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姓“电”.先有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这好比皮肤和羽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播电视报背靠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依托,深化、延伸、补充广播电视宣传,形成“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优势,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它报纸的地方.许多读者买广播电视报,也主要是为了解广播电视播出信息,以便安排好收听收视,防止漏听漏看.所以,城市广播电视报要扬独家优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把文章做足做透,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节目预告、剧情介绍、幕后情况、演员风貌、声屏知识等内容,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菊丽娟 《青年记者》2017,(29):55-56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新型报纸,当时基本是一省一报,独家经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转轨,各地市乃至部分县为了本地区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相继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广播电视报,于是形成了中央、省和地市三级办报的新格局.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了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永康 《视听纵横》2006,(5):113-114
县级广播电视台地处基层,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中央、省、市,它是整个广播电视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县级台在转播大量中央、省、市台节目的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自办节目。因其讯号覆盖范围大大小于中央台、省台、市台,其受众的范围也极其有限。可以设想,如果县级台的自办节目,没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播电视报大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广播电视业繁荣发展之时而生,并随之逐步发展壮大的。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电视更是异军突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预告广播电视节目的这张周报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场份额激增,商品广告纷至沓来。许多未办广播电视报的省(市、区)厅局和地(市)局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视报,并把它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加以积极的扶持,从而在广播电视业内形成了声、屏、报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携手并进的传媒生态格局。广播电视报也因其投入小产出高,深人家庭多,读群广泛等等优势,而成为广播电视业  相似文献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的广播电视报也纷纷脱颖而出,令人瞩目。1983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广播电视会议,只有42家省、市报纸参加,那时,期总发行量约为2000多万份;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到近200家,期总发行量在4200万份以上,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乃至一些县,都办了广播电视报。广播电视报已经成为我国报业大军中一支举足轻重、引人瞩目的新军,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广播电视报的显著发展尤为引入注目——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逾200家,其中中央两家,省级31家,地(市)级160多家,还出现了十几家县级报。地(市)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从而打破了中央、省级广播电视报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三级办报体系,换言之:广播电视报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10年前,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电视报《电视周报》(即《中国电视报)的前身),在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气候下应运而生。随之,各地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广播电视报140多家,实际上已形成中央、省和地区市级“三级办报”的格局。据1990年的统计,其中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就有《中国电视报》、上海《每周广播电视》等lo家。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的期总发行量约4500多万份。仅从这一数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是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传递声屏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报纸,它具有独特的视听导向功能。纵览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无论从内容形式上看,还是从印刷质量上看,都称得上是一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报纸,但是浏览一遍之后便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各家报纸的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千篇一律,采取了一台加二台按时间顺序的简单罗列,稍有不同的只是或横排、或竖排而已,这与整张报纸多姿多彩的风格极不相称:其实节目时间表在广播电视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读者可供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报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广播电视报在残酷的报业竞争面前应如何应对?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报如果以地面部队的方式继续与综合性的报纸作战,那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如果能巧妙地把广播电视作为“航空母舰”,站在“航空母舰”上与其他报纸打仗,我想还是有几分胜数在手中的。那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办好广电报呢?一、作好节目表的宣传。中央、省、市及卫星节目表是广电报手中的王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扩大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的覆盖,使更多的农民朋友收听收看到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以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入千家万户,是广播电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萍乡市对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历来十分重视,1996年以来,萍乡市广播电视局采取建设高山台、改造中波台、建设卫星接收小前端有线网、扩延、改造有线电视网等方式。扩大中央台、省台、市台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1997年,投资230万元(其中市财政40万元),在海拔830米的长丰高步岭建设了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和发射中央、省、市各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上栗县在杨岐山、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说乡镇广播电视是全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基础? 我国广播系统是个庞大的宣传网,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台站组成.乡镇站是这个网络的最基层结构,是个总开关。它以完整地转播好县台的节目(其中包括中央台、省台、市台的重要节目)为神圣职责,保持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3.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广播电视报刊载的内容属于广播电视范畴,主要是引导受众听广播、看电视、知剧情,它是广播电视的延展和补充。可是如今,电视报预告节目的独特垄断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全国的广播电视报均处于寒冬时节,特别是地市州级报更处于上压下挤的处境。面临生存压力,城市广播电视报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巴全东  李超 《视听界》2000,(6):18-18
随着各地非专业报纸的扩版,以及娱乐版面的丰富和向广播电视领域的扩张,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结合1999年底徐州广播电视报所进行的读者调查,就城市广播电视报编辑观念的定位与转变进行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节目表讨个“说法”魏建斌,陈伟广播电视节目表(以下简称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得以起家的基石,是广播电视报得以发展的生命线、看家宝;在商品大潮、报纸大战中,节目表,依然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立于不败的“定海神针”、“通灵之宝”,它在广播电视报中的轴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导报,是广播电视派生出来的流淌着声屏的血液,又具有报纸形体和功能的传播工具。的确,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性质独特的报纸,它既能抓住声屏内的问题,或声屏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又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分量和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广播电视报的新闻报道言辞多么华丽,也难以同声屏的艳丽相抗衡。相比较而言,“新、快、实”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是广播电视报的劣势。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专业性报纸,一般刊登新闻出版、新闻宣传的最新动态,当地广播电视方面重要会议,广播电视系统内的一些活动,声屏节目预告和影视评论,还有影视演艺人员的近况等等。因此,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改革的余地很小,它对电台、电视台的依附性太大。”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当然,广播电视报的主要职能是介绍广播电视节目,不能脱离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办报,从这一点来说,广播电视报确实有一定的依附性。 但是,作为一张报纸,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垄断的产物,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广播电视报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这类报纸从当初简单的广播电视节目预告和节目介绍到今天的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的报道,内容日益丰富,专刊是这些内容合适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5年,全国仅有46家广播电视报,其中省级广播电视报有二十余家,而城市广播电视报不足二十家,当时的城市电视台也不足五十家。到了1995年,全国计有电视台982家,有线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据《文汇报》)相应地城市广播电视报也发展到200—300家。 城市广播电视报兴起,打破了省电视报的一统天下,一个省多的拥有城市电视报20多家,少的也有10余家。如某省广播电视报,1985年发行量曾突破130万份,而到了1995年,发行量只剩下了20-30万份;从地域上也相应缩小.原来几乎遍及全省各城镇,如今仅限于省城一带。 城市广播电视报迅速兴起,是有宏观经济基础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在经济基础相对贫乏的80年代,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贫乏,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迫切需要这份报纸,因为那时候,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消磨在电视机前的。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电视台与观众间的桥梁和向导,广播电视报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