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于原文的语言操纵性,强调性别因素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不仅在实践中颠覆传统的翻译观,更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及研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李晨 《文教资料》2011,(7):29-30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观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量翻译中文化性别差异、语言性别差异及性别意识差异等,将会给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黄珊  周小丽 《文教资料》2011,(27):31-32
随着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广泛普及.女性主义对随后30多年的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近20年.因为其翻译的精准和其中的种族诉求,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女性主义从性别研究的角度重新解释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的忠实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女性主义下的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的忠实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从性别视角出发,对原文进行创造性叛逆改写。旨在提倡译者主体性彰显、鼓励译者通过文本干预来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及身份。此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对《黄金时代》英译本进行分析,进而指出《黄金时代》原作与译作都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原文用词保守,译文用词大胆,译者主要通过添加引言、增补及劫持三种干预策略,再现原文女性主义意识。此研究对中国今后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今后男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观,颠覆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性别视角入手,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力争在译作中凸显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中国译论充分肯定了性别身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一些女性译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翻译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
杨艳 《考试周刊》2008,(21):204-205
男女性译者自然性别上的差异使其在情感表达和文章理解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同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更加深了译者性别身份时翻译的影响.本文拟以<简·爱>二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比较男女性译者在翻译同一篇文章时采取的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及其对翻译、译者和译者风格地位的影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风格的存在,并从三方面对译者风格进行着影响。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译者及其风格将会给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女权运动,产生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其目的在于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植入性别概念,主张译本和原文文本的平等地位,倡导发挥女性主义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通过提倡以女性主义的名义操控原文文本,建议采用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挑战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需隐身的观念,实现了译者的显身。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最新动向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性别观切入,分析传统忠实观念包含的性别隐喻,展现女性主义译者对"忠实"的再度阐释。同时对于出现的个别问题,比如研究对象单一、缺少实例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与女性在自身等级结构中的地位形成了某种同构,这是从性别视角对翻译现象、翻译标准、译者地位等翻译活动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基础。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内涵运用于中国语境,有助于创立女性主义影响下的语言观、丰富对译本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某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探讨了翻译被性别化的根源,进而对女性主义的翻译主张作简要分析,最后指出虽然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但不应当放弃原有的视角,在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不应当忽略原文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吕晓菲 《海外英语》2012,(20):171-172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午代兴起的翻译研究“化转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中,颠覆了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上的传统译论,以新的视角审视了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译者的隐身”等概念。本文除了对这些观点阐释之外,还将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翻译策略、局限性及受到的批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