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勇星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1):22-24,,24,
传统的语文读写观念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和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因时而异各有其不同的成效性和局限性。新走向的读写观念强调以“素质”为目标,形成“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误文教学规范,是一种前瞻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廖冬妹 《新疆教育》2012,(15):27-2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但目前综合性学习活动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本文作者从“加强合作,突出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实际,体现资源的开放性”、“注重过程,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围绕语文,注重专题的探究性”四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规范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毛国苏 《考试周刊》2010,(10):43-4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但目前综合性学习活动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本文作者从“加强合作,突出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实际,体现资源的开放性”、“注重过程.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围绕语文,注重专题的探究性”四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规范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本科水平评估工作规范”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国家两个“评估工作规范”的基本准则、工作规范、数据采集等内在体系,同时结合评估实践,指出两个“评估工作规范”在评估组织者自身规范、评估的时效性、专家组成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方法,进而探讨规范本身设计的合理性和参与者执行力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淦生 《教书育人》2009,(11):77-77
近日,教育部就据闻“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使用不规范令人耳不忍闻、目不忍视的今天,把“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的《语言规范与创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以下简称《规范》)作为“语文选修”读本让广大高中学生选用,意义重大。然而,由两位作者编写的该书以及配套编写的《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以下简称《教参》),除了字,在词、句、篇章、标点几方面却多处存在使用不规范,即与规范本身要求相矛盾的情形。现举例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词典》)自2004年1月出版以来,对促进人们树立语文规范意识、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专家的欢迎。出版至今虽仅6年多,但这6年来的社会语文生活发展变化很大,对规范型语文辞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李行健先生主编,全国百余名专家参编,经11年精心制作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简称《规范词典》)摆上了案头。刚一翻阅,顿觉一股翔实厚重、朴质清新的文风幽香扑鼻,沁人心脾。这部中型语文工具书,从理论到实践紧紧围绕“规范”二字做文章,规范理念新,思路精,方法灵(活)。其编纂实践已“为辞书编纂趟出了一条路”(见许嘉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一条以辞书特有方式全方位规范现代汉语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俞谐 《江西教育》2004,(8):46-46
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有幸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言学专家、语文教研员和教师们一起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3,(19):16-17
近日,随着“汉字听写”等电视节目的走红,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网络语言冲击汉字规范使用等说法再次引发国人热议。现象:语文应用能力水平偏低“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家、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许多青年教师不会板书,上课一切依赖多媒体,学生也不适应没有多媒体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新师德规范与旧师德规范相比,虽然内容由原来的八条改为了现在的六条,但内涵却更加丰富了,而且赋予了更多的职业性、发展性和人本性,突出了“爱”、“人”、“学”这三个与教师职业密不可分的特性,深切地抓拄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本质。整个《规范》可概括为“三爱”、“两人”和“一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大约初创于先秦,经过西汉中期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置五经博士,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先秦书面言语为语言规范的文言文泛语文教育体系。而后这一体系绵延两千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均无质的变化。两千年!不变!这种超稳定的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可是百年来,这套文言教育被以“封建八股”的罪名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模式、方法全部彻底否定,转而在“科学化”的旗号下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语文教育模式,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现代。这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藉”字使用的不规范,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作为“借口”、“凭借”等用语中“借”字的繁体字,“藉”字还仍然大量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本文重点对“藉”字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加以讨论,并对“藉”和“借”的用法和表义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规范的正式讨论始于1955年,学界对“规范”的解释多样而不一致,但日益深入全面,迄今在如下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为了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规范应确立一种标准,淘汰语言中的不合理成分,规范的标准应是柔性的,相对灵活的,发展的,规范是有层次的,规范应以自然形成为主,约定俗成是主流,联系实际,讨论现代汉语规范,尤其是考虑规范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法律来保护,而且更需要道德来规范.类依法治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用“德治”调节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桑哲 《现代语文》2006,(11):4-5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和工具书的编写既要严格执行国家语言规范标准,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使规范标准不断完善,但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网络语言很不规范,但却大量流行、广泛传播;“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和听到一些装饰过分的、拖泥带水的套话”……语言规范标准如何执行?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提高?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育评估的专业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与保障。当前从评估专家的立场来看,在教育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一团和气”“先入为主”“居高临下”“不负责任”等四种评估,需要伦理规范来调适。教育评估专业伦理规范是评估人员在评估中需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估人员在评估实践中的行动指南,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属于规范伦理学研究范畴。从当前国际教育评估组织制定的伦理规范来看,教育评估专业伦理规范构建需要从专业能力、责任和公正等三个维度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有关部门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学术规范”从民间“升格”为官方行为,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故誉为“学术规范年”。  相似文献   

19.
老年学校教育应该姓“教”,应该纳入国家教育序列,由政府加强领导和规范。为了保证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研制一套“统一的,有一定层次的基本要求”,编制老年大学的教学计划,规范其教学管理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规范汉字应用能力不仅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关乎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师范大学98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规范汉字的能力水平、使用情况、习得情况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规范汉字应用水平和语文素养,进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通过教育践行“文化润疆”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