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婷 《现代语文》2014,(8):27-30
《愚公移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经典文言文,自1935年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以来至建国后,长年入选初中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等教材。尽管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但文章背后经久不衰的价值奠定了其长期立足于教材编制的地位。本文就教学一线教师及教学专家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在文本解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和完善《愚公移山》的教学,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寓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28篇教学设计及2篇课堂实录显示,当前《愚公移山》教学存在忽视文体属性、教学过程模式化的问题。文章基于文体视野,对《愚公移山》进行解读,并为《愚公移山》"教什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学校管理与教研尹建芳《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下面说说第二课时———分析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对教材的理解《愚公移山》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文言文,愚公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于是,我在备课时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收入三篇寓言——《愚公移山》《黔之驴》和《工之侨献琴》。笔者认为,教材编者能高屋建瓴,选取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三个高潮中的最具典范意义的三篇作品,引导中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寓言精品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  相似文献   

7.
[单元概说]第六单元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愚公移山》、《黔之驴》、《工之侨献琴》是按照历史顺序编排的三篇寓言,《陋室铭》、《爱莲说》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名篇,诗词五首中的《龟虽寿》是乐府诗,《观书有感》是七言绝句,《石壕吏》是叙事诗,《相见欢》《清平乐》是词,体裁  相似文献   

8.
案例背景《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文言文,愚公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于是,我在备课时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一文,新老教材里都有,可谓是一篇公认的好范文。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把新老教材比较了一下,发现同一篇《愚公移山》,单元要求根本不同,特别是课后习题有很大差异。新教材的课后第三题很有新意,引起了我们备课组的重视。题目是这样的:“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去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道习题,充分发挥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为此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再次共同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代表的周秦教材,以《急就篇》为代表的汉代教材,相传相袭,发展至唐代,蒙学教材不断完善,基本趋于成熟。到了宋代,蒙学教育流行于民间,几乎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科书的雏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童训》、《十七史蒙求》、《训蒙诗》、《名物求蒙》等重要蒙学教材。到了明清,教材内容更趋完善,分科教材的出现,教授方法的规定,是这时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成熟的重要标志。探讨我国蒙学教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其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普及中小学义务救育,编纂中小学教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13.
自治区民进组织我区一些中小学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我有机会听了一些课。其中南京市七中陶和平老师上的一堂讨论式语文课,别开生面,很有特色,给人留的印象特别深刻。 陶老师讲的是初二古文《愚公移山》一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2.师问:这篇古文选自什么古籍?(生:选自《列子·汤问篇》。) 师初中以来,我们还学过另一篇《列子·汤问》的文章是什么? (生:《两小儿辩日》。) 师现在我们一块学习古文《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精神有实际意义吗传子《列子·场问》中“愚公移山”是一篇股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愚公作为具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愚公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永往直前.发奋图强。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愚公移山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描述 我在教寓言名篇《愚公移山》时,对作品进行了又一次认真的解读,虽不到位,但作品的主题内涵还在我的预设之内,在解决了课文的疑难词句和文意后,我问学生《愚公移山》这篇课文通过“愚公移山”这一事件,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主题?联系课后练习三说明理由:起初,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只有寥寥几个人举手,  相似文献   

16.
本组教材是一组写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文章,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李时珍》、《飞机遇险的时候》,四篇略读文章《爱迪生》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文质兼美,语言平白流畅,人物形象突出,个性鲜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本。再三品读本组的写人文章,恍如徜徉于深邃悠远的历史长廊,一个个血肉丰满、个  相似文献   

17.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本解读;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篇》.历代注释研究《列子》的人,据《四库全书总目》及《丛书综录》记载,有晋代的张湛、唐代的卢重元、殷敬顺、宋代的江?、陈景元、明代的焦竑、清代的卢文绍、任大椿、俞樾、陶鸿庆等人.近人杨伯峻汇集前人和近人王重民、王叔岷等人的研究成果作《列子集释》,可以说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以我国文化渊源之长、学术研究之盛,而历代研究《列子》的仅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不多的.但作为《列子》中的一段——《愚公移山》,则因为它被各种选本所收录,多少年来一直充作大中学校的教材,注释的人则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与传统分科教材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加大了阅读材料的篇幅与比例。像武汉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科学》(七上),一册书中共有二十九节内容,其中阅读材料就有近四十篇,占教材总篇幅10%左右。国外科学教材也很重视阅读材料的编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