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高作文水平的口号提得很久很响 ,但提高作文的品质却少有人提。其实 ,作文的品质提不高 ,提高作文水平也无从谈起———应该强调一下提高作文品质的问题了。作文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观察品质、思维品质和表达品质。不要一味责备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写作能力低下 ,要找出学生写作态度为何不端正、为何低下———没有东西可写 ,不知写什么 ,不知如何将要写的东西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 ,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苦写”为“乐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观察品质。“生活是创作之母” ,没…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较之其它学科,作文与思想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点作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教学生作文,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字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跟写文章的人的人格魅力有关。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带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什么? 作文是痛苦时的呻吟,是高兴时的欢笑,是悲愤时的怒吼,是感动时的热泪,是顿悟时的欣喜……所以,作文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把感情孕育在其中,直到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时再写文章,写出的文章才能令自己满意。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个人见了作文题目想也不想一挥而就写下的文章成了传世佳作。 有同学常常叹息无文可作。究其原因,不是没有看到东西,而是看到了东西,却没有用心去领悟,也就是没有用自己的感情去认真看待这件事。 真的,只要你用自己的感情来领悟这个世界,来写…  相似文献   

4.
“记事”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凭借“记事”去展示人的特点;写景、状物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同学从一入学,口头作文叙述事,笔头作文记叙事,实际就是在练作文的基本功。写好记事作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记事要有目的,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表明什么态度?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老师比较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而对作文备课则重视不够。甚至有少数同志为了凑足作文篇数,往往是上了课堂,信手拈个陈题丢给学生去做。致使学生索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文章;教师绞尽脑汁,为之“焊接”、润色,仍然是碎不成篇。结果是学生做得苦,视写作为畏途;教师改得苦,味批改为嚼蜡。我们应该强调作文备课,改变作文教学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收到许多地方的学生来信,询问写好作文的方法,诉说作文时的苦恼。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这些“求救”的学生,我也实在拿不出什么“灵丹妙药”,只能出几个小主意,供大家参考吧。第一,不必把作文看得太玄妙。不少同学是背着包袱作文的,觉得作文嘛非同一般,词要用得美,法要用得巧,恨不能把知道的词语和学到的方法全用上,结果反倒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其实,作文是同说话一样平常的事,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该怎么说就怎么写,万不可摆出“作文”的架式“硬作”。用词美不美,首先要看是否用得恰当、准确,词的本身并没有美丑高下之分,全看在表达中…  相似文献   

7.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是再苦没有的  相似文献   

8.
毛志成 《河北教育》2002,(11):16-17
中小学生有的感到作文很苦,畏之如虎,谈虎变色。有的又觉得作文很甜,甜得像仙桃,谈起来就流口水。觉得作文很苦,很有道理,否则大家就不会不辞千里之遥,盛夏之热,来到这里想从我身上得到一种“作文的解苦之药”了。说作文很甜,像仙桃,也有道理。否则也不会在火车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到这里想尝尝“文学仙桃”的味道了。对中小学生(包括他们的带队老师兼语文行家)讲作文之苦,我可以讲,而且必须讲。但是谁要向我讨一种解苦良药,我只能说没有,或不多。原因是作文之苦不是一人一家之苦,而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孩子们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表达,间接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阅读,而直接经验则只能在生活中去体验。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假话”“大话”“空话”连篇的现象,往往是忽略了生活中存在的事。管建刚老师曾说:“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话写,只是他不知道有些事该不该写。”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2016,(3):4-5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您想把“议论文的针对性”这个问题拿出来谈一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便是考场作文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作文考题提供的话题一般比较宽泛,但具体写作时,应该有更为详细的构思,比如要针对什么现象、什么社会问题而谈,主要说给哪些人听等,在动笔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同学少年您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有针对性地谈一谈?好的。我们针对下面这个作文题具体谈一谈。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每周一篇作文,尽管学生搜肠刮肚的苦作,教师玩命的精改,但仍收效不大。少数学生不无嘲讽地说:“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 写作教学的现状迫我深思:“精批细改”是“一言堂”在写作教学上的表现,教师以一人的是非好坏标准去绳正百余人的习作,以一己的感情去统一百余人的感情,以一人的爱好去衡量百余  相似文献   

12.
韩贺 《学周刊C版》2010,(9):140-140
学生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善于言谈,见解独特,按说出于他们之手的作文也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但对于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来说,优美的文章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出土文物式”的作文,却不时闯入教师的视野。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苦下功夫,我边学习、边思考、边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相似文献   

14.
作文应追求什么?笔者认为,应该追求“自我”和“本真”。作文是培养思想、养育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写作技巧的展示,更是写作者思想的表达、精神的提炼。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融独特的思想与精湛的表达技巧于一体的。没有自己思想内涵的作文,无论技巧怎样纯熟也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优秀之作与平庸之作的差异就在于文中有没有写  相似文献   

1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选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选进了叶圣陶先生不少篇关于作文教学的文章和讲话,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作了详尽而中肯的阐述。叶老在不少文章中谈到了写作源头的问题。他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见第356页)还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方法。”因此,他主张,要写好作文,就“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语文教学,以与之相伴的长期的作文教学,让我思考,也让我困惑。作文教学,怎么才能改变零打碎敲的状况?作文教学既没有本本可以依照,也没有什么体系可以遵守,它难道就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智慧的随意发挥?它难道就是永远的高考中考指挥棒下的奴才特性?不,我们应该对它说不,因为我们不情愿,我们不愿意把作文教学变成一桩很低级的事。那么,试问作文的本质是什么?中学生写作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表达是为了什么?作为人生表达的精致化的书面表达,该如何?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语文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不喜欢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讨厌的事,总是敷衍塞责,应付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多读一本书,少读一本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一二个月的语文课不上,也不感到有什么损失。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习一项技术或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往往有一个“先看看人家怎么做”的过程。先看———其实就是研究,然后一点一点学着去做———其实就是模仿,慢慢慢慢就学会了。然后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不知不觉就成了行家里手。其实读写活动也是这样,学写文章也应该先从看文章———阅读开始做起。有经验的人常说“作文没有什么难处,看多了就会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看多了就会写,写多了就会看。这个道理虽不难懂,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看什么样的文章,怎样去看文章,以及读过文章之后怎样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  相似文献   

19.
回顾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作前激兴、作中引趣和作后鼓励,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一)作前激兴叶圣陶说:“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喜欢,就不用写什么文字。”“若不是为着必要与喜欢,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不能将生活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去写真实的事,抒发真实的情感,致使作文中存在着大量“失真”现象:1.写作材料“失真”。叶圣陶说过:“一个人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