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如歌的慢板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一首著名的弦乐曲《如歌的行板》。“板”是音乐中的节奏,我国古代就用拍板来控制音乐节奏,唐代崔钰《和人听歌》中有诗曰:“锦莲歌板拍清秋。”《如歌的慢板》中情感真挚、哀婉缠绵的文字恰似《如歌的行板》那漫黯淡、如泣如诉的乐声。有的文章读来仿佛欣赏一幅画,有的文章读来好似聆听一曲歌,下面的文章,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3.
《散花歌》是丧葬仪典歌。其中的唱花文原是丧葬仪典。花文表征花谢人死,逝水东流:给亡者指路的花文;奉劝活者善待长辈;歌唱“花”的子孙代代薪火相传。《散花歌》一则告慰死者,老“花”虽“散”,新“花”百世其昌;二则,可冲淡丧事的悲凉,让生者活得更好。因此,散花是哀悼逝者,为撒手尘寰者祝福安魂、送行道别的,属于庄重肃穆的仪式歌。《散花歌》之所以成为安魂之歌,是因为我们国家叫“中华”,国人自称“华人”,中华图腾柱叫“华表”。这些“华”就是远古图腾的“花”。散花演绎华人的民间宗教:人活着是一朵小花,死后回归花山圣母。  相似文献   

4.
“歌”,“行”、“吟”是古诗的体裁,这些名称,在汉魏六朝的民歌乐府中就有了,如《子夜歌》,《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等,有时“歌行”也连称,如汉乐府民歌的《怨歌行》。“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上读过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描写敕勒平原的辽阔无边,畜牧的兴旺景象,宜于放声歌唱。“行”与“歌”的不同在于它有“衍其事而歌之”的意思,就是在歌唱中铺叙纪事。通常“行”是一种可以歌  相似文献   

5.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6.
提起音乐人陈小奇,不知他大名的人现在恐怕不多了!这些年,他那些走红的歌就像一枚枚“重磅炸弹”,从羊城“轰”遍中国的流行歌坛。当许多歌迷还沉浸在他歌中的诗意里,没想这家伙却“玩大了”,竟“横刀立马”干起电视剧制片的“勾当”,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今年44岁的陈小奇是广东普宁人。1983年,身为广东作协、音协会员的青年诗人陈小奇开始步入词坛,一曲《敦煌梦》(兰斋曲)让他声名鹊起,很快便有了《山沟沟》、《黎母山之恋》、《梦江南》  相似文献   

7.
从字面上看,“小人”是一种偏正结构.和“大人”相对,指很小的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曾写过一首很有风趣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人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再说小人小,便比小人还要小。”歌中的“小人”当做此解释。而“小人”作为一个特定的词,《辞海》上有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8.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是严文井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句子。 他的一生就像条奔腾的小溪,不停地向前、向前.2005年7月20日凌晨4时30分,存北京协和医院,这支歌却停顿了,无声地向远方飘去。 严文井的夫人康志强说:“他是继周立波、何其芳、陈荒煤等之后走的最后一位曾在延安鲁艺文学系任教的人了。”从在延安时期出版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开始,他先后为孩子们写出了《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这些作品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的批判意识去审视《诗经·豳风·七月》,会发现《七月》就是豳地流传下来的一首周人时令歌,一首源于朴素的生活实践的时令歌,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嵌套式时间结构、“赋”中有“兴”以及兼有“风”“雅”之制等重要特点,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最具个人特色的作曲家之一,是“强力五人团”成员。由于谙熟民间传说与歌谣,他的音乐语言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传统。在穆索尔斯基的各种体裁作品中,声乐作品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跳蚤之歌》、《夜》、套曲《没有阳光》、套曲《死之歌舞》等,每一部都各具特色。其中,《死之歌舞》  相似文献   

11.
《说苑·善说》载《越人歌》,以楚语译之。歌末二句云:“山有木兮木有技,心说君兮君不知。”古来学者多能指出“山有木兮木有技”乃用兴。今读《越人歌》,觉得此句实乃以谐声隐语之法,抒发“说(悦)君”之意。今按:“山有木”之“木”,盖谐音“慕”,而意同“说(悦)”;“木有技”之“枝”,盖谐音“知”,而意亦同“知”。以此说读《越人双》,则所谓“今夕何夕兮事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辞耻,心几顿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云云,诗意贯通,而“一榜世越人犹得”与鄂君子…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行〉序》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句,其中逗号似有误。余以为应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或删去句中逗号。理由如下:一、从《琵琶行》全文看,不见自居易唱歌;从有关自居易的文字看,不载他有“善歌”之才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注说“歌”即“作歌”。那么,“为长句”是什么?不是写七言歌吗?这里把“歌”解作“作歌”岂不重复了吗?其实,“为长句歌”是符合实际的,“歌”表示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万载县黄茅小学举办了一场学生“红色歌会”,《社会主义好》《共产儿童团歌》《红星歌》《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响彻校园,在该校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这是该镇精心打造学校“红色”名片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著作中,也偶然有一些引诗的现象。如《国语》中引《暇豫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已独集于枯”(《晋语》二);《左传》中引《筑者歌》:“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襄公十七年);《孟子》中引《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相似文献   

15.
前方战士们需要理解,少先队员更需要在“学英雄、树理想、做主人”活动中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系列中队活动。一、寻找战士成长的足迹。去年九月,我们搜集和剪贴老山战士的图片和文章200多份,办起了“老山英雄事迹”展览会,请丹阳籍战士、老山战斗英雄邵林的父亲介绍邵林叔叔少年时代爱祖国、有理想、勤学习的故事,使队员们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找到战士们成长的足迹。二、讴歌战士的献身精神。中队举办“歌颂老山英雄作文比赛”,讴歌战士们美好的心灵;文艺委员主持“每周一歌”活动,带领大家学唱《十五的月亮》、《再见吧,妈妈》、《小草》、《战友之歌》等,让队员们用歌  相似文献   

16.
乐坛小天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周杰伦又一次闯入我们的视线。一首琅琅上口、歌词富有意义不落俗套的歌,很容易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蜗牛》就是这样。但是,“港台流行歌曲”这样的背景不禁又让人重新质疑:这样的歌算是“爱国歌曲”吗?说到这儿,我也有一个疑问:什么是“爱国”?是人人跑到边疆卫国吗?是与政治家一起高声呐喊爱国口号吗?……这些是爱国,但爱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人人当兵、当外交家,也不可能天天喊口号。于是,《蜗牛》又带给我们另一种爱国思路:追寻自己的梦想,承担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 《六州歌头》调初见于贺铸《东山词》,据程大昌《演繁露》云:“《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如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云,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杨慎《词品》卷一所述大略相同。音调悲壮,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一般说来,按照《六朝歌头》这一词牌填写的词,读后确有此感受。如  相似文献   

18.
有的文学史家认为:六朝民歌都是不入乐的徒歌。我的看法是: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六朝民歌,不是徒歌,至少不全是徒歌。一、关于清乐的解释六朝的民歌,总名为新乐府,在《乐府诗集》和《古诗纪》里都把它列入清商曲辞里,称为清商乐,或曰清乐。有人说,“清乐”便是“徒歌”之意。关于“清乐”的解释颇多,“清乐便是徒歌之意”的持论者,也没谈出有什么根据。  相似文献   

19.
在对建国后17年文学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小城春秋》的文学史地位被《青春之歌》遮蔽了。其实,《青春之歌》的文学史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知识分子类型化的设计和处理,而这一写法发端于两年前的《小城春秋》,《青春之歌》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完善和使之更加成熟。两部小说对知识分子类型化设计、处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两个向度”、“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弹歌》中的“逐实”句为“逐害”之误,而且是衍句。陈音只引述了《弹歌》中的三句歌辞,即“断竹,续竹,飞土”,“逐害”误传作“逐实”后,衍增此句。据《斫竹歌》校雠,《弹歌》的完整文本应是“断竹,续竹;弹石,飞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