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东北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发起的"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于1979年8月10日至14日在旅顺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和旅大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筹备组织的.参加会议的同志,首先交换了各单位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情况,并听取了邹有恒、王魁喜和冯瑞云同志有关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国内外研究中日关系史概况的发言.接着讨论了《东北地区中日关  相似文献   

2.
1985年11月14—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共同发起的,建国以来首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各地代表共六十余人,提交论文三十余篇。会议讨论的重点,一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二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美关系,三是中美关系史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料证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的中日关系史教学,分析了史料证实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史料证实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美国南伊利诺大学于1月4日至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与会学者对近百年中日关系史的诸多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中日战争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许多学者就日本侵华政策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演  相似文献   

5.
我校历史系受教育部推荐的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编写组的委托,与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和广东民族学院政史系联合主办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教学科研工作者、编辑人员共一百多人.其中包括汉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黎族和土家族等各民族的代表.这次会议是继1981年北京香山座谈会后,第二次讨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鉴于香山座谈会讨论和初步解决了历史上的中国和历史上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两大问题,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定为:  相似文献   

6.
<正>■:步先生您好!您的研究领域涉及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比较广泛。这些研究领域大多与近代日本有关,所以这次想请教关于您的研究历程和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的一些相关问题。首先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研究,转向重点研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会于11月13日-15日在华侨大学召开。与会的5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的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8.
风采     
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近代中日启示录》(曾获第二届全国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  相似文献   

9.
1984年9月11日至16日,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在大连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99篇,近二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广泛地交流了研究成果和中日关系史教学经验。应邀出席会议的日本学者安滕彦太郎、山田豪一、村上胜彦以及美籍学者朱昌峻同与会者进行了学术切磋。大家认为,随着胡耀邦总书记访日、中曾根首相访华以及建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广大史学工作者通过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探讨中日友好的历史渊源,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会上,部分学者宣读了论文。与会者并按古代、近代、现代史分组,就大家关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11月11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天山廊道与中外交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亚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郑星首次亚欧会议于3月1日至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主题是:“促进发展,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10国和欧盟15国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了会议。他们就如何加强两大洲在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首次亚欧会议于1996年3月1日至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这次会议是亚欧两大洲国家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关系出现重大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的一次加强合作的重要尝试。会议的成功召开,为维护亚欧和平与稳定,加强亚欧经济合作,促进亚欧两大洲相互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揭开了亚欧平等互利关系史的新篇章。本文就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小规模的会议,中美双方共29名正式代表参加,也是两国专家学者第一次共同讨论1945至1955年的中美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20日至23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暨南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内地及港澳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是近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中日关系事关中日两国的发展、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02年又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 ,因此 ,对中日关系史的复习应引起重视。那么 ,应如何复习中日关系史呢?我认为 ,复习中日关系史不只是把从古至今涉及中日关系的史实归纳记忆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 ,进行概括、分析、比较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复习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突出重点。中日关系时间跨度大、史实多 ,应该重点掌握古代、近代、现代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日本对中国的两次…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月6日至7日,由北美20世纪中华史学会与纽约市立大学联合主办的“七七事变”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纽约市立大学举行。会议的目的不仅在于纪念“七七事变”这一在中国现代史与世界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也在于给来自各个方面的学者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学术观点、讨论学术思想的机会,以促进对于“七七事变”及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中日关系史、远东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和孙中山诞辰125周年,全国首届中国国民党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近百篇,上海市府外办副主任张志群作了专题报告,国内研究中国国民党史、国共两党关系史的专家、学者唐纯良、王承璞、丁雍年、季鸿生、苗建寅、王家典、杨振亚等作了专题发言。一、关于国民党的性质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至今,国民党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民  相似文献   

18.
王桂教授主编的《中日教育关系史》,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研究中日几千年来教育关系的书。通篇详细介绍了从远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之间源源流长的文化教育交往,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中日教育关系的性质、状况及其意义,填补了我国中日关系研究中的一项空白。《中日教育关系史》,既不同于中国教育史、日本教育史等国别教育史,又不同于中日两国教育比较史。它不是中日教育的简单相加或并列的比较,而是中日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摩擦、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史。它论证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共同现象,不同国家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中作为一门分支领域,还很年轻,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近来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围绕中琉历史档案的整理出版、使琉球录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史迹文物的发掘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是继一九八一年五月北京香山座谈会后,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