在画界都是有名的。  相似文献   

9.
戴南海 《收藏》2001,(6):56-57
罗聘(1733~1799年),字遁夫,号两峰,别号金牛山人、花之寺僧、衣云和尚等。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扬州。罗聘家境不富,父母早逝,但从小读书用功,记忆力强,边读书边学画,年轻时就在诗、画方面有了名声。他酷爱金石考古,常外出漫游,这对他的画风颇有滋养作用。三次上北京,虽名动公卿,“倒屣(音喜)恐晚”,却“一生道长,半世饥躯”,甚至“质衣欲尽,债帖难偿”。  相似文献   

10.
吴杨 《收藏》2010,(4):28-33
庚寅初始.我有机会与马海方老师结伴外出.朝夕相处。话说作画。他曾相问曰:“说说我的画.你有什么看法?需作哪些改进?多给提点建议。”说这话时我见他眸子发亮,神情专注.不无热切。他是位沉默寡言之人,通常言语不多.生活简而又简.唯有说画、作画,精神头便来了。  相似文献   

11.
李志 《收藏》2012,(1):146-147
前言:吕忠平,旅日职业画家。其作品布局处理十分讲究,同时他又能把对象画得具体细腻而不失大局。本刊自2012年第1期起选录了他的数十幅油画作品,对其艺术成就连续全面地作以介绍,以飨读者。在愈来愈热闹的艺术品创作、收藏领域,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我们不妨走进他的作品里,觅一条幽静的山路,想象松下抚琴的情景,随着他画中那优美的色...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13,(12):132-133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人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常画的奔马、雄狮、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6,(4):200-200
名家点评节选: 金兆韬先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传统艺术图式的基础上创作的一批全景式的绘画;另一类则是他根据现代审美感受,创作的一批具有不完全景特点的新山水画。  相似文献   

14.
陆俨少     
陆俨少,现代山水画大师,他和北京的李可染并称北李南陆,代表着当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陆俨少是一位天赋极高的艺术大家,他的画能够融汇古今,独步天下,出于传统义异于传统,山水画成就最大,风格也最勾鲜明,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上世纪七十年代是陆俨少绘画生涯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即是留白,在画中分别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王锡良先生是公认的大师。尽管在美术界长期存在着中国画和陶瓷画谁为高下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一旦站在王锡良先生的作品前,立刻就会消除分歧,纷纷拜倒在精湛的艺术面前。王先生是从旧中国手工艺人锤炼出来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著、对名利的淡然、对人生的达观,使他较早就登上了中国陶瓷美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信不信由你     
《体育师友》2005,(1):18-18
10世纪末的俄国彼得堡,一位14岁的女孩在家中遇害。画家波叶出于激愤画了一幅这一悲剧题材的油画,虚构了一个正要逃跑的凶手的形象。半年后,此画在彼得堡市政府展出时,人群中有人在画前尖叫倒地,浑身抽搐。原来此人正是凶手,他被如此酷似自己的画中凶手惊吓得失去了理智。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7)
对于他的作品,已经很难再以传统法度、传统习规来度量。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处事习惯,大家仍然以“中国画”或“水墨画”称呼类似杨佴曼这样的作品。仍然为在他画中品出中国本土文化情味而为之欣然。实际上,他的作品不但与徐悲鸿、刘海粟式的“新国画”大不相同;也与林风眠、昊冠中式的“融合中西”大不相同。在吸取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方面...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5):F0003-F0003
谢天赐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给大家一个新的气象,他是广东画家中杰出的一位。按道理说,咱们的岭南派地域特点已经大大地突破了,已经把我们现代的花鸟画的精神融汇存里而了。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存的几位广东画家,包括尚涛、谢天赐都画得很雄厚,很独特,传统的东西表现得很到他,存艺术造型上、在物象的表现上,真是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非常有特点。过去说岭南派宴际上是指的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其中吸取了日本画的特点,吸取了一些西方的艺术特点。当然日本画也是从西方传过去的,我们后来把它拿过来,其中一些画还是很精彩的,笔墨非常之好,是注重造型的。  相似文献   

19.
龚继先 《收藏》2012,(10):166-167
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传新画师与我交游多年,他为人忠厚朴实,心态怡静平和。凡笔下所写,无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烟村花树、群山夕阳,无不流露出画家浓厚的乡情,他以精练的笔墨直写本心,如诗般地把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淡雅明净、幽深清远的意境当中,这在人心浮躁的当今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常言道,画如其人,于此可见一斑。艺术向来以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刘藏之 《垂钓》2010,(1):86-87
虾几乎成为齐白石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其实,齐白石不仅画虾,自幼生活在水塘边的他还钓虾、养虾:模特都是从大自然中来,难怪落在纸上,也是栩栩如生了。当然,钓鱼和钓鱼人也构成了齐白石画作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