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发生在朋友和他同事身上的故事。朋友家家境很好,一方面他父母领着高额退休金,另一方面他自己的收入亦不菲,所以经济很宽裕,菜篮子里的内容从来都是丰富的。但是,朋友总抱怨说,与其吃他父母做的饭菜,他宁愿在外面的路边小摊上吃,因为他父母的烹调技术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3.
<正>我好多年没见到这位高中好友的父母了。上周当我跟他和他的妹妹及家人一起吃晚餐时,我看着他们,试着想起我上次看到他们是什么时候。那一定是高中毕业典礼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见到他叔叔、他婶婶,以及他们的两个小孩。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大约相仿,很巧,儿子比我朋友小一岁,而女儿则比我朋友的妹妹小一岁,那天是他妹妹生日。  相似文献   

4.
益智推理     
《好同学》2005,(2)
一、企鹅肉 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就号啕大哭。为什么他吃了企鹅肉就哭了?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点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了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再说,朋友家境宽裕,也不至于缺少多买块巧克力的钱。看到我一头雾水,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  相似文献   

6.
关爱的方式     
有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十年前, 有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找不到工作,每天吃住在他那里。他的自尊心极强,不好意思每天到朋友那吃饭。每天总是挨到晚上八点光景才到朋友的宿舍里来。朋友问他晚饭吃了吗,他总是说吃了。朋友当时也不在意。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09,(9):64-65
农村里出来的苦孩子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在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实善良,有五个儿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每顿饭都是以红薯、豆子等杂粮为主,只有一点点米饭,他总是将米饭让给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红薯。  相似文献   

8.
父母的责任     
邻居家5岁的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可惜弱不禁风,每年有半数以上的时间在生病,体能和运动能力还不如一般的3岁小朋友。有一次她来我家吃饭,我惊奇地发现她只吃辣萝卜和烟熏腊肉,蔬菜和新鲜鱼肉她一点都不肯吃。零食也只吃薯片、糖果和辣豆腐干,连水果都不吃。据她家人说她一直都是这样,要不就不肯吃饭。有一个朋友8岁的儿子是大家都害怕的"危险"人物。每次父母带他参加朋友家的聚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和明星们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结婚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规定艾顿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修理草坪。艾顿当学徒时,根本租不起  相似文献   

10.
与一位朋友聊及家庭教育话题时,他不由得说起了他的家庭教育经历.听后,触发了我的一番感慨. 朋友从小不是聪慧过人的类型,但心地善良、勤奋努力.小学虽然成绩一般,但语文成绩比较突出.进入初中后,朋友愈发地努力学习,终于在初一一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朋友满怀欣喜地把成绩告诉父母,父母却未置可否,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后来,家里有客人来访,谈到朋友的成绩时,客人大声称赞,说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不易,朋友的父母却淡淡地说:"哪里好啊,才第二名,又不是第一名."朋友听了,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更为失落.此后,朋友更加发奋图强,结果每次大考小试都是年级第一,然而父母的表情还是那样平平淡淡,整个初中期间几乎没有真正地肯定过他一次.而他也与父母沟通不多,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甚至课间休息也待在教室看书.  相似文献   

11.
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头疼,他们抱怨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我认为,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是与其父母太想要孩子吃得好有关。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一是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一个两岁的孩子不想吃青菜,那可能是他一时对青菜不了解,未产生兴趣罢了。可父母却大惊小怪,非把青菜塞进孩子的嘴里不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青菜从暂时的拒绝转为厌恶。实际上,孩子不愿吃青菜,父母对此应不动声色,可以先补充些水果及其他蔬菜作为弥补,或许他过段时间就会吃青菜了。其实只要家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像是一张没有经过任何涂抹的白纸,他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待孩子关注的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随便应付了事,更不可低估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他会记得你告诉他的每一件事。仔仔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跟他进行朋友间的交流,跟他说话从不用小孩的语言,比如"吃饭饭、喝水水、吃菜菜"之类的统称。我会跟他说喝点小米粥、喝牛奶、吃苹果等等,这样仔仔  相似文献   

13.
赵烨 《幼儿教育》2002,(12):38-38
那天与朋友一起交流各自的育儿经,朋友向我大吐苦水:“我那儿子,实在让我生气,家里他要吃什么就有什么,有时给他买了,他又不要吃了。可一到外面他就像个馋鬼,看见东西样样要,人家孩子手中拿着的东西,他也要拿过来吃。不给,他就哭闹,实在拿他没办法……”看看朋友那苦不堪言的样子,我深表同情,同时也庆幸自己教子有道。女儿虽然年龄还小,但每逢碰到熟人给她吃东西的时候,她总是先用眼睛看看我,在没征得我同意之前是不会伸手去接的。有时,我为了客气,也替女儿拒绝了一份份善意的给予。朋友夸女儿乖,也夸我教育得法。我呢,也一直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好朋友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很帅也很可爱。他的名字叫铅笔盒。他喜欢在我的书包里睡觉,但我经常把他叫醒。在他大大的脸上有两张图片。一个机器猫,他正在烹饪,另一个是流氓兔,她正在吃一个大萝卜。我的朋友铅笔盒也喜欢吃。在他的胃里有两只钢笔、三只铅笔、三把尺子、两块橡皮和一些铅笔芯,所以他总是很满。我的朋友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会好好照顾他,因为我非常喜欢他。你喜欢我的朋友吗?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有关"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讲述一件父母为我所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父母总是把新鲜的饭菜、水果让给他吃,自己吃隔夜的;有的讲晚上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守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自己已很累了等。由于学生们的发言与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感到很满意。然而,意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他买了十几盒好吃的年糕,保存在一个地方,准备慢慢吃,并且嘱咐儿子一天只能吃一盒。一天,他给了儿子一张写有“令尊”两个字的纸条,叫他儿子交给过几天会来的朋友。过了几天,那个父亲说的朋友还没来,儿子就把纸条烧了。儿子吃了一盒年糕,觉得肚子还没饱,又吃了一盒。后来有一天,父亲说的那个朋友来了,问他:“令尊呢?”儿子说:“没了。”朋友又问:“几时没了?”儿子说: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走,一个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或Hi,  相似文献   

18.
交友之道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热心读者小林谈体会:“4岁的儿子很小气,要他给别人吃颗糖都很难,所以人缘很差。无意中给他读《彩虹鱼》(学习分享的书),没想到儿子因此觉悟,大方了许多,并在分享中体会到喜悦,也赢得了友谊。阅读能帮孩子理解说教不能体悟的道理,不知其他父母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亲子阅读,并借此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好。本期,我们分享浙江大学幼儿园家长朋友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崔玉涛 《父母必读》2012,(2):28-29,10
我到美国出差时,在一家比萨店用餐。我进去时,看到一对家长带著一个11个月左右的孩子在吃饭。孩子的面前放着一些意大利面条,他的父母在旁边吃自己的,而他正在用手抓面条.想吃进嘴里.弄得满手、满脸满身部是面条酱,他一直在努力地吃,但努力了将近20分钟,一横面条也没吃进去.即使这样,他仍然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