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教学参考书强调《小石潭记》着意表现了柳公之“忧”,而笔者认为通篇还洋溢着“乐”的情韵。借苏东坡评价柳宗元《南涧诗》的话说,即是“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纵观全文,首段重点写“乐”,续段“忧”中有“乐”,三四两段字里行间虽流露出抑郁忧  相似文献   

2.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诗作,从中可以窥得其文学笔力与思想情感。诗人以“忧”为核心字眼,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成,一个“忧”字道出诸多困境,但诗歌整体上并不幽怨愤懑,反而呈现出“忧而慷慨”的感情基调,这与曹操的政治理想和当时的时代精神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说文》心部训为“忧也”之字辨姚炳祺忧愁之忧,含义蕴藉,内容复杂,《说文》心部训为“忧也”或“忧貌”之字有二十六个之多,统言之皆为“忧”,析言之则有别,或曰“微别”。从这些“微别”中可以领略到“忧”义内涵之丰富多采,及其表达方式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亦可...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中有“复驾言兮焉求”一句,注释为:“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驾言,指出游。”既然“驾言”指出游,串讲怎么变成“驾车出去”了呢? “驾言”语出《诗经》,如《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是驾车出游。《卫风·竹竿》:“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此处为划船出游。所以《管锥编·毛诗正义·泉水》云:“操舟曰‘驾’,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即此‘驾’:御车亦曰‘驾’,苏轼《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驾言写我忧’,乃此‘驾’,故为章惇所纠,而以‘尻  相似文献   

5.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仍保存着传统名篇《岳阳楼记》,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仍注译为: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样译法,还见诸于许多报刊、著作中,如刘友三老师在《中学语文190篇精读指导》中就是这样译的。这是欠佳的,甚至是欠妥的。原句是千百年来传诵的名言,也是全文的主旨。这种思想不仅比许多封建士大夫一  相似文献   

6.
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  相似文献   

7.
曹操在《短歌行》诗中3次提到了“忧”。“忧”既是诗中感情最浓烈的词语,也是诗的感情线索。曹操的忧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历史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短歌行》诗中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解“忧”的独有方式。  相似文献   

8.
夏禹后裔的杞国,司马迁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但“杞人忧天”的典故却往往作为无事生忧的笑料被人们所引用。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说:后因称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为“杞人忧天”。斗转星移,今天若用逆向思维和现代天文学知识重新审视传统观念对“杞人忧天”的解释,我们不由得要大声疾呼“杞人忧天”应正名。见于《列子·天端》的这则典故通篇不是迷信,而是准确的天体物理问题。剖析全文151字,可得4个观点。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1字是说有位杞国人忧愁天地崩坠,将会无…  相似文献   

9.
张心好 《语文知识》2006,(10):41-41
读李商隐《七夕偶题》.对“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中的“晒犊鼻”不甚了了。查《汉语典故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它对“晒犊鼻”的解释为:“犊鼻,指犊鼻裨,犊鼻形的围裙。西晋阮成少年时家贫。农历七月七日,富贵人家都曝晒衣服。阮成用竹竿把一条犊鼻裨晾在院里晒。人问为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只好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以喻玩世傲俗。”笔者认为这一解释至少有两处错误。  相似文献   

10.
“休戚”是一对反义词.“休”是“吉庆、欢乐、福禄”.“戚”是“悲伤、忧愁、祸患”。“休戚相关”指喜忧、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是说晋厉公当权的时候.他怕王族公子争权作乱.  相似文献   

11.
“青睐”和“白眼”是两个意思相对的词语。“青睐”意为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喜爱或重视;‘名眼”则是表示轻视,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关于这两个词,还有一段典故呢!魏、晋交替时期有~位著名诗人,叫阮藉,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一种会使‘清白眼”的本事,对志同道合的人,用青眼(两眼正视,眼球黑的多)相看;对其不欢迎的人,就白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相待。据《晋书·阮藉传》载:阮藉母亲死的时候,秘喜去吊丧,他以“白眼”相对,科喜十分难堪,不快而退。随后税康带着酒和琴前往,他便换了‘请眼”,表示欢迎。至今…  相似文献   

12.
忧与爱     
《同学少年》2012,(9):22
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又因为深深的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忧”和“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两个关键词。“忧”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感受,一般认为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快乐、不高兴,与之有关的词语很多:忧愁、忧劳、忧虑、忧郁、忧伤甚至忧愤等等。但是。“忧”其实又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从美学上看,“忧”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从哲学上看,  相似文献   

14.
"忧"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情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忧"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语》中的"忧"分为"非仁者之忧"和"仁者之忧"。"非仁者之忧"是对自身财富性命等产生的忧虑;"仁者之忧"则是一种主动承担起的对"道"的责任感。非仁者终生困扰在个人的忧虑惊惧之中,而仁者则可以抵达一种"不忧"的境界,这种"不忧"是发而皆中节的七情之正,是以道义为乐的自足之心,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之境。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提起“杞人忧天”,就往往认为杞人实在好笑。你“忧”什么不可以,何必去“忧天忧地”?天能塌下来吗?地能陷下去吗?因而从古至今杞人的忧患意识,一直被当做“庸人自扰”而受人嘲弄。相比之下当今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工,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怎样也垮不了而不“忧厂”,倒很危险。 现在的大气层污染  相似文献   

16.
“忧生”情怀是王国维的“忧生诗学”建构的原动力,其“忧生诗学”的产生是中西文化、诗学交融化合的产物当代理论界同样处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消解与融会的时代,如何学习王国维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术态度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并把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或诗学创造相贯通的方法,以化别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诗学理论,这就是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图书情报工作中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出版图书情报著作、协作组织等三方面的“喜”与“忧”,更侧重“喜”中之“忧”,并提出了解决“忧”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儒家正统教育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有着进退尤忧的共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就是一个典例,他一生刚正廉洁、为国为民,素以天下为己任,在遭受贬谪之际写下《岳阳楼记》,全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民本意识,其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他民本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9.
竹简《五行》篇第二章云:"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而依据帛书《五行》,此句以下还应校补以"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一句,与开头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提示我们关注《五行》篇"圣—天道—德之行"与"智—人道—行"线索背后更具根源意义的心灵环节——"忧"。  相似文献   

20.
阮籍(210-263),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时魏国思想家,是魏晋玄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有《阮籍集》(或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行世。阮籍的思想前后有所变化。早期著作《乐论》以道家的“无欲”释儒家之“和”,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一定保留。在后来的《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清思赋》、《大人先生传*等著作中,他的思想则完全转到了道家的“自然无欲”方面,而对儒家的名教声色之美作了尖锐的鞭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