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完成这一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夯实其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完成这一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夯实其人文底蕴,形成创造性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毛冲琴张木平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健康情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综合训练”。即通过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5.
语文离不开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诵读则是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语感、培养美好情感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方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好两项基础:一是要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会做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他们,使他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围绕《课标》教学改革,时下有许多的专家和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倡导。诚然,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但就"语文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品读"语文味"就是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凸显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好两项基础:一是要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会做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他们,使他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一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从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引导启发,感悟想象美;引发共鸣,产生情感美;创设情景,融入意境;美挖掘教材,鉴赏内在美;指导作文,创造写作美来实施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文字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依赖于语言文字进行交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需要一定的交际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讲,必须优先考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相关问题。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必须想方设法使小学生对语文的文字、文学、文化因素产生良好的情感。一、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使学生热爱文字小学生学习语文就需要对文字一见钟情。这里不但要  相似文献   

13.
王夏莲 《甘肃教育》2014,(11):64-64
正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语文教学究竟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认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生命教育;还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能读会写,能听会说,所以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教育。凡此种种,都反应了当前大家对语文教育的关切。  相似文献   

14.
高超楠 《辅导员》2010,(10):50-50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基础教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曾经,教师的教只为课本知识而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其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继承祖国文化的需要。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十分丰富,增强学生语音感、语法感和语义感是学好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 ,语文教学不但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还应激发学生情感 ,有机渗透德育 ,塑造美的心灵 ,使语文教学文道统一。一、抓住契机 ,激发爱国…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情感教育无疑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的地位,这也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一点.  相似文献   

20.
石殿琴 《成才之路》2009,(22):81-8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