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配合宣传中央关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精神,2011年4月21日以来,人民日报评论部撰写了关注社会心态等系列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如潮好评,成为近年来受到网络舆论冲击的传统媒体重新赢得舆论影响力和新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博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中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65%的舆情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舆情的一大源头.微博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更使其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微舆情环境下,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泛滥也滋生了不少社会负面舆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疏通公众情绪,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23日的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自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和重要渠道,出现了"体制外舆论场"空前活跃的现象。高端群体、智能终端、发达地区、民生话题,这是导致体制外舆论活跃的重要原因。动车事故对于传统报道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传统信息传播秩序"遭遇颠覆,出现了"全民记者时代"。因此,通过这次事故应该深刻反思,过去长期"双轨制"运行的两个舆论场必须实行"并轨",相关部门对民间舆论场不能只是排斥或管理。  相似文献   

4.
廖建国 《新闻界》2012,(11):10-15
2011年以来的危机事件彰显了一个重要特征:危机事件的参与者正在成为危机事件舆论国际化的积极推动主体,他们以新媒体为手段推动舆论的国际化进程,影响事件结局,一些极端事件如"僧尼自焚"甚至是专门为制造国际舆论而"上演"的。随着中国融入国际交往体系程度的加深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危机事件的舆论国际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国际舆论对国内舆论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对危机事件的舆论管理应转变战略,变掌控模式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微博客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以及舆论聚集地,也给政府危机应对带来了挑战。2011年"9·27"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舆情压力直逼"7·23"动车追尾事故。不过此次事故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迅速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事件初步调查情况;此外地铁管理部门首次充分借助新媒体渠道,通过官方微博滚动发布危机事件进展,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迅速疏导了负面舆情,笔者认为这可作为研究新时期政府危机处理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的具体举措,也是新闻媒体社会价值的回归与公众形象的重塑。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多来,"走转改"活动在全国不断深入,内容鲜活生动,形式不断创新。可以肯定,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将成为今后国内新闻战线的一种常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宣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最主要的网络舆论策源地。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新浪微博一度因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网络欺诈泛滥而成为我国新媒体管理的重灾区。从2011年起,政府对新浪微博的管理出现新的变化。政务微博的崛起、媒体及媒体人微博的规范、公权力依法对微博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一系列管理措施背后透露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资本性质对社交媒体"制播分离"的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微博正在改变传播方式 从2010年的舆论热点可以看出,除了传统媒体自主调查并披露引发的热点外,由网络引发的热点大部分起源于微博,或在微博上得到当事人的回应.2011年春节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更使"微博"一词成为2011年春节最主要的关键词,微博的力量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基于2010年以来最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网络社会舆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以利于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构建主流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政务微博的发展要坚持"变""定""动""群"策略:做到转变意识,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的需要;明确定位,制定个性化的舆论引导方向;感动、生动、行动,动起来;集团管理,整合政务微群。相信未来,"政务微博"必然会悄然有力地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1.
颜海燕 《青年记者》2012,(15):46-47
为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义临沂"城市品牌建设,2011年,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七部门主办,鲁南商报承办了"大义临沂人"评选活动.全年共推出50位"大义临沂人"候选人,评选出10位"大义临沂人"和9位"大义临沂人"提名奖获得者,其间召开了"大义临沂"品牌建设研讨会,举办了"大义临沂人"颁奖晚会."大义临沂人"评选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结出了丰硕的精神成果,得到了临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大义临沂"成为继沂蒙精神之后,临沂又一亮丽的城市品牌.承办"大义临沂人"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鲁南商报的社会公信力与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宏大主题与平民视角相结合,也引发了对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天上掉下个互联网!"最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谢新洲教授如此形容道。是的,5亿多网民,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和迅速普及的电脑,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平台,都让中国跑步进入了"网络时代"。与此同时,一种与以往舆论环境差异巨大的新型舆论环境也已随之形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佛山小悦悦事件以及今年的北大教授邹恒甫"微博爆料"、陕西"微笑局长"引发的"名表门"等热点事件中,新媒体已开始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众多热点新闻的首发媒  相似文献   

13.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使许多社会议题不断放大,新闻媒体在利益环境下为了迎合受众,往往以特定的新闻热点为依据进行泛标签化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态势很容易忽视社会舆论走势,影响社会环境稳定,"扶人反被讹"就是新闻热点议题中的代表。本文以2011年至2015年间腾讯新闻中有关"扶人"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扶人报道的舆论引导态势和舆论引导现状,探析新媒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姜玮 《青年记者》2007,(20):77-77
今年6月初,一个网络帖子掀起了从网络到传统媒体的舆论风暴,风暴中心的"山西黑砖窑"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在舆论压力下,存在10年之久的社会问题迅速得到了整治。"黑砖窑"事件再次显示了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那么,舆论何以迅速形成狂潮?在网络舆论日渐成熟并逐渐趋向主流的今天,从网络单条信息到舆论形成再到政府作为三者是如何互动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但网络舆论也是泥沙俱下,良莠难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不利,甚至会危害到社会和谐,因此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地把握住网络舆论的引导权。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凸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人。"而大连的网民数量也超过3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2011年8月,中央部署全国新闻单位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重点提高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以及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新闻战线积极响应,整个新闻界面貌为之一新。新闻媒体的报道少了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功能有效地影响了"哈尔滨宝马案"、"周老虎"等事件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作用。经历了自发的草根舆论之后,网络舆论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舆论形成的主体之一,网络BBS在典型社会事件中的导向作用,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7):91-100
本文从比较视野考察清末民国期间时人对于"舆论"和"舆情"的认知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发现,舆论和舆情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基本同源,具有高度的重合度,对两者的认知直到近代以来才出现明显的分野,舆论被注入民主观念,建构为社会的主流话语,在社会话语体系和权力结构中不断正当化与合理化,舆情则因为传统社会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遗忘或"闲置",成为一个远离社会主流话语的"旧概念"。对于舆论和舆情认知产生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舆论观念和舆情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社会大众的口耳相传""纸质媒体"、"电台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网络"、"手机"是现有的六大舆论场,那么,报纸与网络组合形成的舆论传播新平台,能否成为第七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安珊珊 《新闻界》2012,(15):39-44
本文着眼于对公众舆论研讨的学理性梳理,探讨了从大众传播情境到互联网传播情境这一媒介生态转型过程中,公众舆论研究的理论流变。通过对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网络舆论研究所采用的视角,认为西方学界对网络舆论的讨论偏向于"影响"范式,而中国本土学者的讨论则偏向于"适用"与"引导"范式。这两种不同范式下的研究取向,成为了虚拟社会里中西"公众舆论"研究的不同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