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汪家熔同志多年热心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整理、辑集有《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文诗》等  相似文献   

2.
陈锋  陈江 《出版科学》1999,(4):42-44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学术研究蓬勃开展的新时期,出版史、编辑史的研究园地也一片新绿,新各出版类期刊辟出专栏刊登出版史料和专题论.上海还出现了专门刊物《出版史料》。商务印书馆作为建国前最大的.历史悠久的出版社,被学们当作个案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很自然的事.研究商务印书馆馆史及其主要创建人夏粹芳.张元济的章和专不断涌现出来.国外(日、法.新西兰等)和港台地区也有学倾心于此.发表、出版了他们的成果,其中包括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等书。  相似文献   

3.
一批曾经和商务印书馆长期合作的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出版界代表,相继来京共襄商务百年馆庆盛典。其中有美国康普顿出版公司,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日本小学馆、岩波书店等出版机构代表;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四地的商务印书馆负责人。 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商务印书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出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先后与世界著名的出版社,如英国牛津、朗文,法国拉鲁斯,美国  相似文献   

4.
一、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汉语辞书的概况商务印书馆是一家有着90多年历史的老出版社,一向以出版各种工具书著称。由于长期重视汉语辞书的编辑和出版,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辞书编辑队伍,因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辞书,逐渐形成了面向社会、强调实用、注重质量的风格,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其中有不少成了我馆的拳头产品,如《新华字典》重印几十次,累计印数超过了一亿册,《现代汉语词典》超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宗合本刊特约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十几年来出版学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编者中国出版史研究现状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长...  相似文献   

6.
梁上启 《出版科学》2012,20(3):111-112
正《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出版学建设丛书》中的一部,该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学哲、总编辑方鹏程著述。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肇始者,其发展与国家同命运、共沉浮,成为今天五馆并立的世界知名大型出版事业体。在当前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下,《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带给我们很多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1938年何鲁成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档案管理与整理>一书.该书1938年初版,1958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作为十三本旧著之一翻印,1987年作为"档案学研究资料丛书"之一被档案出版社再次出版.  相似文献   

8.
范军 《出版参考》2021,(11):33-35
出版通史的编纂与刊行,当以史料的整理和个案研究为基础.近现代出版史领域,大学出版史研究至今是薄弱环节.加强出版机构史尤其是我国大学出版社社史的编写,当引起学界和业界重视.近期刊行的《哈佛出版史》《厦门大学出版社社史(1985-2020)》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也谈重视出版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老出版家王益同志为这本文集写了序。王老称赞这本文集中“有许多篇是花了极大的功夫、搜集了丰富翔实的资料,才能写出来的力作”,认为其中许多内容是已出商务史料“书中找不到而是对今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典籍浩繁丰富。作为积累、传播文化的出版活动也源远流长。大量的特别是早期的出版活动文献资料散见于古代典籍和图书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编纂,有些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已经散失,十分可惜。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出版史家张静庐曾辑注了一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共八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重要参考书。然而,相当长时间,却少有这类著作出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活跃喜人的…  相似文献   

11.
记者洛丁报道,中国版协和上海市版协顾问宋原放同志,最近在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就挖掘整理我国近现代出版史料问题,谈了他的意见与建议。 宋原放说,新闻出版署原来有个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前两年散了伙。原来确定的工作目标要编写出一本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再搞一本出版大事记。现在两三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已无影无踪。出版史料征集整理工作上下有点脱节,下面搞地方出版志,整理出版社社史、店史很积极,也出了些成果,如陈原  相似文献   

12.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商务的创立对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出版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商务开办时是一家很小的印刷作坊。1902年具有革新思想的大学者张元济进馆,同年商务设立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张元济出任编译所所长。以张元济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进馆并成为中坚,使商务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饱经百年沧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悠悠岁月,迎来了今天的新生,她为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建100周年的前夕,本刊编辑部在商务印书馆邀请几位馆史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从不同角度勾画了商务印书馆的艰苦创业的片断,畅谈了“商务”留给世人值得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登如下。 陈胜华:商务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出版业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出版业处在新旧出版方式转换的阵痛中,随着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最早的现代出版企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标志着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15.
序号书名版别订货总册数1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1850000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9800003央视动画版三毛流浪记吉林美术出版社4300004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3500005记住你是谁商务印书馆3300005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3300007中国百迷系列陕西旅游出版社3000008甜心涩女郎现代出版社2700009道路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00009今日说法故事精选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009青春出轨南海出版公司2000009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013新华多功能字典商务印书馆19500014后妈无畏南海出版公司18000015门背后的天堂人民文学…  相似文献   

16.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学者研究学问,要掌握资料,有如木匠制造家具,要依靠木材。近期一些出版社大量推出资料书籍,受到学者极大的欢迎。 为了帮助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党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等近年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年后的文件汇集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还出版了规模宏伟的《中国共产党通志》。 地方志的出版,有如雨后春笋。目前已出版的有上  相似文献   

18.
刘禹 《出版参考》2007,(10S):27-27
作为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出版行业的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向来十分重视版权工作。版权贸易是版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的版权贸易从引进版权起步,进而与重要出版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迄今已形成引进、输出、合作开发新选题并重的良好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党中央发出整理出版古籍的指示以后,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制订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9年规划,中华书局等专业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常用而又急需的古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的工作反映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各地的重视。以前搞古籍出版工作的,只是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中华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出版社.把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远的不论,就拿人们现今对这昔日两家最大的出版社进行研究来说,中华书局处于明显的弱势,商务印书馆在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已得到时贤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