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心灵原稿》谈凡人日记的出版李保平【石家庄】承储瑞耕兄见爱,将他的厚厚的《心灵原稿》一书赠我一部。此书内容别开生面,是作者三十五年日记的选编。花山文艺出版社不久前推出的这本书,足以使出版工作者认真思索凡人日记可否出版,出版日记给谁看,人们究竟喜不喜...  相似文献   

2.
《心灵原稿》系著名杂文家储瑞耕的日记选.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5万言.储瑞耕,曾筹创全国第一家《杂文报》,写作了大量杂文、时评和关于杂文创作的文章.他主持的河北日报一版“杨柳青”时评专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新闻界的关注,《新闻战线》在“怎样办有特色专栏”征文中作了介绍和肯定;本刊曾以《笔中的人生》为题介绍过他刻苦写作的事迹.这里发表他写的几则有关写作的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储瑞耕,河北日报主任编辑、总编室副主任。有人给他的名字作了注脚:储者,积蓄也;瑞者,吉祥也;耕者,耘作也。 我认识储瑞耕,是在应邀参加他的作品《心灵原稿》研讨会上。这次研讨会是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河北日报、河北省记协、省作协、省杂文学会等单位联合在石家庄举行的。和储瑞耕前后3天的相处,简短的交谈,评论家、杂文家、记者、编辑的发言,使我渐渐领悟到,他是工作狂、读书狂、写作狂的代名词而已。 日记,鞭打自己永不停步 储瑞耕从13岁上初中时开始写日记,到今年49岁,记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至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而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7.
47岁的储瑞耕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就像这回捧着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还在散发着好闻的纸香味儿的《储瑞耕文集》时,竟然又快要落下泪来。倒不是因为笔耕27年终于有了个“说法”而激动得不能自己,而是感叹于他那颗已经“修理”过的心脏屡屡“捣乱”时,他曾有过的那个很“悲壮”的想法:这60万字的结集难道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句号? 那部《储瑞耕文集》的扉页照片上,储瑞耕一本正经地握着一支笔,照片下面是他自己题给自己的一行  相似文献   

8.
书讯     
《储瑞耕文集》河北日报储瑞耕同志著的《储瑞耕文集》,即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收入了储瑞耕1978——1992年间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文章中的400余篇,其中大部分是杂文和杂文创作论、言论和言论创作论,另有他的小说、散文、新闻等。全书60万字,精装套装印制,每本定价:21元。邮挂包装费每册3元。欲购者请与河北日报社资料室联系。邮编:050013《怎样写好经济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新著《怎样写好经济新闻》,即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我是《新闻与写作》杂志的老读者和订户。我在阅读《新闻与写作》中深切感到“来稿评析”专栏办得好。这个专栏主题鲜明,既有评析作者的精辟评析,又附有被评析的稿件作者原稿和编辑后见报稿样,读者看了原稿后看编辑见报稿,再细读评析,尤如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新闻刊授课。评析作者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评析就像一个大夫给病人把脉一样,号到了原稿的“病源”,开方恰当,切中要害,使人折服,读者看了的确受益匪浅。“来稿评析”不仅对广大通讯员起到了最好的业务指导作用,给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帮助极大,对专业新闻记者、编辑也有很…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起的十余年间,“储瑞耕”的名字曾十多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主要是具体文章(杂文或言论)的署名。1997年6月这一个月间,“储瑞耕”的名字却接连两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且不是具体文章的署名:一次在6月13日《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之中,为3位评论员之一;一次在6月18日中国记协举办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计献策征文大赛揭晓》,为3位一等奖获得者之一。现在是《河北日报》的高级编辑、头版言论专栏“杨柳青”的主笔的储瑞耕,从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上写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张瑛 《出版参考》2006,(12X):28-28
“张瑛姐姐牵手丛书”是花城出版社推出的系列少儿图书。自1999年起至今,已连续推出4辑16本,包括张蒙蒙著的《告诉你,我不笨》、《童年,只有一次》等7本日记,以及《我有一个彩色的梦》(马思健)、《我们是小小留学生》(雪等等、雪象象)等作品。几年来,这套丛书已多次加印,总码洋达到了700多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的春天,一套与众不同的日记由明天出版社推出。日记的主人是一只有思想、会笑的猫,而这套日记就叫做《笑猫日记》。这套丛书迅速在全国小读者中掀起了“笑猫热”。该系列已推出八本,累计印刷400万册,三年以后,又是一个春天,《笑猫日记》系列最新第九本——《樱桃沟的春天》踏青而来。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日晷之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上注着拼音,并以“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晷作上下底图,给人以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感觉。当我读着作者写于1999年仲夏至…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天,我去黑龙江省农科院联系购买种子事宜,顺便到哈尔滨《农垦日报》社看朋友,却被他们订阅的《新闻三昧》杂志吸引了,我便索性找来几本看了起来。几个熟悉的栏目令我惊喜:原来的《通讯员园地》现在叫《笔友自助餐》,内容较前更广阔、更精彩了。一个个作者的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勇气,抓住机遇一展才华的成功喜悦,使我一次次感动,给我坚持写作以有力的鼓励。《编读往来》是读者心灵的“家”,这是让我们向《三昧》说几句“悄悄话儿的地方”。像我这样不是专业新闻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作者,  相似文献   

15.
半夏 《大观周刊》2006,(39):1-1
在我们的心灵地图上。哪些路走不通了? 假若我能知道,我还会身陷困境吗?我还郁闷吗?前天,与女友姚卉相约在翠湖边喝下午茶.倾倒情绪垃圾。没想到我们之间无形中挤进了另一个男人“李中莹“.应该说这一天我们跟这位李先生共享了一次心灵与心灵相聚的下午茶时光。刚落座,姚卉拉开手袋,拿出一本书《重塑心灵》来,表情有些神秘。书的作者是“李中莹”.我想起来.我每期必买的《新周刊》.《时尚健康》这两本杂志都介绍过他.他是当今声名鹊起的一个明星人物和时尚焦点。  相似文献   

16.
前年5月,《储瑞耕文集》出版,煌煌60余万言,收入作者1978-1992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章400余篇。这些文章,除了20来篇为“溶进了杂文要素”的新闻、散文、小小说外。其余绝大部分为言论、杂文或有关创作方面的论文。储瑞耕的杂文,有些已为人们所熟知,如说“五十打蔫”》、《“骄傲”的紧箍帽)等,当时都产生过很好的社会影响,在杂文界也颇得“口彩”。不过,这一回当作者把比砖还厚的文集寄给我“教正”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这么多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据作者称,这400余篇文章还是从1100余篇公开发表的作品中选…  相似文献   

17.
我一向重视日记、证件等史料,在不同肘间阶段留下的物件,凡我认为有保留价值的都会留下保存。 看到一张从前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积极分子证件,使我回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生活中的“朋友”。 在我读小学的的候,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它是我的第二学校,从四年级起它刚建立,我就成了它的第一批读者。当时每个班级还只有一个名额呢!成为读者后,我还帮助做过义务服务员。图书馆将我们这些人组织为“读者积极分子”小组,还发下了证件,常常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有编排刊有“读后感”的墙报,与作家开座谈会等等。记得参加了一些与作家的座谈,话题围绕《十万个为什么》,《挡不住的洪流》以及当的的热门书《红岩》等等。  相似文献   

18.
河北日报的言论专栏“杨柳青”已经坚持了17年之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信赖。“杨柳青”的主笔储瑞耕关于评论创作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到现实生活中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献给读者。”此说法简称“花环论”。“花环论”是储瑞耕在评论创作方面的独到理念,也是储瑞耕主持“杨柳青”专栏17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丰碑意识 刻意求工──《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编辑手记·宋安群·(一)作为观本、读者,我喜欢观嵩文软,喜欢翻阅文物类图书。作力编辑,我很想组织一部有特色的中型文物工自B的B蔼。6年靓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位编辑朋友的介绍,我和后采的《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1963年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雷锋日记》。翻开这本《雷锋日记》的第77页,见有雷锋同志1962年4月17日写的一篇日记:“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